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年第8卷第12期

四联疗法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四联疗法上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临床效果目前认为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是与胃液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窦排空动力功能障碍有关联的主要因素引起,所以应用抗胃炎、抗Hp感染和促进胃窦排空是上消化道溃疡及慢性胃炎的主要治疗措施。我院应用四联疗法是以一种质子泵制剂(PP......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四联疗法 上消化道溃疡 糜烂性胃炎 临床效果

目前认为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是与胃液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窦排空动力功能障碍有关联的主要因素引起,所以应用抗胃炎、抗Hp感染和促进胃窦排空是上消化道溃疡及慢性胃炎的主要治疗措施。我院应用四联疗法是以一种质子泵制剂(PPIS)为基础,抗胃酸,两种抗Hp感染的抗菌药物,一种促进胃窦排空的胃动力药为四联疗法。笔者应用四联治疗方案治疗319例上消化道溃疡及慢性胃炎收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临床观察,四联治疗方案排除Hp感染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复合性溃疡(DU+GU)、糜烂性胃炎的治愈率及降低所需用的费用是目前最为理想、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案,其临床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我院收院治疗213例及门诊治疗292例共计505例上消化道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78例,女127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其中DU 125例,GU 133例,DU+GU 9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49例。随机分组,Ⅰ组为对照组186例,Ⅱ组为治疗组319例(见表1)。表1 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例)

  1.2 治疗方法 Ⅰ组(对照组):胶酸次枸橼酸铋冲剂(CBS)240mg每日服2次,阿莫西林0.5g每日服2次,西泮替丁0.2g日服3次,疗程为2周。Ⅱ组(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清晨服1次,阿莫西林1g日服2次,甲硝唑0.2g日服2次,吗丁啉25mg日服1次,饭前15~30min服用。

  1.3 Hp检测方法及DU+GU、GU、DU、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

  1.3.1 Hp检测方法 治疗前于胃镜下活检取胃体胃窦各2~3块黏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Giemsa染色,2项检查均为阳性定为Hp感染,以上505例患者Hp均为阳性,Hp治疗的根除标准为:治疗后复查时仍取胃体胃窦2~3块黏膜,亦先后做前述两项检查,必要时部分患者可同时做Hp细菌培养及14C呼气试验,各项检查均为阴性定为Hp根除。

  1.3.2 DU、GU、DU+GU、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以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在胃镜下观察黏膜相,以胃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在此不予赘述,加之胃镜取活检进行病理切片定性诊断即可。

  1.4 DU、GU、DU+GU、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愈标准 用药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溃疡面消失愈合,可见瘢痕形成,糜烂面消失,黏膜恢复正常为治愈;溃疡面缩小2/3以上为显效;溃疡大小无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通过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Hp的消长情况见表3。表2 Ⅰ组与Ⅱ组的疗效比较表3 治疗后Hp的消长情况

  3 讨论

  目前消除Hp感染已成为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措施,本组观察证明,Ⅰ组对Hp的清除为55%,Ⅱ组对Hp的清除为98%,二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两种抗Hp药效高于一种抗Hp药效,而PPIS作用高于H2受体拮抗剂作用。此外,胃酸是上消化道黏膜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引起上消化道溃疡及黏膜糜烂主要原因,笔者在选用了PPIS抗胃酸同时还有清除Hp的双重作用,胃动力减低可造成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刺激胃酸大量分泌,食物本身对黏膜的刺激延长,此因素均可加速造成上消化道的黏膜破坏,引起溃疡及糜烂的产生,选择胃动力药物吗丁啉,促使胃窦加速排空减轻胃酸分泌和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四联疗法效果理想,物价低廉,服用简便,值得推广。另外,本组不主张用CBS,因铋剂是在胃酸中起作用,尽量不与抗酸药物合用。

  

作者: 张连科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