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7期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的严重表现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即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且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该病来势凶......

点击显示 收起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的严重表现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即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且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1] 。该病来势凶猛并且预后较差,往往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影响,其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发生心肌梗死。心理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有非常重要影响,患者的不同时期,心理反应也不同,根据心理反应特点,施行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消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 临床资料

    1999~2003年我们观察分析了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54例,女11例,最大年龄89岁,最小42岁,平均63岁。针对其具体的病情和心理活动进行具体的心理护理。

    2 住院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有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中心理因素起到了一定作用 [2] ,并且急性心肌梗死后有2/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来讲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很强的精神刺激,心理反应较一般其他疾病的患者更为复杂 [3] 。

    2.1 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其影响因素是个体、疾病及环境三方面的综合因素。首先对个体而言,个体敏感的患者对同一种刺激较常人要大的多,是影响心理反应的关键因素。其次急性心肌梗死本身有发病急、危、重的特点,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期有不同程度的焦急和恐惧的心理反应 [4] 。另外住院患者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噪音等而没有亲人陪伴产生孤独感、恐惧感和被遗弃感。加之病室其他患者病情突然的变化或死亡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2.2 早期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凶险,后果严重,许多患者对此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而其产生的胸部压榨感濒死感也常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此时医务人员应沉着冷静,操作敏捷,动作轻便,忙而不乱,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成因、预后,让患者承认自己面对的困难,端正对疾病的态度,然后要同患者交流,让他们知道最新的治疗进展,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自信而可亲的态度非常重要。对严重焦虑不安者应用安定治疗。

    2.3 中期心理反应及护理 在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后患者进入了病情的平稳期,此期的患者心理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5] :悲观型的患者往往个性较内向,即使各项检查结果房  都提示病情好转,其仍然心事重重并常感不适,心情焦虑,担心药物的应用对自己的病情治疗是否有效。还有些患者因长期治疗费用高,经济困难,家属不探视失去亲人陪伴,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而影响治疗效果。此时护士要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引导患者正视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心理安慰,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有一种家庭温暖的感觉。并可以请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患者介绍经验,消除其悲观心理,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严重忧郁者应抗抑郁治疗。而对兴奋型的患者,其急于出院并认为病已痊愈,此时护士应向其说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展过程并耐心解释,注意讲话技巧,让其既能安心养病又不至于增加其心理负担。对于正常类型患者多恢复较快,复发率低。

    2.4 恢复期心理反应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护理得当患者恢复快,不易复发。否则恢复慢,易复发 [6] ,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进入恢复期。此时患者往往忽视自己的后期治疗及心理调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病情好转但还有潜在的危险因素。要引起患者的重视,保持良好的心态,防止复发。做好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重视家属探视,家属的探视可以帮助患者解除一定的心理痛苦,减轻心理压力,使其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护理人员要对家属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教,指导家属探视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情绪激动。让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并结合其性格及个性来帮助患者,有利于患者的最终康复。

    3 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诱因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要以心理分析护理干预配合治疗贯穿全过程。要掌握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和护理,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4.

    2 皇莆恩.护理心理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96.

    3 郭莉,范章云.急性心梗住院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2):1168.

    4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9.

    5 宋健华,刘淑萍.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8(7):546.

    6 元化香,吕文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邯郸医学院学报,2002,15(6):336.

    (编辑子 萱)

    作者单位: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二十一病区特需病

作者: 高桂英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