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期临床医学

自控镇痛及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自控镇痛及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根据术后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EA)联合心理干预,B组为对照组即术后传统采用肌注止痛药(颅痛定或哌替啶)的方法。记录两组产妇手术结束、12、24、48h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肛门排气......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控镇痛及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1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根据术后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EA)联合心理干预,B组为对照组即术后传统采用肌注止痛药(颅痛定或哌替啶)的方法。记录两组产妇手术结束、12、24、48h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术后疼痛程度。 结果  B组12、24、48h时点的血压、心率显著高于手术结束时(P<0.05),A组术后12、24、48h各时点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同期B组(P<0.05),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且A组术后镇痛完全(视觉模拟评分90%为0分),B组虽然多次肌注止痛药镇痛效果仍不满意(无1例能<5分)。 结论  自控镇痛联合心理支持疗法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减轻不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心理干预 剖宫产 术后恢复
           
  为了减轻剖宫产术后产妇的疼痛并主要由其产生的不良应激反应,加快术后产妇恢复,我们采用术后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EA)联合综合心理支持疗法(PPST),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2003年采用硬膜外阻滞的剖宫产手术1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1~35岁,所有产妇均无系统性疾病。随机分为A、B两组各90例。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联合心理支持疗法,B组为对照组即术后采用传统肌注止痛药的方法。

     1.2 方法 全部患者都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A组术后缝皮肤时即启用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EA)。使用福尼亚镇痛泵,配方:0.5%布比卡因125mg+吗啡10mg+胃复安40mg+0.9%氯化钠至100ml,负荷量为布比卡因12.5mg,背景量为2ml/h,PCA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0min,术毕送回病房详细告诉患者正确使用方法,随后由妇产科护士开始执行心理支持疗法:积极随访病人,将监测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数据展示给产妇,通过生物反馈作用启动患者自行调控生物活动,使其恢复正常的节律和范围,对术后不适部位做局部诱导安慰触摸治疗。B组按传统方法止痛,术后产妇诉疼痛难忍时即由当值妇产科医生开医嘱,护士来执行,每次肌注颅痛定或哌替啶等止痛药。分别观察记录手术结束、12、24、48h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术后疼痛情况 [1] ,0表示无痛,5表示中度疼痛,10表示最痛。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χ 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所得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A组90例产妇未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0分占90%,10分为0例,B组90例产妇全部诉疼痛,无1例能达到5分以下,75%视觉模拟评分为10分,全部产妇需反复肌注止痛药,A组12、24、48h时点的血压、心率与B组同期差异有显著性,B组产妇术后12、24、48h时点血压、心率与手术结束时差异有显著性,A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与B组比较缩短,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2。

  表1 各时点SAP、DAP、HR变化 (略)

  表2 两组产妇肛门排气、离床活动时间 (略)
     
  3 讨论
    
  人们越来越重视术后疼痛所引起的不良应激反应对病人术后恢复的不利影响,导致呼吸、泌尿、消化、心血管各系统并发症 [2] 。经比较分析,按传统止痛方法止痛效果不满意,采用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EA)联合心理支持疗法能达到术后止痛要求,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缩短均有利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自控镇痛(PCEA)能持续有效止痛,做到按需给药,血药浓度稳定,术后止痛完全可减少机体释放儿茶酚胺、皮质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内源物质,从而使血压、心率趋于稳定 [3] 。术后止痛完全能尽早起床活动,局麻药对交感神经的阻滞作用,使迷走神经相对兴奋,胃肠蠕动加强,肛门排气时间缩短都有益于产妇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实行综合的心理支持疗法(PPST),符合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施PPST能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并能提高痛阈,减轻痛感,密切了医护患关系。两者联合应用充分发挥各自特点,能有效控制术后不良应激反应,促进术后产妇的恢复,这不但对产妇,对新生儿的早期哺乳都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方,邓封.疼痛诊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5.

     3 翁培清,王宏梗,刘炜烽.妇产科手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752.    


  作者单位:511300广东省增城市荔城医院

  (编辑日 强)

作者: 王海平 刘婉如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