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7期中西医结合

心神经官能症中西医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我院20年来对133例病人采取中西医治疗,以活血祛瘀,凉血除烦,安神定志之法,获得很好疗效。2治疗方法(1)西医疗法:镇静,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改善大脑微循环。2治疗效果133例患者中3~5剂胸痛、心悸、头疼、眩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改善,82例为优,占61。3讨论心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20年来对133例病人采取中西医治疗,以活血祛瘀,凉血除烦,安神定志之法,获得很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33例,男25例,女108例。年龄18~25岁26例,25~35岁39例,35~45岁43例,45岁以上25例。其中心电图检查伴有冠心病心律失常13例。

    1.2 治疗方法 (1)西医疗法:镇静,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改善大脑微循环。(2)中医疗法: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山萸肉12g,丹参15g,何首乌15g,大枣6枚,白芍12g,龙齿15g,珍珠母25g。每日1剂,水煎服。气虚明显重用黄芪,去党参加人参。

    2 治疗效果

    133例患者中3~5剂胸痛、心悸、头疼、眩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改善,82例为优,占61.7%;5剂以上临床症状好转,35例为良,占26.3%;服10剂以上头晕、头痛、心悸减轻,失眠缓减,8例为有效,占6.0%;其他伴心律失常3例,冠心病5例,临床疗效不显著,为无效,占6.0%;总有效率94.0%。

    3 讨论

    心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患者主观症状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通常合并焦虑等心理方面的障碍,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广义的讲许多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也属本病的范畴。一般有心血管症状的患者中,本病约占16%。大多发生在青壮年,以20~40岁最多,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多见于更年女性。在病理解剖上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相混淆。病因和神经官能症相似,主要由于外环境刺激或内环境失衡造成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自主神经功能,造成心脏血管功能出现异常。目前对神经系统失调与心血管系统症状的相关机制尚无确切认识,较为统一的看法为: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高级神经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组成植物神经系统,并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正常活动。由于外来和身体内部的各种因素作用,使中枢兴奋和抑制活动失调,植物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受到干扰,使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调节发生紊乱,引发本症。神经因素在心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上起重要作用。如焦虑、情绪激动、神经创伤或过度劳累均为常见的诱因。心神经官能症最主要特征为主观感觉、心血管症状与神经系统失调表现并存,且繁多易变,时轻时重。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或过度换气。尚有乏力、头晕、多汗、失眠、多梦、焦虑等一般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患者可有焦虑和紧张的表情。手掌汗多、双手颤抖、体温有时略升高。心血管系统查体可发现血压轻微升高,且易波动,心率增快,心音增强。可伴有心前区1~2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偶有早搏,但无重大异常。心电图常有窦速ST-T改变,表现ST段顶点压低或水平样下移或(和)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上述表现主要局限于Ⅱ、Ⅲ、aVF或V 4 ~V 6 导联,且易变。活动平板有时可阳性。根据上述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加上全身神经官能症的表现。经详细全面的检查,证实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应考虑本症的诊断。本病属祖国医学“心悸”、“胸痹”、“郁证”、“虚劳”、“脏躁”、“厥症”等范畴。党参、大枣补中益气,用于脾虚、食欲不振、肢倦乏力、肺气不足、气短、脾虚水乏、四肢浮肿,有人报道有增加红细胞,使血管扩张及降血压作用。何首乌、山萸肉养血益肝、养肝益血、固精补肾、滋阴润肠、敛汗固脱,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头晕、眩晕、腰膝酸软。山萸肉有显著利尿和降压作用。何首乌内含蒽醌衍生物,能遽减神经时值,使神经兴奋,并能增加肌肉时值,使肌肉麻痹。对老年性血管硬化、高血压有改善作用。龙齿、珍珠母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对心虚有热、阴虚阳亢所引起的心悸失眠、烦躁、头痛、眩晕、多梦、虚喘有镇静安神之功效。麦冬、五味子养胃益气生津,对肺燥伤阴、气阴不足所致虚烦咳喘、心悸气短、口渴倦怠,对中上焦虚弱,胃火偏旺,秋燥外淫以致津液亏耗,起补肾宁心、润肺清心作用,配用丹参,活血祛瘀、凉血除烦、改善微循环。心悸烦热不安者,加用白芍以达平肝止疼、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目的。我们认为,根据现代中医观点,心神经官能症多因体质虚弱、情志刺激、外邪入侵,导致气滞血瘀、心神失养;又因郁怒、忧思耗伤心脾,心火不能下济,肾水不能上潮,心肾不交,导致神经衰弱。我们以补中益气、活血祛瘀、镇心安神、润肺清心、养阴润燥之法,制定治疗方案。部分病人在配合西医安定镇静,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改善大脑微循环等药物联合应用,获得了满意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了改善神经功能失调之目的,值得我们中西医同道参考和研究。

    (编辑子 萱)

    作者单位:735211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冯开义 徐瑞山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