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0期临床医学

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来源:INTERNET
摘要:恶性心包积液常常是肿瘤病人终末期表现之一,肿瘤病人心脏心包受侵率为5%~12%,转移性肿瘤为原发肿瘤40倍,约一半病变单纯侵犯心包,1/3侵犯心脏,余下者心包心脏同时受侵[1],肺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引起心包积液较常见[2]。笔者应用置管术抽液同时局部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0例,疗效满意。所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恶性心包积液常常是肿瘤病人终末期表现之一,肿瘤病人心脏心包受侵率为5%~12%,转移性肿瘤为原发肿瘤40倍,约一半病变单纯侵犯心包,1/3侵犯心脏,余下者心包心脏同时受侵 [1]  ,肺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引起心包积液较常见 [2]  。笔者应用置管术抽液同时局部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为2002年6月~2004年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8~68岁,中位年龄52岁,KPS评分40~80分。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学证实为恶性心包积液,均为转移性心包积液。原发肿瘤中肺癌占7例(腺癌4例,鳞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乳腺癌2例,来源不明的淋巴结转移性腺癌1例。全部患者均经全身化疗后控制心包积液不佳者。

   1.2 治疗方法 留置管采用艾贝尔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B超定位选择最佳穿刺点。局麻后,套管针缓慢进入落空感后回抽见液体流出,置入导丝,拔出套管针,导管沿导丝进入心包腔约6cm,退出导丝,注射帽封口,局部无菌胶布固定。抽液量根据病情决定,通常第一天抽出200ml,2~3日尽量抽尽,然后往心包腔内注入5-FU250mg+生理盐水20ml,每周注药1次,积液消失1周后撤管,一种药物使用两次,无效者保留置管改用其它药物治疗,一般局部心包注药不超过3次。

   1.3疗效评价对于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评价,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参照WHO制定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及RECIST(2000)非靶病灶的评价方法,拟定疗效评价如下:显效(CR):治疗后心包积液消失,维持30天以上;有效(RR):治疗后心包积液减少50%以上,维持30天以上,不需要再抽液者;无效(NR):治疗后心包积液无法控制,或积液量减少不足50%,30天内必须再行抽液者。

   2 结果

   CR7例,RR2例,NR1例。无效者因病情加重死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8~25天,平均16.5天,无并发症。随访5例,1例乳腺癌患者CR已达14个月,3例肺癌患者CR达6个月,至今为止心包积液未复发,1例肺癌患者PR后3个月心包积液再生重新置管治疗。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66岁,因发现双锁骨上肿物2月余入院,入院后行右锁骨上肿大淋巴活检提示: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腺癌。胸CT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乳腺、腹、盆腔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拟诊“原发性肺癌”予“GEM+CBP”化疗3周期后因胸闷、气促行B超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最厚处3.5cm。治疗采用穿刺置管,第1天抽出血 性积液200ml,送检发现腺癌细胞。3天共抽出800ml液体。然后注入5-FU250mg,用药4天后又抽出380ml积液,注入5-FU250mg,1周后复查B超,发现心包中仍有积液,最厚处2cm,又抽积液380ml后注入MMC6mg,观察1周后心包内无积液,遂撤管并继续予全身化疗。随访6个月心包内未再出现积液。

   4 讨论

   恶性心包积液常指肿瘤侵犯心包导致心包腔内积聚过多液体(正常心包液约50ml),多数心包积液起病隐匿,症状取决于心包积液产生的量和速度。大量心包积液易导致心包压塞,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心包积液的存在引起静脉回流受阻,心室排血量减少,患者常出现胸闷、气促、烦躁不安,严重影响着患者有限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所以,迅速有效地控制心包积液尤为重要。

   4.1 局部用药 心包腔内注药应选择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心包腔体积约为胸腔体积的1/3,用药量约为胸腔用药量的1/3~1/2。不能使用硬化剂如四环素,一般不用生物制剂,用这些药物易致缩窄性心包粘连。常用药物为5-FU、MMC、CBP、TSPA等。

   4.2 置管时机及抽液量 心包腔内置管,应在出现胸闷症状,B超检查积液厚度达2cm以上时进行操作,可避免穿刺中心脏受损伤的风险。根据心包积液B超检查厚度,可大致判断积液量,2cm厚时约400ml,3cm厚约700ml,5cm厚约1000ml以上,第一次抽液量在100~200ml,以后再增加到300~500ml。尽量抽尽积液再注药。
  
   4.3 操作过程 对于年老体弱者,应在操作前建立静脉通道,并准备一些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以应急时使用。如置管过深刺激心脏而出现心率增快,或抽液不畅,可采用适当退管,改变置管方向的办法来解决。对于恶性心包积液,采用多次穿刺抽液的方法,患者的创伤增多,痛苦增大,穿刺抽液中易伤及血管丰富的心肌表面,危险性较大,据文献报道 [3]  ,其严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可高达11.4%~20%,并且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而采用心包内置管引流注药的方法,经临床应用证实,患者创伤少,可以反复抽液,用药非常方便,可带管活动休息,并且无渗漏,减少了感染和肿瘤种植转移的机会,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7-538.

   2 Martinoni A,Cipolla CM,Civelli M,et al.Intrapericardial treatment of neoplastic pericardial effusions.Herz,2000,25(8):787-793.

   3 Kopecky SL,Callahan JA,JajiKAJ,et al.Percutaneous pericardial catheter drainage:report of42consecutive cases,Am.J Cardiol,1986,58:633.

   作者单位: 570102海口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作者: 洪涛 崔成旭 2005-8-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