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5期中医中药

中药的毒副作用概况和解决方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中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方法从中药毒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合理用药,中药药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中药的毒性和解决方法。结果中药自身因素和人们理解程度影响中药使用的安全性。结论正确对待中药的毒副作用,合理用药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中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 方法  从中药毒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合理用药,中药药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中药的毒性和解决方法。 结果  中药自身因素和人们理解程度影响中药使用的安全性。 结论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副作用,合理用药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药 毒副作用 解决方法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一向被认为毒副作用小,但是随着中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而致死亡 [1] 。中草药毒性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国内外对马兜铃酸药物致肾功能衰竭的一系列报道,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深切关注 [2] 。

    1 中药应用中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分析

    1.1 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 药物的种属和产地不同导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近百品种混乱而引起中毒。如木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之分。木通科植物关木通无毒,而马兜铃科植物木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应用时可因品种混乱而导致中毒。同时在药物生长的过程中,药物的污染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放射性元素、微生物等都会影响中药的质量。

    1.2 中药炮制是否得当 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疗效,或者减轻毒性,去除副作用等,不当的炮制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上升。如生蒲黄可活血祛瘀,而炒蒲黄则收敛止血。川乌有大毒,经炮制后,保留了有效成分总生物碱,而降低了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3] 。

    1.3 给药途径及制备工艺不合理 不同的制备工艺及给药途径,可产生不同的作用。用药应遵循中医中药的配伍禁忌,充分考虑到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及妊娠禁忌外,也应注意到某些中药与西药注射液配伍应该谨慎。如附子与甘草配伍,附子毒性降低。在使用链霉素的同时服用骨碎补可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副作用 [4] 。

    1.4 医生辨证施治欠准确 依照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的原则,才能保证用药安全,否则易造成伤害,即便是补益中药也应辨证施治。此外医生应该在处方中使用规范的处方名,不使用俗名和简略名称,以免发生混淆。例如五加皮有南五加和北五加之分,常用的五加皮无毒具有与人参相似的作用,而北方加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有小毒。如果医生在处方中没有明确是哪一种五加皮,那么就容易用错药。发生不良反应。

    1.5 患者个体的差异 如个体特异性和过敏体质、年龄和性别、患者所患疾病及饮食禁忌,身体整体状况等。患者也应该按照规定的剂量服药。

    2 正确认识中药毒副作用

    传统的所谓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的一种偏性,是中药的一种性能。现在所谓的“中药的毒副作用”已完全脱离了中药的治疗作用,单纯指中药在应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有害作用,一味地夸大中药的毒副作用是违背科学原则的。临床上对于有广泛治疗效果的青霉素并不因为其致死性过敏反应而停止使用,只有勇敢承认这个现实经过科学的方法减轻和防止毒副作用的发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结合临床用药实践,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宣传,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3 科学地合理地正确用药

    在中国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理法方药一线贯通是它主要的理论轴心,辨证论治、随证立法、依法设方、因方遣药是中药治疗的精髓。如对药物的品种、产地、入药的部位、采摘季节、贮存炮制方法、配伍禁忌、使用剂型、煎制方法、服用方法、安全剂量、个体体质差异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临床功效等形成了自身的理论和标准,而这些理论被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只要科学、合理地正确用药,是完全可以减少和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的。(1)严把药物质量关,要规范药物的应用种类、产地、生产、药用部位的采摘、贮藏、炮制、调剂等各个环节。(2)强调药物的正确使用。提高医生用药水平、辨证施治,依法遣方用药,有效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例如砒霜经科学方法精制纯化成注射液选择性对肝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研究成果表明,即使公认的“毒药”经过科学合理用药一样可以造福人类。(3)深入开展药理、毒理研究,阐释产生毒副作用的机制并予以有效的预防。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如免疫实验、微生物实验、分子生物实验、血液流变学实验等,加强中药客观指标的检测,并与国际主流药理毒学理论接轨。

    4 规范使用说明书

    许多中药说明书对药物疗效进行大量的叙述,而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轻描淡写。会使人们放松对中药安全性的警惕,导致中药的滥用而发生不良反应,必须规范说明书的书写,走出认识误区,才能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崇尚自然的今天,对传统医药的需求和应用日益广泛,中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绝不能因为某些中药的不良反应而对中药全盘否定,只要使用得当,一些不良反应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裕盛,韩启光.再论天然药物的肾毒性及诊治.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4):236-238.

    2 雷载权.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1995,212.

    3 李仪奎.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09.

    4 高正今.补肾健脾法治疗链霉素毒副作用反应28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2):106.

    (编辑子 萱)

    作者单位: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药剂科 

作者: 钱平利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