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0年第9卷第5期

自拟排石饮治疗胆石症108例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自拟排石饮胆石症肝胆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因精神因素,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影响到肝的疏泄和胆的中清、通降,引起肝胆脏腑长期湿热不化,胆汁凝结,煎熬成石。《伤寒论》太阳篇描述的膈内疼痛拒按、气短、心下部坚硬胀满、身发黄等与肝胆结石症颇为相似。2009年7年中,笔者用自拟排石饮......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自拟排石饮 胆石症

  肝胆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因精神因素,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影响到肝的疏泄和胆的中清、通降,引起肝胆脏腑长期湿热不化,胆汁凝结,煎熬成石。《伤寒论》太阳篇描述的膈内疼痛拒按、气短、心下部坚硬胀满、身发黄等与肝胆结石症颇为相似。自2003—2009年7年中,笔者用自拟排石饮加减治疗108例肝胆结石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的效果体会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男65例,女43例;年龄18~67岁;病程2天~25年不等。胆囊结石35例,胆总管结石22例,肝管结石12例,肝内胆管结石31例,合并症8例,排出结石有泥沙状、颗粒状,最大直径1.2cm。

  1.2 诊断标准 以B超检查3次为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肝胆结石症,中医可分为四型:即肝气郁滞型,治疗以疏肝理气排石解郁;肝胆湿热型,治疗以疏肝胆理气排石解郁;脾虚胆瘀型,治疗以健脾化瘀排石;热毒蕴结型,治疗以清热解毒排石。基本方:柴胡30g,金钱草50g,海金沙35g,大黄12g,鸡内金30g(磨粉后冲服),石见穿35g,枳壳15g,郁金15g,香附15g,黄芩12g,泽泻15g,木通10g,威灵仙15g。随症加减。2日1剂,分4次服。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B超3次复查结石排空,无复发者;好转: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未全部排出,变小变少;无效:症状仍存在或减轻,检查结石无变化。

  1.5 治疗结果 本组108例痊愈95例,占88.0%,显效11例,占10.2%,无效2例,占1.9%,总有效率为98.1%。

  2 典型病例

  例1:男,38岁,2005年4月就诊。5年来经常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并向右肩部放射,厌油腹胀,口苦纳差欲吐,沉闷郁虑,大便干。在十堰市某医院诊断为胆囊炎肝总管结石(胆囊48mm×27mm×16mm),囊内见数个结石强光团,如小花生、绿豆半粒大小,后方伴声影,就诊时除上述症状外,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此属肝胆淤滞之征。用基本方加木香10g,甘草7g,青皮20g,炒山楂20g,炒麦芽20g,炒谷芽20g,佛手15g,竹茹15g。2日1剂,连服21剂,B超复查,结石已全部排出,胆囊炎症已消,巩固治疗2周,患者自觉症状良好,随访2年未复发。

  例2:女,69岁,2006年9月就诊。右胁痛12年余,近3个月加重。在十堰市人民医院B超诊断胆结石,通知手术,因年龄大不愿手术,来我院就诊。经B超检查,胆囊内充满泥沙样结石。右上腹疼痛,痛到肩部,胸胁胀满,厌油腻,口苦欲吐但不出,纳呆,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细弦。此属肝胆湿热型。用自拟排石饮基本方加茵陈35g,木香15g,焦山楂15g,虎杖20g,川楝子15g,法半夏10g,香附子15g,竹茹15g。隔日1剂,连服30日,B超检查结石已全部排除,随访3年未复发。

  3 体会

  肝胆结石症,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腹痛”范畴,其发病原因多因饮食失常,劳倦过度,情绪不畅,日久致脾胃气虚,肝胆郁结,积久化热,湿热蕴结,熏蒸胆汁引起胆汁粘稠,胆道气滞血瘀,出现胆汁不清而浊,胆汁凝结而成石,不通则痛。故治疗则以疏肝利胆,祛湿清热,解毒排石,取得良好效果,另外,肝与胆互为表里,主疏泄喜条达。所以,患者精神情志致病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在治疗时还要疏导病人,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 王祖芹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