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8期经验交流

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中的皮内试验操作与结果判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讨论在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中,皮内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皮试结果方法在诊断上的意义。方法对拟诊为过敏性鼻炎的108例患者和45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进行变应原皮内试验并观察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与诊断不符者行体外试验。结果观察组确诊率为9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讨论在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中,皮内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皮试结果方法在诊断上的意义。 方法  对拟诊为过敏鼻炎的108例患者和45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进行变应原皮内试验并观察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与诊断不符者行体外试验。 结果  观察组确诊率为94.3%,误诊率为5.7%。对照组误诊率为2.2%。 结论  规范的变应原皮试操作和科学的试验结果观察为临床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有利依据。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皮内试验 诊断
    
    变态反应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新材料的应用,生活环境的改变,变应原的不断增加,使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 [1] 。医学对变态反应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诊断手段不断丰富。临床上使用变应原皮试是在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进行变应原皮试操作方法是否规范,结果观察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能否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对于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对比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108例患者均来自耳鼻喉科就诊的有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的可疑患者。年龄11~62岁,平均36.4岁,男61例,女57例,男:女=1.07:1。对照组45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单纯性鼻炎。

    1.2 材料与方法 选用北京协和医院提供的变应原皮试液,该试剂采用化学测定法(PNU)进行标化。于患者上臂外侧皮肤进行注射,做皮内试验。

    1.2.1 检查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治疗情况特别是患者用药史 如果服用抗组胺药类药物,应停药24h以上,再行皮内试验。如果是肾上腺素类和黄嘌呤类药物应停药12h以上。色苷酸钠和肾上腺素类气雾剂类,应停药8h以上。皮质类固醇对速发反应无影响,但观察迟发反应时应停用。此外,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息斯敏等因药效持久,故需停药1周,由于皮肤的温度可影响结果,所以发烧患者待体温正常后,再行皮内试验。体弱重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不应行皮内试验。

    1.2.2 患者的准备 主动向患者介绍试验方法,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使患者情绪放松,配合操作。嘱患者着宽松的衣物,避免用力和过度摩擦试验的上臂,以免影响试验结果。冬季应注意室内温度,防止患者受凉。

    1.2.3 设施条件 变态反应实验室的环境应清洁、干燥、无尘、光线充足,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温湿度保持恒定,有空气消毒设备,常规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存放变应原应备有冰箱,冰箱温度为4℃。皮试需用一次性1ml注射器及TB注射针头,做到注射每种变应原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避免污染和影响结果的判断。

    1.2.4 护士操作前,要熟练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规范 操作前后常规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注射时,嘱患者采取坐位,暴露上臂,手叉腰。皮试区域不能使用碘酒,应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对酒精过敏患者,可选用1%新洁而灭消毒皮肤。消毒范围为25cm×12cm。操作时应注意: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针斜面须刺入皮内,注射药液0.1ml,以注射部位出现直径4mm的皮丘为标准。注意避免注射部位的局部出血。拔出针头后,用无菌棉签轻蘸针眼处溢出的药液。护士皮内注射时注意掌握深度,过深会刺入皮下,过浅易造成药液外溢,均可影响结果判定。以吸入组为例:试验一组需注射15针,先做整个试验部位的皮肤消毒,待干燥后,分3次分别进行皮肤消毒后注射,以纵向由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每次5针进行。注射时,使用左手绷紧皮肤,注意不能接触无菌区,进行注射。每个皮丘纵向间隔3~5cm,横向间隔3cm。儿童上臂较细,可以在患儿的背部进行。常规使用皮试液浓度为1:10 2 (W/V)。对超敏患者可使用“皮肤划痕”试验。有些患者对此浓度反应阴性,但临床症状明显,可用1:10的皮试液作为对照,或行鼻黏膜激发试验,同时可作分泌物嗜酸细胞涂片及体内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查。

    1.2.5 试验后,准确计时15min观察皮试结果 我科采用叶世泰 [2] 的皮内试验分级标准来判定结果,阳性反应为:风团、红晕及搔痒,一般在数小时后消退。迟发反应可在皮试后数小时至1~2天后出现,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或浸润性病变,有时可出现坏死。延迟反应常为反应强烈的信号。因此,必须嘱患者试验后回家继续观察1~2天,避免对皮试部位过度的摩擦和洗浴。

    2 结果

    观察组108例,皮试阳性者100例,阳性率为92.6%;阴性8例,有6例经体外试验证实为过敏性鼻炎,2例排除诊断。观察组确诊率为94.3%,误诊率为5.7%。对照组45例患者,皮试阴性44例,阳性1例经体外试验证实为假阳性。对照组误诊率为2.2%。

    3 讨论

    皮内试验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最常用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之一。方法简单、经济、诊断率高。但有一定假阳性、假阴性结果,作为临床医生、护士要能分析鉴别。针对假阴性患者,究其原因,考虑可能为自然界中的变应原丰富,而我科所用的吸入组浸液种类为常见的15种变应原,尚不具备某些特殊的变应原浸液。故对皮试阴性而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应结合体外试验明确诊断。此外,诸多因素可影响变态反应皮试结果。干扰结果判定的主要因素有 [3] :皮试用浸液配制不准确,浓度过高;操作时注入药量过多;操作时注射压力过大或注入空气;注射深度不准确,产生“弥散”现象及出血,均可以导致假阳性及假阴性反应。而浸液储存方法不当,储存时间过长,储存温度过高及将浸液冰冻均可导致变应原效价下降;观察皮试结果时间不准确,不能观察到峰值;计量不准确也会影响到特异性变应原的确定。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皮内试验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规范的变态反应皮内注射操作和科学的结果观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为关键。

    参考文献

    1 顾瑞金.临床变态反应学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86.

    2 叶世泰,张庆松.实用变态反应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3 刘桂云.184例变态反应皮试观察及护理.中国中西医综合耳鼻喉科杂志,2000,8(4):200-201.

    (编辑若 木)

    作者单位:100007北京市第六医院耳鼻喉科 

作者: 郑 方 魏 颖 郑开敏 2005-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