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6期

天津市4家医院皮肤科门诊黄褐斑患者临床表现回顾性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黄褐斑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表现类型、可能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方法4家医院对2003年到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4家医院皮肤科收集1年间资料完整的符合统计学方法的门诊黄褐斑患者共204例。女性和男性患者比例为21: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市黄褐斑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表现类型、可能的诱发和加重因素。 方法  4家医院对2003年到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 结果  4家医院皮肤科收集1年间资料完整的符合统计学方法的门诊黄褐斑患者共204例。平均年龄为42.3岁,发病平均年龄为37.6岁;女性和男性患者比例为21:1。46%患者色素斑颜色是淡褐色,多数分布在面颊部(约为89%),表皮型黄褐斑占多数,比例大于2/3,88%患者表现为轻度局限性色素斑(色素斑面积低于整个面部的20%)。只有26.8%黄褐斑患者诉日光照射有关,25例患者(12.1%)为孕妇,27例患者(13.1%)由于口服避孕药导致发生黄褐斑。21例患者(10.2%)有家族史。 结论  虽然自我治疗黄褐斑比较常见,但是不应该鼓励患者此种做法,因为自我治疗常常导致并发症。

  【关键词】  皮肤色素沉着;黄褐斑;日光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melasma from4hospitals in Tianjin

    JINHong-xi,LIU Quan-zhong,LIU Ju-yong,et al.

  General Hospital,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3002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to the epidemiology,clinical presentation,precipitating or ag-gravating factors of204patients with melasma seen in four hospitals in Tianjin.Methods Collectine the information of204patients with melasma seen in four hospitals in Tianjin to do a retrospective study.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204patients with melasma was42.3years with a female preponderance of21:1female to male ratio.The mean age of onset of melasma was37.6years.Forty-six percent of melasma were light brown,the majority of which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malar areas(89%).More than2/3had epidermal melasma.Eighty-eight percent had mild lo-calised melasma(occurring on<20%of the total facial area).Only26.8%of our patients reported sun exposure,25(12.1%)reported pregnancy and27(13.1%)reported oral contraceptives as precipitating factors.A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of melasma was observed in21(10.2%)patients.Conclusion Self-treatment of melasma is common and should be discouraged because this frequently leads to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skin pigmentation;melasma;sun light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皮肤色素增多性皮肤病,日常生活中和皮肤科临床门诊中都非常多见,东南亚国家统计大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的0.25%~4% [1] ,估计发病情况为女性为40%,男性为20% [1] 。但在我国很少有这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

    黄褐斑好发于日光暴露的面部和颈部区域。黄褐斑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包括遗传、紫外线照射、妊娠和激素治疗。本文旨在通过对黄褐斑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黄褐斑在天津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试图在其影响因素上加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资料来自从2003年1月~12月来天津市4家医院皮肤科门诊进行诊治的被确诊为黄褐斑的病例患者。诊断标准包括淡褐色到深褐色的面部色素斑,主要分布在面颊部,鼻,前额、颞部和颈部,须排除如炎症后色素沉着、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灰皮病等其他皮肤病导致的面部色素沉着。

    1.2 统计项目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划分为室内或室外工作)和诱发因素例如:药物、家族史和妊娠。

  1.3 临床评估 包括:皮肤颜色类型、分布、类型(划分为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 [2] 、严重程度(按照色素斑面积占整个面部面积的比例划分为<10%、10%~20%、>20%)。

    如果病例资料缺某些资料,通过电话联系患者去收集这些信息。当病例资料最终不完整,则不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在调查研究期间,共收集1年间有1765例患者被诊断为黄褐斑,大约占该期间皮肤科门诊病人的0.9%。资料完整的门诊黄褐斑病例共204例,其中部分患者病例资料是通过电话了解补充完整的。

    表1为204例黄褐斑患者的资料统计结果。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到医院就诊,女性占优势。大多数患者皮肤属于Ⅲ、Ⅳ或Ⅴ型。 表1 患者资料统计 (略)

    表2为204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40岁左右出现色素斑,大多数患者与黄褐斑出现5年后寻求医疗诊治,多数色素斑颜色为淡褐色或褐色,分布于面颊部,多于2/3的患者属于表皮型黄褐斑。表2 黄褐斑患者临床特征(略)
       
  204例患者原因分析,47例(26.8%)报告有日光照射,25例(12.1%)报告妊娠,27例(13.1%)报告口服避孕药引起或加重了黄褐斑,同时21例(10.2%)报告有家族史。职业类型与黄褐斑分布构成及严重程度见表3、4。表3 职业类型和黄褐斑分布构成比较 例(略)注:χ 2 =8.9,P>0.05,差异无显著性  表4 职业类型和黄褐斑严重程度构成比较 例(略) 注:χ 2 =0.796,P>0.05,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黄褐斑是东方人常见的一种色素增多症,但是很少看到来自远东的黄褐斑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这篇论文是来自于天津市四家医院的回顾性黄褐斑调查研究。

    本课题研究发现黄褐斑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这与东南亚国家的报告相似 [1] 。女性比男性患者更倾向于寻求化妆品治疗,所以可以用来解释本院黄褐斑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黄褐斑致病因素较多,包括紫外线(日光)、激素(口服避孕药)、妊娠和遗传。在黄褐斑患者的表皮细胞中发现黑色素细胞数量和活动增加,并出现黑色素细胞功能的改变 [2]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只有12%的女性患者为孕妇,同时13%女性患者口服避孕药作为引发或加重的因素。该课题中的数字低于其他机构的报道 [3] 。Pathak [4] 认为口服避孕药不是导致黄褐斑的原发因素,他报道只有20%的黄褐斑女性患者偶有口服避孕药的历史。来自泰国的报道,34%女性黄褐斑患者曾经口服避孕药,但是一半以上的人在口服避孕药之前已经存在黄褐斑了 [1] 。也许口服避孕药甚至怀孕可能不是黄褐斑的主要致病因素。

    只有27%参加本课题的患者明确阳光照射是一个加重因素,这与来自泰国的报道形成对比,泰国报道 [1] 有72%的患者认为日光照射加重了他们的黄褐斑病变。Pathak [4] 报告日光照射加重所有患者的黄褐斑。天津人避开日光意识较强,所以很少去注意日光是否加重了黄褐斑,因此,在室外工作的患者更可能注意日光照射是否为加重因素,大多数(127例)患者属于室内工作者,所以说明并支持本次调查结果。

    具有家族史的患者仅占10.2%,低于报道中的数字。遗传因素被认为是一个导致黄褐斑的重要因素,在有关研究中,遗传发病率为20%~70% [3,4] 。国内有人报告25例黄褐斑患者中有家族史者8例,占32% [5] 。有人发现一家两代中有6例黄褐斑患者,其中女2例,男4例 [6] 。

    有报道显示东方人黄褐斑患者多于白种人 [2,7] ,在我们的调查中,患者皮肤类型Ⅲ和Ⅳ比较常见,但是并没有出现深肤色人群的高发情形。Fitzpatrick报道黄褐斑是一种常见于黑色皮肤,Ⅴ和Ⅵ人群,尤其是深色皮肤人群。

    黄褐斑常常发生于中年早期,在天津四家医院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8岁,多数患者与发病后3年以上才到医院就诊。可能与该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女性更关心他们的容颜有关。

    患者中黄褐斑的颜色多数于淡褐色,一半患者色素斑是淡褐色的,然后发展到褐色,淡褐色和灰色黄褐斑比较少见。可以推论多数患者在色素沉着较浅的时候就来到医院就诊,而且多数患者色素斑的面积不到面部总面积的10%,常分布于面颊部(89%),很少出现在面部中央和下颌部。黄褐斑的分布特点和职业类型(室内作业或室外作业)没有特定的联系。

    由于多数黄褐斑属于表皮型,在伍氏灯(紫外线灯)下色素程度加深,颜色更加明显。在表皮深层和真皮上层的黄褐斑在伍氏灯下不会被加深色素颜色,并据此将黄褐斑划分为表皮型和真皮型,前者色素斑颜色程度较深,而后者色素斑颜色不会被加深。在混合型患者中,在皮肤的不同区域可以见到表皮型或真皮型黄褐斑皮损。Fitzpatrick [8] 不相信真皮型黄褐斑的存在,因为在伍氏灯下黄褐斑颜色程度不被加深,在黑色皮肤中不明显,同时在皮肤类型Ⅰ和Ⅱ型中,也观察不到真皮型黄褐斑的存在。我们发现了在伍氏灯照射下不同黄褐斑类型的明显区别,在临床针对某些患者,我们能够依据明确的特征诊断深层的表皮型黄褐斑和浅层的真皮型黄褐斑。也许需要做组织学方面的研究来明确是否存在真皮型黄褐斑,但是很难实施该研究,因为黄褐斑属于良性皮肤病变,很多患者更愿意寻求化妆品治疗,基本上不同意做活组织切片检查。

    黄褐斑在东方人群中比较常见,可以反映出一种等同于dysmorphic综合病症的人群特征 [8] ,目前还没有见到针对黄褐斑患者的心理影响方面的评估报道,同时许多医生更愿意把黄褐斑视作化妆性的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皮肤病,所以黄褐斑患者不得不向化妆师或骗子寻求治疗(由化妆师提供的治疗方法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加剧 黄褐斑的色素沉着)。

    目前黄褐斑对于各种治疗的反应是不令人满意的,有些治疗方案对某些患者是有效的,但是对多数患者却是无效的。皮肤科医生不应该把治疗黄褐斑看作是化妆方面的问题,而不能置之不理。虽然自我治疗黄褐斑比较常见,但是不应该鼓励此种做法,因为自我治疗常常导致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Sivayathorn A.Melasma in Orientals.Clin Drug Invest,1995,10(Sup-pl2):24-40.

    2 Sanchez N,Pathak MA,Sato S,et al.Melasma:a clinical,light mi-croscopic,ultrastructural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udy.J Am Acad Dermatol,1981,4:698-710.

    3 Resnik S.Melasma induced by oral contraceptive drug.JAMA,1967,199:601-605.

    4 Pathak MA.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aspects of melasma:an overview.In:Fitzpatrick TB,Wick MM,Toda K,(Eds).Brown melanoderma.Tokyo: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1986,161-172.

    5 万苗坚.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403-404.

    6 朱铁君.色素性皮肤病.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90-92.

    7 JimbowM,JimbowK.Pigmentary disorders in Oriental skin.Clin Der-matol,1989,7:27.

    8 Fitzpatrick TB.Pathophysiology of hypermelanosis.Clin Drug Invest,1995,10(suppl2):17-26.

  作者单位:1300210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2天津,天津市蓟县医院

       3天津,天津市塘沽医院

         4天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编辑:余 强)

作者: 金洪喜 刘全忠 刘巨永 杨多 边鹊桥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