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4期医院管理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19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胎粪吸入,脐带因素,异常产程,胎盘因素、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为主要原因,分别占25。结论加强保暖、呼吸管理及复苏后的监护是新生儿窒息抢救及护理的关键措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119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羊水、胎粪吸入,脐带因素,异常产程,胎盘因素、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为主要原因,分别占25.2%、15.1%、15.1%、9.2%、7.6%、6.7%。结论 加强保暖、呼吸管理及复苏后的监护是新生儿窒息抢救及护理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原因 对策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1]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本文通过对我院2001年7月~2003年6月住院分娩的新生儿窒息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我院2001年7月~2003年6月期间住院分娩共4091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19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9%,其中新生儿轻度窒息100例,占84%,新生儿重度窒息率19例,占16%,死亡2例,占1.7%。

1.2 诊断标准 采用阿氏评分方法(Apgar score)来确定窒息程度,生后1min评分4~7分为新生儿轻度窒息,0~3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 [2] 。

2 原因分析

119例新生儿窒息原因见表1。

表1 119例新生儿窒息因素(略)

本组资料中新生儿窒息死亡2例,其中1例为畸形儿,2例均为新生儿重度窒息。

3 抢救方法

按A、B、C、D、E五步骤进行。复苏应做到迅速、准确、有效、及时。在复苏过程中要严格按规范的现代复苏技术进行抢救,即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应用正确方法建立呼吸和循环,按窒息程度使用药物,监护评估复苏效果与合并症,具体方法如下。

3.1 胎头娩出仰伸时不急于娩肩,右手保护会阴,左手用挤压法自鼻向下颏将羊水、粘液挤出。

3.2 胎儿全身娩出后将胎头偏向一侧,继续挤口鼻粘液。对于大量粘液溢出者则应把胎儿头偏向一侧,并尽快用吸痰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器吸引,先吸口腔,换管后再吸鼻腔,吸管插入时中断负压,到位后边吸边旋转,慢慢向上抽提,吸引压力不超过100mmHg,吸引时间不超过15s。

3.3 对胎粪粘稠或见声门胎粪颗粒者应立即双手紧箍新生儿胸壁,另一位负责复苏者进行气管插管,吸出呼吸道堵塞物,待吸净气道羊水胎粪后,解除胸壁紧箍,行触觉刺激使新生儿啼哭。如疑有胎粪颗粒未吸净,则行气管内冲洗,每次生理盐水0.5ml,直至吸出液澄清为止。在呼吸道尚未通畅前不应刺激新生儿。

3.4 对于清理呼吸道仍未有自主呼吸或心率小于100次/min,立即用复苏囊通气。新生儿心率不增,皮肤颜色没有改变,则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气管插管必须在20s内完成,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min,给氧压力开始瞬间为15~22mmHg,逐渐减到11~15mmHg,手指压与放的时间为1:1.5,氧流量应大于5L/min [3] 。胸廓起伏时证明通气有效,症状改善后改为头罩或面罩吸氧。若氧吸入浓度已达到95%,而血PaO 2 仍<50mmHg,PaCO 2>70mmHg,或呼吸暂停已达2min者,应使用人工呼吸机,进行持续正压呼吸(CPAP)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

3.5 对心率<80次/min者,需胸外按压心脏以促进循环。一般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新生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1~2cm,按压后每隔30s测心率1次,以决定用药和按压持续时间。经胸外按压心脏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可遵医嘱给予静脉或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

3.6 纠正酸中毒 对于重度窒息儿,在未建立良好通气情况下,忌用碱性药物,以免加重呼吸性酸中毒。对于Apgar评分2分经加压吸氧病情仍不稳定,呼吸严重抑制、暂停,心动过缓,肌张力低下或pH<7.25者,须使用碱性药物。使用碱性药物,以血气分析作指标。

3.7 产妇分娩前4h使用镇静剂或麻醉药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可用纳洛酮0.1mg/kg快速静脉注射 [4] 。

4 护理

4.1 保暖 整个复苏过程必须注意保暖,胎儿娩出后要立即抹干身上羊水,减少体表散热,在开放式辐射保暖台(30℃~32℃)进行抢救,维持肛温36.5~37℃,使新生儿的新陈代谢耗氧量维持在低水平,有利于新生儿的复苏。

4.2 呼吸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至呼吸平稳面色正常为止,低流量鼻导管吸氧0.5~1L/min,面罩吸氧5L/min,注意氧浓度不超过40%,防止氧中毒。应用人工呼吸机时要注意管道、接头衔接严密,避免漏气。密切观察及记录呼吸机各项参数及新生儿缺氧改善情况,作好血气分析。

4.3 复苏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作好护理记录,观察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如患儿神志、面色、唇色、肤色、肌张力、大小便次数、颜色和量,同时做好各种记录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出入量,病情变化及各种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4 窒息合并颅内出血的患儿要保持安静,为防止出血加重,头肩部应稍提高,尽量不要搬动患儿头部,患儿烦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有颅内压明显增高征象如出现抽搐,尖叫、呼吸抑制等症状时,应用脱水剂,临床常用地塞米松、速尿及甘露醇,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4.5 合并吸入性肺炎者 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纠正缺氧外,还应注意每2h翻身、拍背1次,做好雾化吸入及体位引流,以助分泌物的排出。

4.6 合理喂养 以母乳喂养为原则,少量多餐,病情严重者宜鼻饲,必要时静脉补给。

4.7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预防交叉感染,保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4.8 安慰家长,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介绍有关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的理解,减轻家长的心理恐惧,得到家长的最佳配合。

5 讨论

5.1 新生儿窒息是我国新生儿疾病主要病死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必须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本组资料可见,新生儿窒息原因可由单一病因引起,但常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新生儿窒息因素中以胎儿窘迫、脐带因素、异常产程、早产、胎盘因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常见。因此,必须加强孕期的保健及高危妊娠的系统管理,积极治疗孕母疾病;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及指导,预防早产;采取适宜产科技术,加强产前、产时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5.2 加强产、儿、麻醉科等医务人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熟练掌握复苏技术。

5.3 在胎儿娩出前做好一切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准备,如新生儿开放辐射保暖台、新生儿喉镜、吸痰管、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气囊面罩复苏器、氧气、抢救药品,为抢救创造条件。

5.4 加强产、儿科的协作,对所有高危孕妇的分娩,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手术室),做好抢救复苏准备,新生儿复苏要做到迅速、正确、有效、力争在5min内建立呼吸和循环。

5.5 加强新生儿复苏后的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周燕玲,戴若丹.亚洲医药现代医药保健,2002,1(13):76.

2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3.

3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

4 吴梓梁.实用临床儿科学,广州:广州出版社,1997,8:588-594.

作者单位: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陈小珍 2005-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