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7期预防保健

中医动静延年思想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而通过各种养生之术,却能延缓衰老,获得天年。古人对养生方法的论述,或主张习静,或主张运动,然综观名医家、养生家的论述和养生实践,只有动静兼修,具体方法因人而异,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虚静延年通过习静,可以调节情志、祛病延年,早在老子、庄子,就提出了清静无为、心静......

点击显示 收起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而通过各种养生之术,却能延缓衰老,获得天年。古人对养生方法的论述,或主张习静,或主张运动,然综观名医家、养生家的论述和养生实践,只有动静兼修,具体方法因人而异,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 虚静延年

    通过习静,可以调节情志、祛病延年,早在老子、庄子,就提出了清静无为、心静淡泊可以延年的思想。《内经》非常重视养生,指出人的自然寿命为百岁,但要达此寿命,关键是养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吕氏春秋·尽数》中指出“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情感的剧烈变化,往往直接伤及内脏,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紊乱,变生诸疾。祖国医学对此十分重视,论述颇多,如《黄帝内经》中有“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弛坏,荣泣卫除”(《素问·汤液醪醴论》)及“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素问·疏五过论》)等,论述了调摄不当,不注意养生所致的病证及发病原理。由于心神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应“不见所欲,使心不乱”(《格致余论·养老论》),同时坚持“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养生论》)。孙思邈主张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汲汲所欲,勿涓涓怀忿恨”(《备急千金要方·逆林养性》),对养生之术,提出了要“十二少”戒“十二多”,对养生之术要持之以恒,在《备急千金要方·养生序》中说“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如果养生方法不得当,不知其术,则“纵服金丹玉液,未能延寿”。

    2 运动抗老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延缓衰老。《庄子·刻意篇》曰“熊经鸟申,为寿而矣。”华佗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吕氏春秋》亦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乏运动,就会“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素问·宣明五气篇》亦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之言。《世补斋医书》中说,“世但知有劳病,不知有逸病。……凡人闲暇则病,小劳转健,有事则病却,即病亦若可忘者。又有食后反倦,引起反疲者,皆逸病也。”关于运动养生之法,华佗创造了五禽戏,“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孙思邈提倡五禽戏、天竺国按摩十八式及老子按摩法等,认为运动导引既可健身,亦可治病。如“小有不好,即按摩按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 动静有度,动静兼修

    运动健身,人所共知,但如运动过度,则足以为害。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孙思邈亦告诫养生者“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及强所不能堪耳。”否则,运动过度,就会“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篇》)。同样,习静也要有一定的法度,通过习静,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休养生息,则正气旺盛,病却年延;但习静要得法,既不要求人心静如潭水,亦不是“欲而强禁,贪而后抑”(《养生论》),同时,形体静修亦不能过度,否则就会“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素问·宣明五气篇》)。因此,运动要有适当的量度,习静要有一定的法度,动静有度,才能真正达到健身延年的目的。至于养生实践中,选用哪种养生方法,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指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指出了动静两法各自的功效特点。同时,对具体病证提出了“气滞痿厥寒治者,治以导引。”李杲在《兰室秘藏》中提出:“火旺,……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由此可以认为:阴虚火旺体质宜习静为主,阳虚有寒者应运动导引为主。动属阳,静属阴,无动,就无所谓静,无静亦就无所谓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人们的养生实践中,亦存在着动与静的对立、消长、转化。养神多主习静,但形动有助于心静;养形多主运动,但只有充分静息才能更好地发挥运动潜能。因此,动静是不可分割的,王祖源主张动静兼修,只有这样,才能形神共养,阴平阳秘,祛病延年。

    (编辑子 萱)

    作者单位:250400山东省平阴县中医医院   

作者: 宋山峰 王 琦 孟 倩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