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0年第9卷第4期

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初步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5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小于4.5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脑出血发生患者1例(6%)。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4.5h时间窗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脑梗死;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近年来,有关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的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脑动脉再通,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由于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差,缺血几分钟即开始产生不可逆损害,故溶栓治疗的药物和时机是影响疗效的关键[1,2]。本院于2007年6月—2009年10月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部入选病例为2007年6月—2009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共入选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为46~76岁,平均61.8岁,男女性别构成比、年龄及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年龄35~75岁;(2)发病在4.5h内;(3)头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或低密度影,也无早期脑梗死影像(脑沟消失),有腔隙性梗死而无症状及体征者可入选;(4)有明确神经系统受累体征;(5)NIHSS评分7~22分之间;(6)意识清楚或嗜睡;(7)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颅内出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2)有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且经治疗后未降至目标值以下;(3)脑卒中发作时伴有癫痫;(4)近7天进行过动脉穿刺;(5)近14天内使用过肝素,出血时间延长者(>15s),血小板计数<100×109/L;(6)血糖<2.7mmol/L或>22.2mmol/L;(7)腹部透析或血液透析者;(8)严重肝功能障碍(氨基转移酶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肾功能障碍(肌酐>20.0mg/L或177μmol/L);(9)合并恶性肿瘤或正在进行抗肿瘤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将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持续1min;再将剩余的90%加入液体,以输液泵静脉滴注,持续1h;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d。

  1.4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90天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指数);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临床评估医师均经过NIHSS评分、BI指数培训。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t-PA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rt-PA治疗前NIHSS评分(9.8±4.55)与治疗后1天(7.2±4.84)、14天(4.33±3.33)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显著改善(P<0.05)(图1)。

  2.2 rt-PA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情况 rt-PA治疗前BI指数(27.33±16.35)与治疗后90天(90.67±11.20)比较,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图2)。

  2.3 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溶栓后合并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7%),牙龈出血3例(20%),未终止溶栓治疗,予减慢滴速处理。无死亡病例。图1 rt-PA溶液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P<0.05vs before)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的几分钟内,局部缺血组织中心区就开始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周边逐渐形成缺血半暗带[3]。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坏死灶不断向外蔓延扩大,占据半暗带内缘,使可逆性缺血区逐渐缩小。大量研究显示,溶栓治疗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4]。若能及时应用溶栓治疗,迅速恢复血流,可以挽救半暗带的脑组织。1996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将rt-PA用于溶栓治疗,时间窗为3h[5]。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能在此时间窗内得到溶栓治疗的患者较少。因此,本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发病后4.5h时间窗内脑梗死患者给予静脉rt-PA溶栓治疗,发现rt-PA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说明发病4.5h时间窗内使用rt-PA(0.9mg/kg),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预后,提高治愈及显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疗效。

  rt-PA为选择性高、半衰期短、无抗原性的溶栓药。对血浆中纤维蛋白有高度亲和力,可以使复合物赖氨酸部分被激活,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但大剂量、长时间使用rt-PA更容易增加出血风险[6]。本项研究中,rt-PA静脉溶栓后未出现死亡病例,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7%),牙龈出血3例(20%),说明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Zivin JA.Factors determining the therapeutic window for stroke.Neurology,1998,50(3):599-603.

  2 Fiesehi C,Argention C,Lenai GL,et al.Clinical and instrumental evaluation Oil patients with isehemic stoke within the first six hours.J Neurol Sic,1989,91(2):311-321.

  3 Tottene A,Volsen S,PietroDon D.Alpha(IE)subunits form the pore of three cerebellar R-type calcium channels with different pharmacological and permeation properties.J Neurosci,2000,20(1):171-178.

  4 Horn J,de Haan RJ,Vermeulen M,et al.Nimodipine in animal model experiments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a systematic review.Stroke,2001,32(10):2433-2438.

  5 Marler JR,TiHey BC,Lu M,et a1.Early stroke treatment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utcome:the NINDS rt-PAstroke study.Neurology,2000,55(11):1649-1655.

  6 Sugiura S,1waisako K,Toyota S,et a1.Simultaneous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in 3 hours of onset.AJNR Am J Neuroradiol,2008,29(6):1061-1066.

  

作者: 刘凌云,李 欣,李 雯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