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期经验交流

胃复安中毒36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复安中毒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胃复安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36例全部发生于农村,因乡村医生未掌握小儿用量所致。结论本组中毒为医源性,提高乡村医生小儿用药准确性是预防胃复安中毒的关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胃复安中毒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胃复安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结果  本组36例全部发生于农村,因乡村医生未掌握小儿用量所致。 结论  本组中毒为医源性,提高乡村医生小儿用药准确性是预防胃复安中毒的关键。
      
  【关键词】  胃复安 中毒 儿童
            
  胃复安为镇吐药,能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器,有极强的止吐作用,并可促进胃的蠕动,加快胃内容物的排空,改善胃功能,增强食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及呕吐 [1] 。但其安全范围窄,因乡医使用不当致中毒者屡有发生。本文对1984年1月~2004年6月胃复安中毒患儿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胃复安中毒的原因及预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1例,女15例。3个月~1岁18例,1~3岁11例,4~7岁5例,8~10岁2例。就诊时间30min~12h。

     1.2 中毒途径 肌肉注射34例,口服2例。

     1.3 中毒原因 家属全部不知药名及用量,经追问才知道用了胃复安。

     1.4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斜颈,如头后仰34例,双眼凝视及(或)斜视22例,烦躁20例,语言不清,流涎6例,神志不清、嗜睡、紫绀4例。

     1.5 治疗及转归 立即停用胃复安,病情重者阿托品或安坦拮抗,静脉注射安定抑制其发作,静脉补液促进排泄。口服中毒者立即彻底洗胃,有缺氧征象者予吸氧。36例均痊愈。24h内症状消失34例,24h后症状消失2例。

  2 讨论
       
  胃复安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的机制是黑质纹状体通路中有抑制性多巴胺递质和兴奋性乙酰胆碱递质,这两种递质在功能上互相制约,正常时二者处于平衡状态。而胃复安作为多巴胺受体抑制剂,在应用后引起黑质对纹状体抑制作用的解除,从而显示出乙酰胆碱功能的优势,以致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尤其是较小儿童,脑发育尚不完善,对胃复安的耐受程度较低,所以在应用后极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2] 。本组1岁以内患儿18例,占50%,全部患儿均来自农村,由于乡医不掌握用量,而超量应用引起。因此,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掌握儿科用药剂量,是防止发生胃复安中毒的关键。对此我们进行了针对性培训。发生1例就请当事人进行面授,避免了重复发生。经过我们的努力近2年来仅有2例胃复安中毒发生。其中1例家属私自多服造成。只要严格掌握剂量,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提高乡村医生对儿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爱知,马伴吟.实用儿科药物手册,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1999,78.

     2 牛晓芳.胃复安中毒导致死亡1例.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4.      

  作者单位:101500北京市密云县医院儿科

  (编辑日 强)

作者: 汪绍凌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