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4期

石淋的辨证治疗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尿路结石属中医淋证范畴,由于湿热蕴结煎熬尿液,杂质结为砂石而致。具有淋证的临床表现,以尿中排出砂石为主要特征,其治疗大法:除手术指征外,病初多为湿热实证,宜清利排石。【关键词】尿路结石。辨证施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尿路结石属中医淋证范畴,由于湿热蕴结煎熬尿液,杂质结为砂石而致。具有淋证的临床表现,以尿中排出砂石为主要特征,其治疗大法:除手术指征外,病初多为湿热实证,宜清利排石;后期多虚,或虚实夹杂,或病起则即有虚象者,标本兼治或通因通用。
    
  【关键词】  尿路结石;石淋;辨证施治;
         
  1 概述
      
  尿路结石属中医淋证范畴,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淋秘”,并指出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栗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1] 。”由于湿热蕴结,煎熬尿液,杂质结为砂石而致病,具有淋证的临床表现,以尿中排出砂石为主要特征,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忽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或虽未排出砂石,但具有砂石引起的腰部剧痛,突然尿闭,尿道窘迫,尿中带血等症状。若病久沙石不去,可伴见面社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其发病机制,古人认为除三因学说外,都归纳为:“肾虚而膀胱有热”;初则为热淋、血淋、膏淋,久则火炼而成石,即为“砂淋”,大则成石,为“石淋”。如“罐之久煎而生碱也”(华佗中藏经)。
          
  这类似现代医学的胶体晶体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等说法。根据国内资料,以膀胱结石为最多,输尿管结石次之,肾结石又次之,尿路结石为最少。

  2 辨证施治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与肾虚,膀胱湿热有关,根据主证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中医治疗结石包括排石疗法和溶石疗法;排石疗法采用通淋排石,清热利尿,还兼行气活血,化瘀散结,对体者还辅以补肾,温阳,益气等法。但其具体运用还应根据临床病情变化,以辨证施治为基础,灵活变化,随证施治,同病异治,是中医独特之经验。其治疗大法:除手术指征外,病初多为湿热实证,宜清利排石;后期多虚,或虚实夹杂,或病起则即有虚象者,标本兼治。

    2.1 排石通淋法 证见:腰酸腰痛,尿频或血尿,尿中时夹砂石,苔白或薄黄,脉数,此属湿热聚结下焦,治宜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法。方用排石汤加减。处方: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葶苈子、瞿麦、冬葵子、滑石、牛膝、琥珀。煎服法:水煎,早晚2次分服,水煎第3遍代茶饮。方剂分析:本方为利水通淋、排石之剂。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消坚排石化结,瞿麦、冬葵子、滑石、石韦等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琥珀、葶苈子排石化痰,葶苈子入肺、膀胱经用于治疗结石是借其肃降功能,使肺气宣通,膀胱之气化以推动结石下移,亦有“提壶揭盖”之意 [2] ,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均为用于一般淋病实证之通利排石之良方。如血尿加大小蓟、生地、藕节;尿中有血条血块者,加赤芍、血竭以活血化瘀 [3] ;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4] 。

    2.2 清热化结法 证见:腰酸腰痛,尿中时夹砂石,尿频尿急,色黄赤,或时突然阻塞或时伴发热,甚则尿中带血,舌苔薄黄,此属“湿热交结膀胱”。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用八正散 [1] 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以增强消坚排石化结之功。处方:木通、扁蓄、瞿麦、滑石(包)、山栀、车前子、甘草梢、大黄、灯芯草。煎服法:水煎,早晚2次分服,水煎第3遍代茶饮。方剂分析:此方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消石散结。瞿麦、扁蓄、木通、滑石利尿通淋;大黄、山栀、甘草梢清热解毒,促使药物迅速下行;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以增强消坚排石化结之功,车前子以利水通淋。方为泌尿系结石继发性炎症时伴有继发脓尿,细胞增加等症状时,效果特显。对于膀胱结石,也为常用之剂。

    2.3 活血理气化瘀通淋法 证见:腰痛,小便刺痛,肾区叩击痛明显,尿黄尿赤。此属气滞血瘀,热结下焦,宜活血理气,化瘀通淋。方用自拟化瘀排石通淋汤。处方: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琥珀、台乌药、当归尾、生蒲黄、血竭、王不留行、牛膝、砂仁、扁蓄、穿山甲(炮)。煎服法:水煎,早晚2次分服,水煎第3遍代茶饮。方剂分析:本方为利水活血,化瘀排石之良方,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消坚排石化结;琥珀、扁蓄通利化石;砂仁、台乌药化气;血竭、当归尾活血;王不留行、蒲黄化瘀散结;牛膝助结石下达,穿山甲善走窜,性专行散,能通经达络而达病所。

    加减法:(1)上尿路结石:车前子5钱、王不留行4钱;(2)下尿路结石:加滑石1两、乌药3钱、大黄2钱;(3)常用补虚药:气虚加党参5钱、黄芪5钱至1两;肾阳虚加肉桂1钱,附子、补骨脂各3钱;肾阴虚加熟地、鳖甲各5钱;脾虚加山药5钱酌减冬葵子;(4)常用行气破血药:青陈皮、厚朴、三棱、莪术各3钱;(5)常用活血化瘀药:乳香、没药、赤芍、苏木各3钱,桃仁3~5钱;(6)对结石久不移动而体质较强者,除用上述行气破血、活血化瘀药外,再加皂角刺各3钱,白芷5钱;(7)对绞痛发作者,除酌加上述行气活血药外,再加广木香、香附各3钱;(8)有泌尿系感染时,加黄柏、地丁。

    2.4 益阴利水通淋化结法 证见:腰腹酸痛、头眩晕心烦、舌红少苔,或舌尖红、脉细数,此属肾经虚损,泌尿机能减退,致代谢产物排泄不畅,停潴滞结而成。治宜益阴利尿,通淋化结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合石韦散加减 [3] 。处方: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猪苓、茯苓、泽泻、滑石、琥珀、冬葵子、瞿麦、女贞子、石韦、生地、阿胶。煎服法:水煎,早晚2次分服,水煎第3遍代茶饮。方剂分析:本方为益阴利水,通淋化结之方,旨在益阴,不专利水道,阴虚之人认为须忌利尿,阴虚过于渗利,津液反致耗竭,阿胶旨在润燥补阴,益以生地润燥滋阴之力更著,使利不伤阴。滑石、木通利水,二苓渗湿,佐以海金沙、冬葵子、瞿麦通淋化结之力更强,最为利水通淋不伤阴的善剂,用于肾盂结石,每收良效。

  2.5 益气渗湿通淋排石法 证见:面不华,腰酸痛尿不畅,舌质淡红,脉濡数,此属气虚不敛,治宜益气渗湿,通淋排石法,用补气排石汤。处方:黄芪、党参、当归、茯苓、五味子、琥珀、海金沙、冬葵子、金钱草、石韦。制服法:水煎,早晚2次分服,水煎第3遍代茶饮。方剂分析:本方为补气利水,通淋排石之剂,用黄芪、党参、五味子以补虚敛气,当归养血以助利水道,琥珀、冬葵子、海金沙、金钱草以通淋排石,本方故用于中气不举,泌尿机能减退,此方有补气而兼调气利水作用。若有肾阴虚之证可酌加生地、山药;若见肾阳虚应佐加巴戟天、肉苁蓉,若主证中腰痛明显,配以杜仲、牛膝、枸杞子,若见瘀血宜辅以王不留行、牛膝收效尤佳。

    以上5种治疗方法,临床上要谨守病机,辨证论治。病情单纯者可用一法,病情复杂者可合并使用。邪实而正虚者,先攻后补,正虚邪实者,先补后攻,正盛邪实者,重用攻法,正虚邪衰者攻补兼施。于正邪之辨别,主要观其主症(包括舌苔、脉、体质等),抓其主要矛盾方面,进行辨证立法,在扶正方面着重选用与脾肾及补气补血有关药物,在祛(攻)邪方面,多用利水排石,化结清热之法。遵照辨证原则,对预期疗效方能提高。

  3 讨论
    
  3.1 关于治疗法则问题 清利湿热,通淋化结排石之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大法,但不能忽视辨证施治原则,应及时结合B超、X线腹部平片等项检查予以确诊。若肾阴虚应佐以益阴补水之法(特别对老年人肾阴多见虚象)。若肾阳虚应佐以益肾补虚之法。若兼有明显肝郁气滞之象,则宜佐以疏达肝气,若见血虚气损显著,又佐以补养气血。若血尿严重疼痛满急,此为血淋见证,当以清热凉血为主。或一法独用,或两法交替服用。总之,只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随证配伍,其效更著。

    3.2 关于掌握利水通淋法问题 对于石淋的治疗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辨析结石的现状:要对结石所处位置、个数、大小、形状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结石在肾及膀胱,一般处于静止状态;结石移动由肾进入输尿管,或由膀胱进入尿道,因移动而疼痛,因结石损伤血络而尿血,因结石阻塞尿道而排尿中断,尿道窘迫难忍。二是整体辨证:在分析砂石存在状况的同时,对机体状况进行辨证分析。在排石治疗期间,注意多饮水,适当进行跳跃活动,以助结石排出

  3.3 关于前人“淋家忌汗”之说问题 古人有“淋家忌汗”之戒,提出淋证忌汗,是因淋证可出现寒热症状,但其寒热并非外邪袭表,是由湿热薰蒸,正邪交争而致,病在膀胱之腑而非太阳经证,因此,应清利湿热,非发汗解表所宜,若发其汗,尤其是误用辛温,不仅不能退热,反而助热伤阴,故当忌用。若淋家新感外邪,出现寒热表证,是淋证兼有表证,当配合解表,但非治疗淋证之法。临床证明,淋家兼见外感之证,而需用汗法,是不能偏非,但辛温等药发汗峻剂,应当慎用,以免阴血受伤 [4] 。

    3.4 关于淋证忌补问题 因淋证初起,湿热内蕴,由于湿性困重而有倦怠之象,容易误认为虚,若施以补法,补而恋邪,易致湿热留而不去,病情迁延生变,对此,自当忌补。但淋证有虚实,初病实证,湿热内盛,非补所宜;对于久淋虚证,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气血阴阳亏虚,自当用补,则不应禁忌。因此,淋证忌补之说是有片面性的。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为淋证基本治则,并非不可用补 [1] 。失调或代谢紊乱时而能使尿内晶体沉淀,久之形成之石,因中药治疗首先是能调整晶体平衡及代谢紊乱作用。其次,对结石有溶解作用,如金钱草目前广泛应用,据文献报道对某些无机盐结石有溶解作用。

    3.5 关于结石直径大小与排石效果问题 中药治疗结石一般直径在0.5cm~1.0cm上,且位于肾盂或肾盏者,取得疗效的机会较多,对有自行排石之可能者,中药可加速其排出机会,如超过上述直径用中药治疗时间宜长,是能促使结石间质疏松,特别对草酸盐复合结石更能有松懈其间粘合作用,结合西医碎石,可增强疗效。

    3.6 关于治疗时机问题 一般生理状态的尿液中,溶解有许多无机盐类之晶体(如草酸盐、尿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等)。《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提出“淋家不可发汗”,而有淋证忌汗之说。《丹溪心法·淋》认为“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而有淋证忌补之说。对此均应具体分析认识。

  【参考文献】
    
  1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2000.10重印):

    2 周世星.葶苈子化石排石确实有效.中医杂志,2000,(10):637.

  3 李明富.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4.

  4 章永红.常见内科病中医治疗.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9.
  
  作者单位:271213山东新泰,新汶矿业集团禹村医院

  (编辑:一 坤)

作者: 党伟刘洪清马传春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