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2期综述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结核病内科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要领及分泌调节1。1概念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分为三类:(1)盐皮质激素:由球状带分泌,有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等。(2)糖皮质激素:由束状带合成和分泌有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

点击显示 收起

  1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要领及分泌调节
   
  1.1 概念 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分为三类:(1)盐皮质激素:由球状带分泌,有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等。(2)糖皮质激素:由束状带合成和分泌有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3)性激素:由网状带所分泌。通常所说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包括性激素,临床常用的皮质激素是指糖皮质激素。
   
  1.2 分泌及调节 糖皮质激素受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正常人体,每天分泌糖皮质激素5~30mg。
   
  1.2.1 盐皮质激素的调节 其分泌主要受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血中钠、钾浓度的调节。
   
  1.2.2 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它的分泌一方面受下丘脑-垂体调节,另一方面受糖皮质激素在血中浓度的负反馈调节。(1)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经垂体门脉运送到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后者随体循环血液到肾上腺皮质束状带,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下丘脑促垂体区又与神经系统其它部分发生联系,当创伤、精神紧张等,可通过一定途径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NC)神经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从而加强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活动。(2)反馈作用: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它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使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减少。并抑制腺垂体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中保持相对平稳的浓度。另外腺垂体的ACTH抑制下丘脑ACTH释放因子的分泌。应激状态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强,血中ACTH升高,糖皮素浓度升高,生理意义为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其对下丘脑-腺垂体产生负反馈,可引起皮质束状带萎缩。如果突然停用,病人会出现皮质功能不足,故必用递减剂量的办法或间断予以ACTH以防肾上腺皮质萎缩。

  2 糖皮质激素(GCS)的作用

  作用广泛而复杂,随剂量不同而异,简单说生理分泌量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外源性使用表现为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
   
  2.1 生理效应
   
  2.1.1 糖代谢 肝糖原、肌糖原升高、血糖升高。机制:(1)促进糖原异生;(2)减慢葡萄糖分解成CO 2 的过程;(3)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1.2 蛋白代谢 促进淋巴、皮肤的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久用导致生长减慢、肌肉萎缩、皮肤变薄、骨质疏松、淋巴组织萎缩、伤口愈合减慢。
   
  2.1.3 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合成。久用,胆固醇升高,并激活四肢皮下脂肪酶导致四肢脂肪减少,重新分布于面部、胸背部、臀部等。
   
  2.1.4 水电解质代谢 具有较强的盐皮质激素作用:潴钠排钾,加强肾小球滤过和拮抗抗利尿素产生利尿作用,过多导致低钙引起骨质脱钙。

  2.2 药理作用
   
  2.2.1 抗炎作用 对各种原因如理化、生物、免疫所致的炎症表现为早期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改善红肿热痛,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GCS抗炎机制:GCS与糖皮素受体GR结合,影响某些参予炎症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效应。GR广泛分布于身体各种组织:肝、肺、脑、骨、胃肠平滑肌、骨骼肌、淋巴、纤维细胞、胸腺,各类细胞其GR密度不同。GR由800个氨基酸构成,其C端与GCS结合,其中有2个锌指各结合4个半胱氨酸,其N端T1功能区涉及到与DNA结合后的转录性基因转移活化以及其他转录因子的结合,人的GR还有功能T2区,它对受体进入细胞核内起重要作用。未活化的GR与一大分子(约30KDA)蛋白复合物相结合,该复合物含有两个热休克蛋白(HSP90)其C端与受体相结合,该复合物还可能结合其他蛋白,如抑制性蛋白等。一旦GCS与GR结合HSP900被解离,则被活化的GCS-GR复合物迅速进入细胞核内部,进而与靶的基因启动因子(Promoter)序列的GCS反应成分(GRE)相结合,相应地引起转录的增加或减少,继而通过MRNA影响介质蛋白的合成。
   
  (1)细胞因子(Cytokine):在慢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其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白细胞,进而使WBC从血液渗出到炎性部位,并能使内皮细胞、嗜中WBC及巨嗜细胞活化,还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强,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那么GCS则是通过与GR结合,通过抑制转录即NGRE的作用而抑制了一些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3、IL-4、IL-6、IL-8等转录,而强烈地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证据表明,GCS可增加MRNA断裂而使上述细胞因子合成减少。(2)炎性介质:白三烯(LT)、前列腺素(PG)等,LT有较强的WBC趋化作用,并增加血管通透性,PG可引起红肿热痛的炎性表现,GCS可通过增加脂皮素的合成及释放而抑制脂质介质白三烯(LT)、前列腺素PG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生成,因为脂皮素可抑制脂质生成所必需的磷脂酶A2。GCS还可以诱导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而降解缓激肽,产生抗炎作用。缓激肽可引起血管舒张和致痛。(3)GCS可抑制巨噬细胞中的NO合酶(NOS)而发挥抗炎作用,因为各种细胞因子均可诱导NOS,使NO生成增多,而增加炎性部位的血浆渗出、水肿及组织损伤。
   
  2.2.2 免疫抑制作用 首先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其次,对敏感动物由于使淋巴细胞破坏和解体,使血中淋巴细胞迅速减少。GCS对人引起淋巴细胞暂时减少,原理是使淋巴细胞移行到血液以外的组织,而不是引起淋巴细胞溶解,在人体迄今为证实GCS治疗剂量能抑制抗体生成。
   
  2.2.3 抗休克 超大剂量的GCS广泛用于各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对其评价虽尚有争论,但应肯定下列作用:(1)解除血管痉挛,加强心肌收缩;(2)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恢复微循环血流动力,改善休克状态;(3)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4)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实际证明可保护动物对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内毒素的致死,减少到数倍至数十倍。

  2.2.4 其他作用 (1)血液及造血系统:刺激骨髓造血,使RBC、Hb升高,大剂量使BPC升高,提高纤维蛋白的浓度,缩短凝血时间,使中性白细胞升高,但游走、吞噬、消化及糖酵解功能下降,因而减弱对炎症区的浸润与吞噬活动,使淋巴组织萎缩,淋巴细胞减少。(2)中枢神经系统:能提高其兴奋性,出现心快、激动、失眠等诱发精神失常,大剂量致儿童惊厥。(3)消化系统: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提高食欲、促进消化,大剂量诱发加重胃溃疡

  3 GCS在各型结核中的使用
   
  3.1 在Ⅱ型肺结核中的应用 急性、亚急性血播、化疗中并用GCS常可获良好疗效,不仅中毒症状改善快,也能促进病变吸收,可缩短疗程。开始7~10天泼尼松口服30~40mg/d,以后每周减5mg,当减到20mg时再用3~4周,随后每周减5mg,至完全减掉为止,依据病情及药物副作用决定佐用GCS的疗程。用药时间偏长者停药时予以ACTH12.5~25mg/d。我院内科一般常选用地塞米松(DXM)5~15mg,依病情和公斤体重酌量,因为DXM是长效糖皮质激素,一般1~2周可减量,一般以2mg为准,4~6周减完,一般无皮质功能低下现象发生。
   
  3.2 在Ⅲ型肺结核中的应用 浸润型肺结核一般不用GCS,只有干酪型肺炎者,由于中毒病状严重,可考虑并用GCS,可改善中毒症状,一般4~6周,我院内科的经验是小剂量DXM5mg/d静点2周左右递减掉,注意查痰普通菌培养及尿培养以选择具有特异性的敏感抗生素,抗结核化疗方案要科学有效,一般会取得满意疗效。对晚期重症、毁损肺病人,合并普通菌感染,抗痨化疗同时,可在敏感抗菌素中少量、短期加用GCS,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继发肺结核病程较长者,常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其表现为衰弱、无力、血压偏低、厌食、纳差。使用激素可明显改善上述的临床症状。对消耗所致的轻度贫血,GCS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RBC、Hb回升,也可使纤维蛋白的浓度提高,缩短凝血时间,利于中小量咯血的止血治疗。有人报导:DXM5mg加入25%GS20ml,BID-TID静注止血效果达78%。

  3.3 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

  (1)一般为适应证:①对抗变态反应,减轻中毒症状。②减轻炎性变化,促进胸液吸收。③抑制过度机化,减少粘连机会。(2)给药方法:①DXM每日静点5~10mg。②局部即胸腔注入:我院内科自1986年起,探索出改良法胸穿取得成功。1)首次抽液量突破传统规定,尽量抽尽。2)胸腔注入DXM剂量突破规定(5~10mg),并注入INH0.3g,这样可缩短吸收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可彻底解决肋膈角粘连问题,形态学上无任何后遗症改变。自1995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内二科收治胸膜炎202例,1995年25例,单纯胸膜炎不合并肺结核6例;1996年42例,单纯胸膜炎3例;1997年67例,单纯型11例;1998年68例,单纯型26例。内二科全部予以改良法治疗,在46例单纯结核性胸膜炎中治愈率100%,在并发的胸膜炎中治愈率86%,其中14%随肺结核转归而结局不同。治愈标准:(1)单纯胸膜炎:胸水彻底吸收,无粘连、无包裹,X线上无形态学改变。(2)肺结核并发胸膜炎:除单纯性胸膜炎的治愈标准之外,胸水全部吸收,个别或有轻度的肋膈角粘连或胸膜增厚,均未达到手术标准,基本未影响呼吸功能。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胸膜炎占全部内科住院病人的5.9%,沈阳市第一结核病院1975~1981年胸膜炎占内科病人5.2%。我院1995~1998年胸膜炎占内科住院病人6.81%,说明结核性胸膜炎有逐年上升趋势。
   
  3.4 GCS在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GCS与抗结核药并用可提高对结脑的疗效,这一理论已被实践证实,并于20世纪80年代取得专家的共识。(1)GCS:抗炎、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减少渗出。(2)降低颅内压,防止或减轻脑水肿。(3)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防止颅内粘连及脑脊液循环阻塞。(4)降低机体变态反应,改善机体一般状态,我院内科常用DXM5~15mg静点6~8周。关于鞘内注药,基于多种原因我院内科一般不常采用。
   
  3.5 结核性心包炎、结腹治疗中也可并用GCS。

  4 GCS在辅助治疗结核病时的注意事项
   
  4.1 禁忌证 (1)曾患或现患严重精神病、癫痫;(2)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3)骨折、创伤修复期;(4)角膜溃疡;(5)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6)孕妇;(7)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8)抗生素无法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霉菌感染;(9)发热可疑肺门结核,Ⅱ型肺结核X线未显影期,未同用抗结核药物时。
   
  4.2 用药原则 (1)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合理应用。(2)目的明确,适可而止。(3)递减至停,必须与抗痨药、抗菌药并用,先停GCS后停抗生素。(4)选择上午6~8时给药,此 时为内源性GCS分泌高峰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外源性GCS的反馈不敏感,即外源性GCS对肾上腺功能抑制减弱。

  4.3 注意事项 (1)在对结核病人长期使用时,应注意柯兴氏征。注意补钾、补钙,加服维生素D。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2)在Ⅱ型和重症Ⅲ型结核中,注意预防感染,予以敏感抗生素。(3)注意诱发溃疡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4)儿童、老年、绝经期妇女注意骨质疏松,严重者导致自发性骨折,影响儿童发育,致畸。(5)与异烟肼同用诱发精神失常。
   
  4.4 停药反应 (1)长期应用,尤其连日给药,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由于皮质激素的反馈性抑制腺垂体对ACTH的分泌,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机能不全。多数病人无表现。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的时间与给药剂量,期限及个体差异有关,停用GCS后腺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需经3~5个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对ACTH反应机能的恢复约6~9个月或更久,因此绝对不可骤然停药。(2)反跳现象:因为病人对外源性GCS产生了依赖性,病情又未完全控制,突然停用或减量过快导致原发病复发、恶化,常需加大剂量再行治疗,待病状缓解后,再逐渐减量至停用。
   
  (收稿日期:2004-10-08)

  作者单位:130500吉林省结核病医院 

  (编辑清 泉)

作者: 宋继政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