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2期医院管理

2002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我院2002年门诊西药房处方81895张,进行统计分析,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评判。结果81895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为29157张,共8类55种占35。60%,单联用药占8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我院2002年门诊西药房处方81895张,进行统计分析,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评判。结果 81895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为29157张,共8类55种占35.60%,单联用药占84.23%,联合用药占15.78%。其中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利用指数(DUI)前10位抗菌药物中有8个药物DUI<1,2个药物DUI>1,其细菌耐药率普遍存在。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近年来大批高效、广谱、低毒的新型抗菌药物不断涌现,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耐药性的逐年上升并不断变异,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显得日益复杂。因此,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查十分必要。为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及合理性,我们对2002年门诊西药房处方进行调查,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门诊2002年单月双日处方按日期先后抽取81895张处方填入抗菌药物调查表中,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
   
  1.2 方法 按不同药物的限定日计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计算门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并以此进行排序。以Chose教授提出的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ˉlization Index,DUI)为判断标准,评价用药合理性。其计算公式为: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DUI=DDDs/总用药天数,DDD值根据《新编药物学》 [1]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上的推荐用量确定。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应用种类 在调查的81895张处方中,使用 抗菌药物为29157张,占总处方的35.60%。抗菌药物应用达8类55种。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类别统计(略)
   
  近年来有资料报道院内感染细菌以喹菌为多 [2]  ,我院2002年药敏实验培养出来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这与其使用品种较多的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的抗菌谱一致,表明我院抗菌药物选用总的情况比较合理。
   
  2.2 不同剂型抗菌药物的应用分布情况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所选用的剂型有片剂、针剂和外用制剂三种剂型,口服占42.64%,针剂占49.81%,外用占7.55%。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应用排名前10位的片剂和针剂统计(略)
   
  表1、表2可见,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广泛且以针剂与片剂为主,头孢菌素类无论品种还是使用广泛性,均是抗菌药物使用最主要类别。
   
  2.3 不同年龄段抗菌药物应用分布情况 见表3。

  2.4 不同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分布情况 见表4。
   
  2.5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分布情况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单一用药为24558例,占84.23%,二联用药为4507例,占15.46%,三联用药为92例,占0.3%。见表5。

  表3 不同年龄段抗菌药物应用分布统计(略)

  表4 不同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分布统计(略)
   
  表5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情况(略)
   
  2.6 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实验 全院送检病例共5381例,培养出1035株细菌,门诊有300株,占22.98%。培养出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药敏实验分离的细菌对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见表6。
   
  表6 抗菌药物药敏实验结果(略)
   
  3 讨论

  通过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回顾性调查,提示:抗菌药物使用广泛;共有8类55种之多,使用率为35.60%,符合卫生部对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0% [3]  的要求。其中应用最多品种的是头孢菌素共11种占20.00%,其次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占31.11%。表明:头孢菌素类的使用在抗菌药物中较为广泛。
   
  3.1 抗菌药物使用分布分析 从不同年龄段抗菌药物应用分布中(表3)可以看出,60岁以上患者使用率较低(11.94%),低于文献报道的26.30% [4]  。考虑到老年患者疾病多为慢性且生理功能自身衰退,易引起不良反应增多有关;0~6岁的患者使用率为24.01%。其中头孢菌素类比率高于其他各类为49.69%,可能与儿童发育还不健全,自身免疫力低,发病较急且多为呼吸道感染有关;在19~59岁的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尤为突出为55.83%,喹诺酮类及硝咪唑类的使用率都为80%以上。此年龄段青中年患者往往较易引起急性疾病如压力呼吸系统疾病、肠炎、性病和外伤等。这与其承受着来自学习、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有一定关系。
   
  在不同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分布中(表4),可以看出儿科主要使用的头孢菌素类多为第二、三代,这与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毒副作用少等特点有关。但由于儿童自身的生理和代谢变化的特点,在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同时,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问题也显得非常严峻。喹诺酮类药物中以第三代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用量最大,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绿脓杆菌等多种耐药菌株也具抗菌活性,广泛地在我院各科室使用,以急诊、内、妇科应用为主;但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所以儿童应用时要十分慎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主 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及皮肤与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等,以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常用;以内科、儿科、急诊科、外科为主;硝咪唑类具有抗滴虫和阿米巴原虫及厌氧菌的感染,主要用于女性生殖系统,故以妇科应用为主。
   
  3.2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我院应用的29157例患者中,联合用药占15.78%。其中三联仅92例,其余均为二联,低于文献报道的联合用药率。现就联用情况分析如下:
   
  3.2.1 抗菌药物的合理联用 (1)抗厌氧菌感染:以抗菌药物+硝咪唑类的联用为主,有1374例。增加了抗厌氧菌的力度。当前厌氧菌感染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厌氧菌感染分布很广,其最常用的药物是甲硝唑和替硝唑,系杀菌剂,对各种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真杆菌属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的作用均很强。从表5的联合用药中可见许多病例均加用硝咪唑类,大多属合理联用。如消化科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既有利于清除幽门螺杆菌,防止病症复发,又可控制厌氧菌感染,而外科加用硝咪唑类,目的也是防止厌氧菌感染,林可类对梭状芽胞杆菌属及其他的各种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的作用均很强,常用于呼吸系统、口腔、妇科和骨关节的厌氧菌感染。是我科急诊科、外科、内科、妇科、五官科的常用药。(2)预防菌群失调:抗菌药物+活菌剂联用,可用于预防菌群失调。此类联用中有291例,其中儿科有257例,占了88.32%。儿童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全,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致腹泻及便秘,影响疗效。调查表中示:头孢克洛+金双歧合用十分普遍。从药效学角度分析,两者相互影响,使药效降低;若分开服用(间隔1h以上),将有利于发挥各自的疗效,达到治疗目的。(3)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用共27例,占二联用药的0.73%,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后者为静止期杀菌剂。前者破坏了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利于后者进入菌体发挥作用;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联用有9例,占二联用药的0.24%,前者为静止期杀菌剂,后者为快效抑菌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前者发挥杀菌作用。
   
  3.2.2 抗菌药物的不恰当的联用 (1)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联用:共421例。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后者因可迅速阻断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合用时前者有导致后者活性减弱的可能。(2)同代之间的联用:青霉素+益萨林等。一般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以不合用为宜,以免增加毒性反应或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3.2.3 抗菌药物的错误联用 β内酰胺+β内酰胺、喹诺酮+喹诺酮联用所占比例较大。其原因主要是临床医生对一些药的别名、商品名不了解所致。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是否同一种药应尽量用一个厂家的产品,避免不同厂家的同一种药同时供应临床,发生类似的错误。

  3.2.4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中的误区 (1)预防厌氧菌感染是否一定要联合用药?部分临床医生为预防厌氧菌感染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往往在加用对厌氧菌有较好疗效的广谱抗菌药物;但而应用硝咪唑类药物的病例有15%~30%会出现不良反应 [5]  ,以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无疑增加了药物的毒性反应。(2)联合用药是否一定要双广谱联合抗菌药物?据有关资料报道,联合用药最好是用一种对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另一种也是对之高度敏感的抗菌药。一般不宜无针对性地采用双广谱联用或长期大量应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因为其后果会使肌体微生态平衡失调,二重感染率大大增加,尤其是真菌性二重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很棘手的问题。
   
  本调查说明我院门诊单一用药占84.32%,二联用药占15.46%,三联用药占0.32%,不合理联用易产生不良反应,发生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的危险。我院抗菌药物联用率较低,说明我院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联用是谨慎的。

  3.3 敏感率与门诊用药的关系 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在所统计的29157例抗菌药物的处方中,门诊仅有300例作了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说明许多临床医生习惯于经验性用药。从表6可以看出细菌耐药率普遍达到30%。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都高于80%。说明细菌耐药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严重问题。分析其原因与忽视病原学检查、盲目滥用抗菌药物有关,所以对部分医师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应予重视。 通过统计分析,对我院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总的来说,合理用药仍是主流,表现在大多数医生能正确掌握用药指征,单一用药在80%以上,对于一些重症感染、混合感染等联合用药得当。但是,也发现临床在用药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缺乏对药物的适应症和某些新品种的药理特点的了解;给药方案不合理,某些药物的剂量或用法有错误等;某些医生对药物的选择起点过高,我院临床应用的新、特、贵药大多集中在前10位;联合用药、预防用药过于普遍;过多依赖经验治疗,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的仅占少数。所有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全院医生、药师、检验师共同努力,在合理选药用药方面继续深入探讨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力争实现安全、经济、有效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1-96.
   
  2 张如芳.院内感染的发生、细菌耐药性及治疗效果与医院抗菌药物合用规则.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7,6(2):94.
   
  3 刘长庭.抗生素临床应用细菌耐药机制及其新药.药物与临床,2000,15(6):15.
   
  4 陈莲珍.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研究.中国医用药评价与分析,2002,2(6):353.
   
  5 朱才娟.我院1999年9月~2000年3月抗菌药物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药房,2001,12(10):603-604.
    
  (收稿日期:2004-07-19)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海 天)

作者: 刘宇 米弘瑛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