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3期临床医学

单纯性隐性黄疸与肝纤维化相关性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隐性黄疸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肝功能指标正常隐性黄疸(胆红素17~34μmol/L)102例,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三项肝纤维化指标。结果102例隐性黄疸受检者中肝纤维化指标增高者55例,总阳性率为53。结论单纯性隐......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性隐性黄疸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肝功能指标正常隐性黄疸(胆红素17~34μmol/L)102例,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三项肝纤维化指标。 结果  102例隐性黄疸受检者中肝纤维化指标增高者55例,总阳性率为53.92%。 结论  单纯性隐性黄疸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提示临床应高度重视单纯性隐性黄疸患者肝纤维化倾向。
    
  【关键词】  单纯性隐性黄疸;肝纤维化;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cation between simple invisible jaundice and liver fibrosis.Meth-ods Of102invisible jaundice cases(bilirubin17~34μmol/L)whose liver function were normal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random sample and serum levels of HA,PCⅢand LN were determined by RIA.Results In this cases of the group,liver fibrosis serum markers of55cases were increased and positive rate were53.92%.Conclus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imple invisible jaundice and liver fibrosis and prompt that doctors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endency of liver fibrosis with simple invisible jaundice.
   
  【Key words】 simple invisible jaundice;liver fibrosis;correlation
      
  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浓度高于正常而致巩膜、黏膜或皮肤黄染的现象。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临床未表现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黄疸常见于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各种药物、酒精所致的肝细胞黄疸;胆石症、胆管、肝门、胰腺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还有各类溶血疾病所致的溶血性黄疸等。显性黄疸一般伴随明显的肝功能异常或相应的症状、体征。但隐性黄疸常常无特别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常在肝功能检查时才被发现。由于此类患者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常规肝功能检查时其它指标正常,因此临床上常不予重视,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隐性黄疸患者,临床上常作肝功能正常处理,不做进一步检查和给予相应治疗。本文旨在探讨单纯性隐性黄疸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为临床处理隐性黄疸提供基本方向与办法。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5月~2004年7月本市工矿企业、饮食行业从业人员,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其它行业人员集体体检胆红素轻度升高者102人,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30~50岁,平均37.6岁。
   
  1.2 临床资料 总胆红素测定值17~34μmol/L,肝功能指标(TP、ALB、ALT、AST、ALP、γ-GT)正常,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临床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全部受测对象未行CT检查,X线胸部检查正常,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部分受检者肝回声光点增粗。

  2 方法
    
  2.1 标本收集 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中胆红素轻度升高(17~34μmol/L)但其它肝功能指标正常,实验室资料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合临床病史资料排除药物干扰者,于第一次抽血后的2周内重新抽血重复测定胆红素并行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三项肝纤维化指标。
   
  2.2 标本测定 (1)胆红素检测采用DCPT法,试剂、标准物由上海荣盛公司提供;肝功能酶学部分采用动力学法,TP、ALB采用终点法,试剂及标准物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质控物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正常参考值参考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1] ;肝纤维化指标三项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标准物由河南焦作解放军免疫研究所提供,正常值判定参考试剂盒说明书。(2)所有标本均按规程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分离血清并置-20℃保存,1周内测定。(3)胆红素、肝功能项目检测使用美国雅培CC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肝纤维化指标检测使用西安262厂的全自动FJ2003-8PSγ--计数仪。全部项目由经验丰富检验师严格按商品试剂盒内说明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
    
  3 结果
    
  本组102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呈轻到中度增高(三项指标中最少一项增高)55例,总阳性率53.92%。其中三项同时增高者27例,占阳性例数的49.1%,两项同时增高15例,占阳性例数的27.3%,单项增高13例,占阳性例数的23.6%;三项指标中LN的阳性率最高,PCⅢ次之,HA最低。阳性年龄段集中在38~45岁,占95%;阳性职业首位为饮食业,占46%,其次为教育工作者,占32%,其他职业12%;21例有酗酒史,12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
    
  4 讨论
    
  临床上黄疸分为显性与隐性黄疸。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总体上可归纳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本文讨论的单纯性隐性黄疸特指临床上无症状、体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隐性黄疸,其血清总胆红素在17~34μmol/L范围内。由于没有明显症状、体征,常不引起临床重视,得不到及时诊治。事实上,此类黄疸的原因相当复杂,如酒精、药物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溶血以及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的其它传染性肝炎等,以慢性酒精中毒早期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从本组阳性患者年龄、职业、生活史以及后来的相关检查结果看足以证明。对这些肝脏的慢性损害如慢性炎症、纤维化等如不加以控制,其最后结果是走向不可逆转的肝硬化。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细胞外基质成分增加是疾病进展的中心问题,而HA、PCⅢ、LN等均属于细胞外基质成分。随着慢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病程的进展,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血清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HA、PCⅢ、LN的联合检测被认为是反映肝纤维化的灵敏指标和简便方法 [2] 。随着肝纤维化的不断发展,引起肝小叶结构改建和假小叶形成,导致肝硬化,肝准组织压迫血管,引起门脉高压和肝缺血,进而加剧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3] 。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防止肝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Hans Poper指出的:“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谁就将治愈大多数肝病”。
   
  目前肝纤维化的研究重点在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损害,脂肪肝、酒精中毒性肝病等,对临床上无症状的隐性黄疸缺乏重视,文献未见报导。本组102例胆红素轻度增高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阳性率53.92%,说明单纯性隐性黄疸与肝纤维化有密切的关系。及早发现潜在的发病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肝硬化的防治具有决定性的临床意义。因此,临床对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的隐性黄疸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及做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248-257.
   
  2 陈云,姜洪,王玉海.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虚、实证及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3):140-142.
   
  3 胡亚民,徐随意.血清PCⅢ、LN和HA检测肝纤维化的临床评价.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44(2):138-142.
   
  作者单位:529600广东阳春,阳春市中医院检验科

作者: 杨继全 2005-8-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