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5期

循证医学对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作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它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证据,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正日益受到重视和普遍运用。循证医学为现代医学所推崇,借鉴循证医学方法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也会有重要的作用。1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循证医学要求采用的证据是最新的、最佳的、科学的证据,是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系......

点击显示 收起

     循证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展迅速,被医学界公认为指导临床实践、制定计划、解释结果和临床决策具有极其重要价值的方法学。它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证据,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正日益受到重视和普遍运用。循证医学为现代医学所推崇,借鉴循证医学方法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也会有重要的作用。

  1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

     循证医学要求采用的证据是最新的、最佳的、科学的证据,是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系统评价得出结论。中医的经典理论,是通过医生观察人体的变化,以症状、形色、舌象、脉象等外在表现加以总结归纳而成,是一种在直观思辨的基础上,采取定性描述,形象类比的方法而建立起来的。由于其获得信息的方法是客观的,是以医生个人经验为主的,没有定量标准,没有经过随机对照观察,其四诊所获取的证据缺乏可靠性和公认性,由此所形成的理论,也不被现代科学家们认可。但中医理论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对指导中医临床,解除人类的疾患,确实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有其内在的科学含义。问题是这种内在的科学含义,如何让现代科学家们,特别是西方医学界的认可。这就必须借助某种科学的方法,对中医理论加以证明,同时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赋于实质性的含义。循证医学的出现,无疑是目前能用以证明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也就是可以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对建立中医理论体系的证据,按传统中医理论形成方式,进行全面评价,得出具有科学性的结论,确定新的中医基础理论,以指导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也只有在被证明为科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下所开展的临床研究才能对中医现代化有所作用。

  2 建立中医四诊的量化标准

  用循证医学方法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是在高层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目的、多中心、多系统、大样本的协调开展。要在传统的中医理论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开展研究,直接利用四诊收集到的信息作为研究的指标,这就要求研究过程中获取信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组织制定疾病症状的量化标准,对望、闻、切诊的内容要实现设备化,建立中医诊断技术系统,用现代的仪器设备,代替医生的眼、鼻、耳、手,使各地研究组织均有统一的信息采集设备,便于实现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对中医诊断设备的要求,初始阶段只需能收集到人体体表信息即可,目的在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而不用急于对人体产生表象的本质进行研究,那样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不利于尽早整理出新的中医理论。建立中医四诊的量化指标,是进一步组织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前提。

  3 系统评价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利用中医诊断技术系统,按传统中医基础理论体系,针对性地、有组织地、随机对照地观察在各种特定情况下人体体表信息的变化,并对大样本的信息进行系统评价,将结论与传统中医理论进行对比,一致的部分,就是被证明科学的部分;而不一致部分,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具体方法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1 利用中医的诊断技术系统,开展对正常人的普查,评价正常人群的形、色、舌、脉等正常值范围 同时也可评价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正常人体表信息变化的规律。判断这种规律是否与中医传统理论相符。如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人的脸色随着春、夏、长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偏青、偏红、偏黄、偏白、偏黑等现象,研究的结果是否支持这种现象。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还可以评价中医的体质学,建立中医体质学指标。

  3.2 利用中医的诊断技术系统,开展观察正常人(或不同体质正常人)对特定气候的反应 研究评价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规律,同时评价夏季湿和热的特性及致病特点,证明其是否与传统中医理论的一致性,建立新的中医外因致病学。

     3.3 利用中医的诊断技术系统,开展人体情志变化在体表反映的研究 观察在特定情志改变的情况下,人体表象信息变化指标,评价情志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证明其与传统中医理论的一致性。如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变化有喜、怒、悲、忧、思、恐、惊,可以分别选择有某种特殊情志变化的人群和病人进行观察研究,观察其表象信息规律,评价这种特殊的变化对人体影响的结果,证明其与传统中医理论是否一致。

     3.4 利用中医的诊断技术系统,开展对传统中医理论中脏腑、经络、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研究 如选择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属气虚者,对他们的外在信息进行观察,评价气虚的普遍规律。由此得出新的气虚证的证据。进一步也可以脏腑为研究课题,评价传统中医理论中症候变化规律,确定新的中医证型指标。

     3.5 利用中医的诊断技术系统,开展对传统中医理论中治法治则和药物方剂的研究 选择一定的治则治法,配合相应的药物方剂,观察其对特定证候病人作用的外在表象,评价传统中医理论中治则治法和方药的功效,建立新的中医治疗学理论。

     按以上思路,还可以开展很多旨在证明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通过这种大规模、有组织、有目的,设立有随机对照的研究,借助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方法,对整个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系统归纳,就可以证明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这个证明的过程,可能也是中医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既能把传统中医理论中精华部分加以证明,糟粕部分给予淘汰,又能发现一些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
    虽然用循证医学方法证明了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但这个证明过程,是按传统的中医思维方式指导下开展的,是一种宏观的研究,是属于初级阶段。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将在宏观研究结果的指导下,走向微观研究,实现微观辨证,使中医理论的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清楚。这样,中医的基础理论才能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各项科学技术和方法来加以发展,实现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542800广西贺州,贺州市中医医院

    (编辑:黄 杰)

作者: 黄颖,覃秀英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