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7期医学影像

脂肪肝122例B超结果与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脂肪肝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不明显,系因过量饮酒、肥胖、妊娠以及慢性肝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有报道认为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达16%左右[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B超的广泛应用,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肝脏长期严重的脂肪浸润与肝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对脂肪肝的早期诊......

点击显示 收起

    脂肪肝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不明显,系因过量饮酒、肥胖、妊娠以及慢性肝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有报道认为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达16%左右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B超的广泛应用,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肝脏长期严重的脂肪浸润与肝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笔者总结本院2003年4月~2004年10月间经B超检查发现而确诊的脂肪肝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和预后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2例中男90例,女3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8岁。有嗜酒史者58例,其中有饮酒史超过10年以上者31例,不足10年者27例,均为男性。肥胖者43例,肥胖兼饮酒超过10年以上者18例,肥胖兼饮酒不足10年者10例,肥胖不饮酒者15例。有糖尿病史者38例,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者26例,有高血压病史者20例,有肝炎病史者33例。

    1.2 主要临床表现 122例脂肪肝患者中,其中39例无临床症状,有腹胀者78例,有食欲不振者80例,有恶心呕吐者23例,有肝区隐痛不适者52例,有肝肿大者30例。本组病史最长者5年,最短者1个月。

    1.3 血生化资料 血脂结果:122例患者中,有79例血脂异常,占64.8%,其中总胆固醇单项增高占10.1%(8/79),甘油三酯单项增高67.1%(53/79),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均增高者占22.8%(18/79)。肝功能:ALT轻度升高52例,占42.6%。AST轻度升高44例,占36.1%。血糖:122例患者中,有血糖升高者32例,占26.2%。

    1.4 B超表现 所用仪器为日本Alokassd256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常规扫查肝、胆、脾、肾。本组122例脂肪肝患者,其中呈弥漫性脂肪肝表现者112例(轻度16例,中度65例,重度31例),呈非弥漫性脂肪肝表现者10例。10例非弥漫性脂肪肝患者均进一步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而明确诊断。

    2 讨论

    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主要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在脂肪肝时其含量可高达40%~50%。由于脂肪肝本身是一种病理学概念,关于脂肪肝的诊断,过去强调必须有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近来随着放射学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B超和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不再经肝活检组织学检查即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脂肪肝的诊断。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判断脂肪肝浸润程度及范围。其无创性、便于动态观察、快捷方便、费用低廉的优点是大范围体检和一般患者的首选。B超诊断脂肪肝依据为:(1)肝区前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明显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肝区后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晰;(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2] 。本组122例脂肪肝患者,肝脏体积增大者61例。多为轻度到中度增大,但轮廓尚较整齐平滑,肝下缘多呈轻度钝圆形。脾脏增大者仅8例,均为轻度增大。大多数正常。122例脂肪肝患者的肝实质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密集细点状回声,呈雪花状,强弱不等;远场回声衰减。管道系统回声明显减弱,显示不清晰,部分肝静脉变细,肝血流频谱波幅减低。由于脂肪在肝脏内的浸润过程或范围不同,又可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声像图改变,即非弥漫性脂肪浸润,有时酷似占位性病变,常导致误诊。非弥漫性脂肪浸润可表现为局限性和非均匀性脂肪浸润。局限性脂肪浸润临床较为少见,本组仅3例,1例B超表现为肝左内叶下段片状回声增强,2例表现为肝右前叶片状回声增强,与正常肝组织回声截然分开,其内可见正常的血管及韧带等结构。非均匀性脂肪浸润临床上较多见,B超表现为肝左叶及(或)胆囊周围在强回声区域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孤立的弱回声区,边界较清晰,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回声均匀。以上两种脂肪浸润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征,即异常回声区域内可见门静脉或肝静脉的分支或肝裂韧带等正常结构,其外周无血管推移或中断表现,这种非占位性效应是与肝癌进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轻度的脂肪肝多无自觉症状,常在超声普查中发现。较重病例最常见的表现是肝大、肝区隐痛及压痛,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脾肿大,以及男性阳痿和女性月经过多或闭 经等。严重的脂肪肝患者最后演变为肝硬化。上述临床症状并非脂肪肝所特有,所以仅凭临床症状无法诊断脂肪肝。酒精中毒、肥胖、糖尿病是脂肪肝的三大主要因素。目前仍有20%的脂肪肝病因不清 [3] 。在我国,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酗酒有增多趋势,本组90例男性脂肪肝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饮酒史,有嗜酒史者58例。长期大量的饮酒,可使肝细胞损害,肝脏合成和释放脂蛋白的功能降低及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减弱而形成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一般预后良好,在戒酒和高蛋白饮食治疗后,于2~4周内肝内脂肪逐渐消失,肝肿大也消退。本组122例脂肪肝患者中,肥胖者43例。轻度脂肪肝可见于约半数的肥胖患者,在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病率可高达61%~94% [4] 。这是由于脂肪组织增加,游离脂肪酸释出增多之故。肥胖患者大多有过量食用高糖饮食的习惯,伴随大量糖质进入肝脏,超过了肝脏为其合成糖原储存能力,而使相当多的糖经代谢转化成乙酰辅酶A,进而合成脂肪酸增多。另外,肥胖患者多合并糖耐量减低和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肝脏合成大量甘油三酯,产生内源性高脂血症和脂肪肝。肥胖患者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也减少或消失。反之,体重继续增加,则脂肪肝亦加重。这些事实表明肥胖与脂肪肝的发生有重要关系。122例患者中,有79例血脂异常,占64.8%。而血脂升高主要是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占67.1%(53/79),其次是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均增高,占22.8%(18/79),总胆固醇单项增高占10.1%(8/79)。血糖:有血糖升高者32例。占26.2%。肝功能:ALT轻度升高52例,占42.6%。表明体内糖、脂肪代谢紊乱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诊断脂肪肝的主要参考因素之一。高血脂、高血糖常与肥胖并存。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低脂限糖饮食,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关键所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可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邱得凯.脂肪肝研究进展.当代医学,2001,48(5):23.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3 曾民德.脂肪肝———肝病领域的新挑战.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9.

    4 叶维法.临床肝胆病学,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5,930.

    (编辑日 强)

    作者单位:457001河南濮阳中原油田第十五医院 

作者: 卢 燕 郑荣敏 赵国亮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