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0期药物临床

利尿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及毒副反应

来源:INTERNET
摘要:利尿药是一类促进体内电解质(Na+为主)和水分的排出而增加尿量的药物,通过影响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而实现其利尿作用。利尿药可排钠利水,临床除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组织水肿外,亦作为基础降压药广泛用于临床,故合并用药及其药物相互作用及毒副反应亦不断出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此,本文根......

点击显示 收起

  利尿药是一类促进体内电解质(Na + 为主)和水分的排出而增加尿量的药物,通过影响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而实现其利尿作用。利尿药可排钠利水,临床除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组织水肿外,亦作为基础降压药广泛用于临床,故合并用药及其药物相互作用及毒副反应亦不断出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此,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就该题作一概述,以期引起广大临床和药理工作者的重视。
    
  1 药物相互作用
    
  1.1 与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利尿药与强心苷类合用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已为人们熟知,其原因是排钾利尿药易致低血钾症。曾有报道,速尿能抑制肾小管的地高辛排出,使血中地高辛浓度升高却未引起测定不同时间血清地高辛的浓度升高,发现使用利尿剂后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使地高辛血清T 1/2 由对照组的37h延长至86h。如在短期内多次给予速尿,可使血中地高辛的浓度显著增高而发生中毒。安体舒通和氨苯喋啶亦能抑制肾远曲小管和肾小球分泌,使地高辛排出减少。由此可见,利尿药与地辛合用时,不仅要注意补钾,还要适当减少地高辛用量。速尿或利尿酸除有强效利尿、降低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潜负荷外,还可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左心室后负荷。多数利尿药均可引起性功能障碍,男子性功能受抑制更为明显,而强心苷类药物亦可引起阳痿和男性乳房发育,当两类药物合用时,对性功能的影响会更大,应引起注意。

  1.2 与激素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排钾潴钠作用,可致水钠潴留和低钾,与排钾利尿合用时,排钾作用增强,两药联用时必须注意适当补钾。噻嗪类利尿药与皮质激素均可使血糖升高,并用时更易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1.3 与解热镇痛药的相互作用 众所周知,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均致肾损害,其中水杨酸类、消炎痛和保泰松等对肾脏毒性较大,利尿药与这类药物合用可增加它们的肾毒性,应尽量避免合用。速尿和阿司匹林均为有机酸,可互相竞争肾小管分泌,两药合用可使阿司匹林排出减少,并使血中尿酸升高,可致急性痛风 [2] 。消炎痛具有水钠潴留作用,与速尿联用可产生拮抗作用,因此,利尿药与解热镇痛药配合宜慎用。
   
  1.4 与降血糖药的相互作用 双氢氯噻嗪能直接抑制胰岛B细胞的功能,使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升高[3] 。速尿、利尿酸能使葡萄糖耐量降低,与降血糖药联用可产生药理性拮抗作用。
   
  1.5 与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利尿药的主要毒性是对耳、肾的损害,与氨基糖苷类及先锋霉素合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对耳、肾的毒性增强。速尿、利尿酸可阻碍头孢菌素在肾脏的排泄,引起肾损害,故利尿药与上述抗生素合用时应慎重。
   
  1.6 与镇静、精神药物的相互作用 吩噻嗪类可致体位性低血压,与利尿药合用可加强利尿药的作用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加重。苯妥英钠可抑制速尿在肠中的吸收,从而减弱其作用。安体舒通的酶促作用可能使巴比妥类及安定药的作用减弱。
    
  2 利尿药的毒副反应
    
  2.1 急性肾小管坏死 [4]  轻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糖尿及氨基酸尿,重者则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认为这是利尿药对肾脏的直接毒性作用。
   
  2.2 急性间质性肾炎 多在用药5~10周后发生。可能是迟发型过敏反应所致,亦有认为是直接毒性作用。病人突然出现少尿、血尿及蛋白尿,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升高。
    
  2.3 诱发痛风及高钙血症 速尿、利尿酸及噻嗪类利尿药可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诱发或加重痛风发作 [5] 。长期使用噻嗪及乙酰唑按,可引起高钙血症,从而导致高钙性肾病。
   
  2.4 代谢紊乱 (1)严重脱水:应用强效利尿药可使大量水和电解质丢失,有效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脱水。(2)低血钾:低血钾是利尿药引起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对老年病人的影响更甚。血钾降低易使缺血心肌的应激性增高,加剧了冠心病的危险倾向,对冠心病患者无论有否心肌梗死,室颤发生率与低血钾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在应用排钾利尿药时应当给予补钾,降低低血钾的发生率。(3)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噻嗪类利尿药可引起糖耐量降低和血糖升高。(4)血脂升高:利尿药对脂质代谢的影响过去不为人们所注意,近年来对利尿药引起血脂升高的报道日益增多。口服常用量的氯噻酮、氢氯噻嗪和速尿等均可引起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则呈降低倾向。因此,利尿药引起血脂升高,无疑给冠心病增加危险因素。(5)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渗透性利尿药可引起渗透性肾病。(6)耳毒性:髓袢利尿药可引起蜗管内基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及内淋巴电解质成分的改变,使耳蜗管传入功能低下,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7)其它:甘露醇和双氢氯噻嗪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噻嗪类利尿药可引起腹膜后输尿管周边纤维化,从而导致尿路阻塞性肾损害。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70.
   
  2 陈思训.药学通报,1986,21(10):617.
   
  3 容健材,廖锡鳞.新编药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73-280.
   
  4 钱桐荪.中华内科杂志,1985,24(1):46.

  5 毕增祺.新医学,1985,16(3):21.
    
  作者单位:255026山东淄博淄博铁路医院

作者: 冯建文 曹丽荣 王军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