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12期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占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生约占分娩总数的2%~3%,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产妇严重贫血,大量失血而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预防 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占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生约占分娩总数的2%~3%,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产妇严重贫血,大量失血而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产后出血的病因

  产后出血的病因包括:(1)子宫收缩乏力;(2)胎盘因素;(3)软产道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子宫收缩乏力可由产妇的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造成产妇体力衰竭。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如吗啡、硫酸镁等。产妇合并急慢性疾病:如妊娠合并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等),也可由局部因素(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产妇、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子宫肌水肿,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 胎盘影响,如胎盘剥离不全、粘连、残留、嵌顿和植入等。子宫直肠过度充盈)所致。

  2 产后出血的预防

  (1)预防工作应从孕前开始,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落实生育措施,避免多次人流或多产而引起的产后出血。对于不宜妊娠者控制妊娠并及时及早终止妊娠,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种并发症,去除病因,尽可能减少产后出血。

  (2)孕期做好孕期保健,定期到指定的保健院(所、站)进行围产期健康检查,尽早查出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经产妇更应详细询问是否有产后出血的不良分娩史。

  (3)有产后出血可能的孕妇,如妊高征、肝炎、贫血、血液病及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产妇,应提前住院,入院后必须验血型(做好输血准备)。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对有出血倾向者,在预产期提前一周口服维生素C及止血药物,或肌注维生素K3等。

  (4)同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避免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而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慰产妇,使产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渡过分娩全过程。

  3 护理

  3.1 产程处理 严密观察产程,用产程图监护产程,滞产与产妇衰竭,临产前排空膀胱或灌肠,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及胎头下降,加强会阴保护,避免产妇会阴裂伤及血肿的发生,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点,接产需按分娩机制进行,勿使胎儿娩出过快,第三产程是预防宫缩乏力的关键。对产程延长、宫缩乏力等情况,估计有出血可能者当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u,胎盘娩出前即有出血量200ml以上时,应立即人工剥离胎盘,并用缩宫素,不可等待,以防出血过多,胎盘娩出后,常规检查胎盘、胎膜有无缺损。

  3.2 产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关键时刻是产后2h及第四产程的护理,因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所以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胎儿胎盘娩出后应及时有节律的按摩子宫底,同时间断挤压子宫,促使积于子宫腔的血液及时排出,定时测量脉搏、血压,观察产妇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若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者,应及时找出出血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时补充血容量,督促和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避免因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胎儿娩出后,及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min,早吸吮刺激母体产生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鼓励产妇多进营养丰富食品,以补充机体营养,促进尽快恢复,对失血量较多的产妇,其自理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应主动给予关爱。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常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尤以子宫收缩乏力为首要原因,其中多数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时刻记住,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减少分娩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既要分秒必争,迅速采取措施,又要冷静果断,切勿惊慌失措,延误治疗,特别是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更应高度警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 李玉梅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