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5期论著

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的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其与西方人的差异。方法光镜下观察18例ALCL的病理形态,并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其免疫表型。结果瘤细胞形态多样,常可见肾形或马蹄形核。瘤细胞常沿副皮质区和窦内浸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人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其与西方人的差异。方法 光镜下观察18例ALCL的病理形态,并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其免疫表型。结果 瘤细胞形态多样,常可见肾形或马蹄形核。瘤细胞常沿副皮质区和窦内浸润。免疫组化标记6例为T细胞性,12例为裸细胞性,CD30阳性16/18例(88.89%),EMA阳性11/15例(73.33%),ALK阳性12/18例(66.67%),Granzyme B阳性6/12例(50%),TIA-1阳性3/9例(33.33%)。结论 ALCL形态学范围较宽,免疫组化检测CD30、EMA、ALK、Granzyme B、TIA-1等,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中国人ALC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与西方人相近。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 CD30 ALK Granzym B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primary 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Kong Xiuzhen,Li Min,Li Jie,et al.

  Department of Pat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08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munophenotype of primary sysˉ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comparing with Western cases.Methods 18cases of ALCL were studˉied by the method of morphology observ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SP).Results The tumor cells are pleoˉmorphic,often with eccentric,horseshoe or kidney-shaped nuclei and with a characteristic growth pattern that is a preferential paracortical involvement of lymph nodes with intrasinusoidal dissemination.According to the immunophenoˉtype,6cases were T cell origin,12cases were null,CD30is positive in16/18cases(88.9%),so were EMA in11/15cases(73.33%),ALK in15/18cases(66.67%),GramB in6/12cases(50%)and TIA-1in3/9cases(33.33%).Conclusion ALCLs show a broad morphologic spectrum.Investigating CD30,EMA,ALK,GranzymeB,TIA-1et al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important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LCL cases.The clinicoˉ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of ALCL cases in Chinese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Western cases.

  Key word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immunopenotype CD30 ALK Granzyme

  B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最早由Stein等 [1] 于1985年提出,它是一种较少见的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国际上对ALCL的认识有了很大发展。新的WHO分类对ALCL的多方面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但其病例基础多是西方国家,有关中国人ALCL的病理研究的报道较少。本文收集了18例中国内地ALCL病例,对其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与西方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8例患者年龄10~74岁,平均年龄29.17岁。其中小于30岁12例,30~50例2例,50~80岁4例。男14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3.53∶1。15例表现为颈部、腋下、锁骨上等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大者直径5.4cm;2例发生于椎体,1例发生于软组织。Ⅰ~Ⅱ期11例,Ⅲ~Ⅳ期7例,13例有B症状,发热为最常见的B症状。

  1.2 方法 所有病例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DAB显色。使用的抗体有CD30、CD43、CD45RO、CD3、CD20、EMA、ALK、Granzyme B、TIA-1、LCA等。所有抗体均为DAKO公司产品。

  2 结果

  2.1 病理学改变

  2.1.1 巨检 肿大的淋巴结最大者5.4cm×3.5cm×2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色,鱼肉样,质地较脆。2例发生于椎体的为手术切除标本,为破碎灰白灰红色组织。

  2.1.2 镜检 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瘤细胞沿副皮质区或淋巴窦浸润,可分散,可呈片状或巢状结构(图1)。瘤细胞具明显的多形性,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具有不同数量的古怪的肾形或马蹄形核———ALCL的特征性细胞(hallmark cell,图2)。大多数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嗜酸性,少数胞浆透明。核仁常很显著,呈嗜酸性,部分可见多核巨细胞及R-S样细胞———普通型;个别病例瘤细胞为中等偏小的细胞,但仍有ALCL的特征性细胞特点—小细胞型;间质常水肿,可呈粘液样,部分病例间质可见纤维化,并可见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浸润。少数病例可见大量组织细胞,甚至可掩盖真正的瘤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型。

  2.2 免疫组化结果 18例中,6例为T细胞性(即CD45RO、CD43、CD3至少一种阳性,而CD20阴性),12例为裸细胞型(CD20阴性,CD45RO、CD43、CD3一种以上阴性)。16/18例(88.89%)CD30阳性(图3),11/15例(73.33%)EMA阳性(图4),12/18例(66.67%)ALK阳性(图5),6/12例(50%)Granzyme B阳性(图6),3/9例(33.33%)TIA-1阳性,9/13例(69.23%)LCA阳性。

  3 讨论

  3.1 ALCL的命名及分类 由于持续表达Ki-1/CD30且常具有间变性的细胞形态学特征,Stein H [1] 等1985年最初将其命名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后来又称Ki-1淋巴瘤 [2] ,在Kiel分类中命名为大细胞间变性CD30阳性淋巴瘤 [3] 等。这些命名均不完美,但由于缺少一个更好的名称,REAL分类和新的WHO分类仍然采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名称 [4]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ALCL有多种分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者较少见,常继发于蕈样霉菌病、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样丘疹病等 [4] 。原发性者又分为原发系统性和原发皮肤性两型。如非特别指出,新的WHO分类中指的“ALCL”即是指原发系统性ALˉCL。根据有无ALK表达,原发系统性ALCL又可分为ALK阳性型和ALK阴性型。本组病例即是原发系统性ALCL,经免疫组化检测,12例为ALK阳性,6例为ALK阴性。根据其细胞学特点,新的WHO分类中又将原发系统性ALCL分为普通型、淋巴组织细胞型和小细胞型三种亚型,其余的类型如巨细胞型、印戒细胞型、富于中性粒细胞型等可能由于较少见或罕见而没有单独列出 [5] 。本组病例15例为普通型,2例为淋巴组织细胞型,1例为小细胞型。

  3.2 临床病理特点 ALCL在发病年龄上有双峰分布的特点,ALK阳性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而ALK阴性者则好发于老年人 [5] 。本组病例虽较少,但符合青少年多发及双峰分布的特点。ALCL可发生于淋巴结或结外部位,文献报道结外累及率为皮肤(21%)、骨(17%)、软组织(17%)、肺(11%)、肝(8%),骨髓的累及率在HE切片约为10%。临床上常为Ⅲ~Ⅳ期,75%有B症状 [5] 。本组病例15例发生于淋巴结;1例同时累及皮肤,表现为皮肤斑丘疹,经皮肤活检证实,2例发生于椎体;1例发生于软组织。未见明确肝、脾、骨髓受累者。Ⅰ~Ⅱ期11例,占多数,Ⅲ~Ⅳ期7例,13例有B症状,发热为最多见的B症状。ALCL在形态上有两大特点:(1)瘤细胞优先侵犯副皮质区并沿淋巴窦播散,此为ALCL的特征性生长方式 [4] ,有时酷似转移癌。(2)特征性细胞:即古怪的具有肾形或马蹄形核的细胞 [5] 。根据细胞学特点的不同WHO又将其分出3个亚型,已如前述。西方文献总结,仅根据形态学,ALCL的诊断准确率只有46% [4] 。

  3.3 免疫表型 几乎所有瘤细胞CD30阳性是ALCL的主要特征。根据CD30,可以把诊断准确率提高到85% [4] 。大多数病例EMA阳性 [5] ,EMA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4] 。约2/3的病例CD43阳性,CD2和CD4大多数阳性,而CD8常阴性。约75%的病例CD3阴性,CD45RO不同程度阳性。但由于全T抗原的丢失,部分病例免疫组化可为裸细胞表型,但分子遗传学检测可表现为T细胞起源 [5] 。因此,ALCL又分为T细胞型和裸细胞型。ALK是近年来开发出的对ALCL有高特异性的抗体,60%~85%的ALCL病例有ALK表达,且免疫组化大大取代了分子学检测 [5] 。最初的研究认为ALK阳性说明存在t(2∶5)(p23;q35),进一步研究发现还存在其它如t(1;2)、t(2;3)、t(2;22)、inv(2)等多种染色体转位 [4] 。转位的不同决定着染色分布的不同,在各种转位中,通常只有胞浆着色被较好的观察到 [5] 。ALK 的检测可使ALK阳性ALCL的诊断准确率提高到100%,并有助于区分出小细胞型和淋巴组织细胞型,及将ALCL与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鉴别 [4] 。此外,ALK还是重要的预后指标。ALK阳性者,其5年存活率接近80%,而阴性者只有40% [5] 。ALK阴性的ALCL,到底应把它看作ALCL的一个亚型,还是应看作一种不同的肿瘤实体,尚存在争议 [5] 。目前认为ALCL起源于激活的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5] 。60%~70%的病例细胞毒性相关蛋白TIA-1、GranzymeB和(或)perforin等阳性 [6] ,进行TIA-1、Granzyme B的检测,可使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TIA-1可持续性强表达于活化或未活化的细胞毒细胞(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主要是CD8阳性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Granzyme B仅在活化的细胞毒细胞中才诱导性的表达增加 [7] 。本组病例CD30阳性者16/18(88.89%),(1例阴性,1例结果不满意,考虑与组织处理有关,但细胞形态学,其它免疫组化标记及TCR基因重排检测等支持ALCL的诊断)。EMA阳性者73.33%,ALK阳性者66.67%,与文献基本相符,ALK阳性与预后的意义我们正在随访研究中。本组12例为裸细胞型,T细胞型仅6例,这与WHO报道的“大部分病例有一种或多种T细胞抗原表达”不符,但李百周等 [8] 报道的18/23例和张红等 [9] 的23/24例为T细胞型支持WHO的观点,

作者: 孔秀珍 李 敏 李 洁等 2005-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