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4期综述

中药臭灵丹的现代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中药臭灵丹主产于我国云南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桉烷型倍半萜及其苷类和黄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抗菌消炎、祛痰镇咳、截疟等多种药物活性,因而,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归纳了近年来中药臭灵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臭灵丹在抗菌消炎应用上具......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中药臭灵丹主产于我国云南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桉烷型倍半萜及其苷类和黄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抗菌消炎、祛痰镇咳、截疟等多种药物活性,因而,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归纳了近年来中药臭灵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臭灵丹在抗菌消炎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臭灵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laggera pterodonta
     
  Liu Yongbin,Duan Hongquan,Gao Wenyuan,et al.
   
  The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s&Bio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

    【Abstract】 Laggera pterodonta is one of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s produced mainly in Yunnan Province,Chi-na.Its major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clude eudesmane sesquiterpenes,sesquiterpenoid glucosides and flavonoids.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is plant has anti-tumor,anti-bacterial,anti-inflammatory,phlegm-remov-ing,cough-inhibiting,and anti-malarial functions.Therefore,it has been used clinically as a medicinal herb for many years.The paper review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Laggera pterodonta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recent years.It was put forward that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using Laggera pterodonta should be possible in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 laggera pterodonta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clinical application
      
  中药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DC.)Benth.),别名狮子草、臭叶了、六棱菊、野辣烟、归经草、鱼富有,始载于《滇南本草》 [1] 。其基源植物为菊科(Compositae)六棱菊属(Lag-gera Sch.-Bip.ex Hochst.)植物翼齿六棱菊的全草或叶,翼齿六棱菊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西南部,主产于我国云南省 [2] 。研究表明:该植物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祛痰作用,对实验性急性支气管炎也有效,其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的血细胞脱氢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 。民间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咽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疟疾、痈肿疮疥,也用于感冒咳嗽、跌打损伤、烫烧伤、毒蛇咬伤等。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表明臭灵丹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强,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1977年《药典》及《云南药品标准》均收载臭灵丹药材。20多年来临床证明臭灵丹疗效确切,应用广泛,近年来开发出多种剂型应用于临床并且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主要有臭灵丹注射液 [4] 、臭灵丹口服液 [5,6] 、臭灵丹颗粒剂 [7] 和臭灵丹片剂 [8] 、臭灵丹浸膏 [9] 等。

  1 化学成分研究
    
  臭灵丹全草含挥发油、倍半萜及其苷类和黄酮类成分,叶中含挥发油约0.05%。现已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40余种化合物,主要有倍半萜醇、倍半萜酸和倍半萜苷,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等。
   
  1.1 挥发油 挥发油部分研究:由于在治疗上呼吸道疾病时,臭灵丹浸膏制剂中加入挥发油部分后效果更佳,认为挥发油成分有一定生理活性 [9,10] 。目前已经从挥发油中提取测出60个化合物的质谱,并鉴定48个化合物,占相对含量的82.9%,其中单萜类化合物19种,倍半萜类化合物14种,其余还有醇、醛、酮、酯、酸及酚类化合物。以2,6双(1,1-二甲基乙基)-4乙基苯酚(1)含量最高,达28.27%,其次含量较高的还有δ-杜松醇(2)、1,4-二甲氧基四甲基苯(3)、2(1,1-二甲基乙基)-6(1-甲基-甲烯乙基)-4乙基苯酚,蓝核醇、去双氢金合欢醇、桃金娘烯醇、δ-松油醇、1,8桉叶素等 [11] (见图1)。
   
  1.2 桉烷型倍半萜 是从臭灵丹全草的有机溶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类桉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

    1.2.1 桉烷型倍半萜醇 主要是从臭灵丹全草的有机溶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类桉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有臭灵丹二醇(4)0.59%,臭灵丹三醇甲(5)0.054%,臭灵丹三醇乙(6)0.020%,还有桉烷型酮(11,12)等10种化合物 [12~16] (见图2)。

    1.2.2 桉烷型倍半萜酸 另外还有桉烷型倍半萜酸类化合物,主要有臭灵丹酸(14)0.3559%,2α,3β-二羟基-臭灵丹酸(15)0.0542%等12种化合物 [16~20] 。这类化合物的主要特征为11位的异丙基的一端氧化成羟酸,另一端脱氢形成末端双键(见图3)。

    1.3 苷类化合物 为桉烷型倍半萜苷类化合物,是由桉烷型倍半萜所含有的取代羟基在植物二次代谢过程中形成的糖苷类化合物,均为一取代β-D-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如Pterodontoside A~H(26~30)等10种化合物 [15,20~22] (见图4)。

    1.4 黄酮类化合物 相比于倍半萜类,从臭灵丹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不是很多,至今已分离鉴定到6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喷杜素(36),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37),金腰素乙(38),洋艾素(39),3',4',5-3,6,7-三甲基氧基-黄酮(40),橙皮苷(41) [23~24] (见图5)。除以上化合物外,还从臭灵丹中提取分离到一个香豆素:3-羟基香豆素;两个三萜:Tormenticacid和β-amyrin ac-etate;D-甘露醇,棕榈酸-β-D葡萄糖苷及它普酸-β-D-葡萄糖苷 [14] 。

  2 现代药理研究
    
  2.1 祛痰作用 家兔吸入0.9%氨水2h,使其产生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口服臭灵丹液(先提取其挥发油,再将药渣作成煎剂,并将挥发油加入煎剂中,每1ml含生药5g),剂量为3ml/kg,能显著减少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可能是本品所含挥发油部分由呼吸道粘膜排泄,对其有温和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痊愈,减少过多的痰量 [25] 。

    2.2 对实验性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 麻醉兔气管内注入巴豆油2~3滴,则出现流涎、支气管分泌增多、气喘、呼吸困难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于2h内死亡;如口服臭灵丹液(制备同2.1)10ml/kg,每1.5h一次共2次,则动物延迟至12h内死亡 [3。]
    
  2.3 抗肿瘤作用 应用美蓝脱色法在试管内测定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的活性,臭灵丹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脱氢酶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瓦勃氏呼吸器测定法) [25] 。

    2.4 体外抑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采用不同产地臭灵丹制备的臭灵丹液(50g原药材水蒸馏得到20ml馏液,水煎液过滤浓缩至180ml,与馏液合并混匀,每1ml含原药材0.25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臭灵丹都具有抑菌作用,MIC值(最小抑菌浓度)在3.9~31.25mg/ml之间,其中产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攀枝花,元谋)的臭灵丹的体外抑菌作用明显优于其它地区产的臭灵丹 [26] 。

  3 临床应用
    
  3.1 单方应用 (1)《云南中草药》:“治腮腺炎:鲜臭灵丹,捣烂敷患处。”(2)《滇南本草》:“治小儿痘后痘毒不收口:臭灵丹叶贴之。”(3)《云南中草药》:“截疟:臭灵丹尖七个,捣汁点烧酒服。”

     3.2 呼吸道系统疾病

    3.2.1 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高热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何红等人 [5] 将9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高热(体温在38.5℃以上)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人和对照组45人。治疗组采用药物组成为臭灵丹、藏青果、柴胡等的提取液,用法为成人每次10ml,1日3次,5天为1疗程,儿童减半。对照组采用银黄口服液,成人每次10ml,1日3次,5天为1疗程,儿童减半。治疗结果显示:显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80%,差异有显著性。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为2.15天,对照组为3.02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臭灵丹口服液能明显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3.2.2 治疗感冒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秀琴等人 [27] 将昆医附一院门诊诊断为感冒的部分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臭灵丹合剂(处方为臭灵丹、苯甲酸钠、尼泊金、白糖),口服成人20ml,1日3次,服药4天。对照组采用感冒消炎片,口服成人6片,1日3次,服药4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8%, 对照组总有效率80.0%,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对风热、风寒感冒疗效结果比较,P>0.05,说明该药对治疗风热型、风寒型感冒均有疗效。
   
  3.2.3 治疗咳嗽 文山州中医院杨仁德 [28] 采用臭灵丹方剂(臭灵丹20g,鱼腥草20g,杏仁10g,桔梗10g,陈皮10g,半夏12g,茯苓20g,蝉蜕10g,牛蒡子1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对诊断为咳嗽的部分患者进行治疗,以上方剂水煎温服,每次150ml,日服3次。治疗结果显示:臭灵丹方剂对咳嗽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3.3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李波等人 [29] 将门诊部诊疗的病程在2天以内的患儿,随机分为臭灵丹+西药组和西药组各75例,体温38.5~40℃。臭灵丹+西药组:服用复方臭灵丹合剂,每毫升含生药量0.1g,10ml/次,3~4次/日。病毒唑10mg/(kg·d),分两次肌注或静点,口服维生素C1~2片/次,3次/日。两组患儿体温39℃以上者均给退热药对症处理,疗程均为5天。用药后每日复诊体检,记录两次体温及腮部肿痛情况,病程观察最少5天。治疗结果显示:臭灵丹+西药组总有效率93.3%,西药组总有效率77.3%。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效时间:在显效病例中,臭灵丹+西药组有的病例最早于用药后4h开始退热,有的病例体温12h即降至正常,而西药组均在36~48h后体温降至正常。
   
  3.4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云南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云等人 [30] 对50例扁桃体炎患者,采用口服臭灵丹合剂治疗,10ml/次,4次/日,7天为1疗程。治疗结果显示:治愈32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改用西药治疗,治愈率为64%,总有效率86%。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总结臭灵丹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发现其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是由对映桉烷多羟基取代化合物及其单葡萄糖苷类衍生物,△ 11,13 -烯-桉烷-12-酸类化合物及其单葡萄糖苷类衍生物和黄酮类化合物三大类成分构成。桉烷类骨架的化合物含量较高,其中以臭灵丹二醇(4)和臭灵丹酸(14)的含量最高,分别为全草的0.59%和0.3559%。该植物临床应用广泛,主要是利用其提取物或复方治疗呼吸道系统疾病等,效果显著,证明其具有很强的抗菌消炎作用。但目前对其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分子细胞药理学的现代研究较少,说明了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和药效关系的必要性,也说明了臭灵丹还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单体,今后应加强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对有效成分的深入药理研究,为研制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和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新药提供依据。 (本文图略)
    
  参考文献
    
  1 滇南本草整理组.滇南本草(第一卷),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75,389-392.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75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6-50.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89-1890.

    4 《中药辞海》编审工作委员会.中药辞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80.

    5 何红,蔡瑞锦,庞永成.臭灵丹口服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高热95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6):38-39.

    6 赵淮,陈昆昌,李保平,等.臭灵丹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中国:96122970.5.

    7 周家璇.灵丹草颗粒剂治疗50例急性乳蛾的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1):14-15.

    8 杨雁莉,张雯洁.感冒消炎片的薄层色谱方法改进.云南医药,2001,22(2):145-146.

    9 魏均娴,赵爱华,胡建林.臭灵丹浸膏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中国:99114698.0.

    10 魏均娴,赵爱华,胡建林,等.臭灵丹化学成分的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1995,16(3):83-84.

    11 魏均娴,胡建林,王传宝.臭灵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1992,13(2):21-24.

    12 李顺林,丁靖垲.臭灵丹的三个新的倍半萜醇.云南植物研究,1993,15(3):303-305.

    13 李顺林,丁靖垲.臭灵丹四醇的结构.云南植物研究,1994,16(3):313-314.

    14 郑群雄,张奇车,孙汉董,等.云南民间草药臭灵丹根部的化学成分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2,31(6):406-409.

    15 Zhao Y,Yue JM,Ding JK,et al.Eudesmanes and Eudesmanoic Gluco-sides fromLaggera pterodonta.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6,7(12):1093-1094.

    16 Xiao Y C,Zheng Q X,Zhang Q J,et al.Eudesmane Derivatives from Laggera pterodonta.Fitoteraia,2003,74:459-463.

    17 Zhao Y,Yue J M,Lin Z W,et al.Eudesmane Sesquiterpenes from Lag-gera pterodonta.Phytochemistry,1997,44(3):459-464.

    18 李顺林,丁靖垲.臭灵丹中四个新的倍半萜酸.云南植物研究,1996,18(3):349-352.

    19 赵爱华,魏均娴.臭灵丹化学成分研究Ⅱ.化学学报,1994,52:517-520.

    20 赵昱,岳建民,林中文,等.臭灵丹中五个新的桉烷类衍生物. 云南植物研究,1997,19(2):207-210.

    21 Li S L,Ding J K,Jiang B,et al.Sesquiterpenoid Glucosides from Lag-gera pterodonta.Phytochemistry,1998,49(7):2035-2036.

    22 Zhao Y,Yue J M,He Y N,et al.Eleven New Eudesmane Derivatives from Laggera pterodonta.J Nat Prod,1997,60:545-549.

    23 李顺林,丁靖垲.臭灵丹中的黄酮醇成分.云南植物研究,1994,16(4):434-436.

    24 赵爱华,魏均娴.臭灵丹化学成分的再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5,30(5):264-265.

    25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协作组.肿瘤防治参考资料,1972,21.

    26 豆涛.不同产地的臭灵丹体外抑菌作用比较.中国药业,1998,7(5):45-46.

    27 郑秀琴,李洁,陈昆昌,等.臭灵丹合剂治疗感冒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7:343-345.

    28 杨仁德.臭灵丹止咳方法治疗咳嗽的体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2:31-32.

    29 李波,唐学兵.以民间药物臭灵丹为主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32:15-16.

    30 李云委,徐阳.臭灵丹合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50例.湖南中医药导报,1996,2(6):29.    

  作者单位:1 300072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

      3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4 100094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收稿日期:2004-09-08) (编辑黄 杰)

作者: 刘永彬段宏泉高文远贾伟肖培根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