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0年第9卷第2期

辛伐他汀对降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PP)、颈动脉硬化指标的改变。方法137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和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时间12个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逐渐达到治疗目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PP)、颈动脉硬化指标的改变。 方法 137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和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时间12个月。观察指标: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 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逐渐达到治疗目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0周后,治疗组S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P也较对照组减小(P<0.05)。两组DBP无明显差异。治疗组TG、LDL、HDL、CRP、IMT、斑块面积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PP,对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稳定、缩小都有明显的作用。提示大动脉硬化的改善对PP的下降可能有直接的作用。

【关键词】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脉压;辛伐他汀;颈动脉硬化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10)02-0075-03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一类很常见的高血压,其主要特点就是脉压(PP)增大。现已认为脉压增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脉压的增大与大动脉硬化、大动脉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有报道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功能外还有改善逆转大动脉硬化,稳定、缩小斑块的作用。本文通过辛伐他汀在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应用,观察对大动脉硬化、大动脉功能、脉压的改善,探讨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07-2008年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37例,其中男86例,女51例,年龄48~84岁,平均68±14岁。诊断标准按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和外周血管疾病。两组治疗前所检各项资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前均停服降压药1周,治疗组(氨氯地平+辛伐他汀组)69例,对照组(氨氯地平组)68例。治疗组给氨氯地平(络活喜,辉瑞公司)5mg/d,辛伐他汀(舒降之,默沙东公司)20mg/d;对照组给氨氯地平(络活喜)5mg/d,观察12个月,每2~4周随访测血压1次,血压测量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测量坐位血压。记录随访时所测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及患者的主诉反映。治疗2周后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可加服双氢克尿噻25mg/d。降压目标SBP<150mmHg,DBP<90mmHg,不低于60mmHg。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分别检测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 hsCRP、颈动脉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被检查血管的对侧,分别检测两侧的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在心电图R波的顶点时相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斑块定义为局部结构突出管腔,厚度>0.13cm。斑块面积计算方法:分别测量每个斑块的三条直径,选择数值最大的两条径线作为长、宽,相乘计算斑块面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均数比较t检验,自身治疗前后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BP、DBP逐渐达到治疗目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0周后,治疗组SBP下降幅度开始明显大于对照组, PP也较对照组减小(P<0.05)。两组患者DBP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TC、LDL、HDL、CRP、IMT、斑块面积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2。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CRP的变化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脉压、颈动脉硬化指标的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病理表现为主动脉结构改变(如钙化、弹力纤维变性断裂、胶原增加),使大动脉硬化及弹性下降。在收缩期硬化的大动脉不能有效地缓冲大动脉壁的压力而造成收缩压增高。在舒张期大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压力储备明显不足而形成舒张压过低,大动脉硬化时脉波传导速度加快从外周返回的压力波出现在收缩中期而不在舒张期,也可致使已升高的收缩压更高,舒张压反而更低,脉压增大。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调脂药物,它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加强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前体的清除。除了调脂功能外,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改善动脉内皮功能,增加一氧化氮(NO)含量,增加细胞凋亡,减少主动脉平滑肌数量,减少血管外基质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炎症。这些作用都能延缓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稳定、缩小斑块,改善大动脉的弹性和功能[3]。对降低脉压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治疗组在应用辛伐他汀后除了有明显的调脂改善血脂水平作用外,对脉压有明显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脉压的下降与大动脉硬化的改善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颈动脉硬化指标ITM和斑块面积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治疗后hsCRP的下降,也提示他汀类药物能改善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始动因素之一,血管内皮功能的减退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4]。他汀类药物由于其良好的改善大动脉硬化、大动脉内皮功能的作用,对降低脉压起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Zakopoulos NA,Lekakis TP,Papamichael CM,et al.Pulse Pressure in normotensives: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JH,2001,14:195-199.

  2 胡小平,王占成,刘经槃,等.脉压与脑卒中发生的临床研究.高血压杂志,2002,10(4):326-328.

  3 初洪刚,张祖德,周青,等.舒降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3(5):297.

  4 Seljeflot I,Tonsatd S,Hjermann I,et al.Reduced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markers after 1 year treatment with sim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goronary heart disease.Atheroscloerosis,2002,162(1):179-185.

  

作者: 胡小平,胡永青,徐 律,贾师捷,舒志萍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