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2期其他

鼻中隔矫正术后次期鼻中隔脓肿形成4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并发鼻中隔脓肿不多见,术后次期(15天以后)出现鼻中隔脓肿更不多见,我科自1998年以来诊治4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例病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在28~35岁之间,病因中:反复鼻出血3年,鼻中隔软骨与骨交界区呈嵴状突偏曲2例。鼻源性头痛,鼻中隔软骨与骨......

点击显示 收起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并发鼻中隔脓肿不多见,术后次期(15天以后)出现鼻中隔脓肿更不多见,我科自1998年以来诊治4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例病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在28~35岁之间,病因中:反复鼻出血3年,鼻中隔软骨与骨交界区呈嵴状突偏曲2例;鼻源性头痛,鼻中隔软骨与骨交界区高位“C”型偏曲1例;长期交替性鼻阻,鼻中隔骨段中低位呈棘状突刺进左侧下鼻甲1例。确诊后均以鼻中隔偏曲收入院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前查体: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血脂血糖均正常,无手术禁忌证。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方法均采用常规的改良性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左侧皮肤内切口1例,皮肤粘膜交界区切口3例,手术时均保留鼻中隔软骨前1/3~1/2,仅咬除偏曲之嵴、棘突,常规凿除梨骨鼻嵴,术后均无粘软骨膜、粘骨膜破损,偏曲矫正满意,双侧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42h后逐日取出填塞物,同时给予头孢类、抗厌氧菌类抗感染药物治疗,切口未缝合,术后5~7天检查无鼻中隔穿孔,无鼻中隔血肿,无鼻甲粘连,痊愈出院。

2 结果

4例病例中,出院后第15天出现鼻中隔脓肿1例,第16天出现1例,第25天出现1例,第45天出现1例。主诉症状:均为鼻背部疼痛,局部皮温高,无全身发热来复诊。检查:均为鼻梁正中区域皮肤红肿、压痛、鼻腔内见鼻中隔中上部粘膜向两侧膨隆,触之有波动感,穿刺有脓性分泌物2例,脓血性分泌物2例,脓培养无厌氧菌生长,血常规正常。4例病例均行脓肿低位切开,并探查脓肿,1例有碎骨片,予以取出,1例软骨有坏死,予以刮除,放置橡皮引流条,大剂量消炎药物抗感染(头孢类,抗厌氧菌类),每日换药1次,约7~10天后均痊愈,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无复发。

3 讨论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的手术,其方法已从原始的鼻中隔软骨膜下切除术改为保留大部分软骨,仅切除偏曲软骨或骨部的改良鼻中隔矫正术 [1] 。以防术后呼吸时鼻腔内出现煽动,外鼻出现塌陷、畸形。我科亦使用此方法。根据病员鼻中隔偏曲的程度和位置采用相应的切口而决定保留软骨和骨部的多少。为何在鼻中隔矫正术后次期(12天以后,平均为24天)出现鼻中隔脓肿,且为无菌性脓肿,痊愈后无并发症出现,我们分析原因有:(1)术中骨质取出太多,软骨又大部分保留,术中遗留下碎骨片,将两侧粘膜撑开,形成一个潜在性腔隙伴慢性渗血而形成脓肿。(2)术中梨骨鼻嵴未凿净,骨嵴表面不平整,致上方的两侧粘膜相贴不紧,遗留小腔隙致血肿形成而导致脓肿形成。(3)潜在性鼻中隔血肿未被及时发现,术后取出凡士林纱条后发现粘膜向两侧轻度突起,误认为是鼻中隔偏曲未被彻底矫正而忽略,以致血肿逐渐液化,形成非感染性脓肿。(4)术中矫形致所保留软骨损伤,术后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过紧致软骨缺血、缺氧,以致软骨液化坏死,而形成脓肿。

参考文献

1 刘全权,白建伟.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27例.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17(6):375.

作者单位:653100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作者: 陈思凤 董庆汉 2005-8-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