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7期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定量分析方法概况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笔者现将近年来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定量方法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为半夏的质量标准研究、品质评价等提供参考。1化学成分半夏块茎为植物的贮藏器官,化学成分含半夏淀粉75。74%、生物碱、β-谷甾醇、萄糖苷、胡萝卜苷、草酸钙、半夏蛋白、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半夏......

点击显示 收起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干燥块茎,为中医临床上常用中药, 《中国药典》1963~2005年版均有记载。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辽宁、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笔者现将近年来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定量方法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为半夏的质量标准研究、品质评价等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半夏块茎为植物的贮藏器官,化学成分含半夏淀粉75.74%、生物碱、β-谷甾醇、萄糖苷、胡萝卜苷、草酸钙、半夏蛋白、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半夏胰蛋白酶抑制物、胆碱等[1]。

  1.1  挥发油  王锐等用GS/MS从半夏中挥发油分离和鉴定了65个成分。主要有3-乙酰氨基-5-甲基异唑(44.4%)、丁基乙烯基醚(11.88%)、3-甲基-二十烷(9.78%)、十六烷烯二酸(9.69%)、1、5-正二醇(4.76%)、苯甲醛(267%)、茴香醛(2.34%)、2-甲基嗪(2.63%)、二十一烷酮(2.42%)等[2]。

  1.2  氨基酸  半夏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已分离鉴定的有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3]。  

  1.3  生物碱  1934年汤腾汉等已从半夏乙醚提取液中检出生物碱。现已报道的半夏中含有1-麻黄碱 、胆碱、鸟苷、胸苷等[4]。

  1.4  甾醇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人报道半夏中含有β-谷甾醇 、D-葡萄糖苷、豆甾醇、油菜甾醇等[5]。

  1.5  其他有机成分  芳香族成分:半夏中含有尿黑酸、原儿茶醛、姜烯酚、姜酚、阿魏酸、咖啡酸、香草酸及对羟基桂皮酸;有机酸类:已发现的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β-亚麻酸等[3];黄酮类、鞣质等[6]。

  2  成分定量分析

  2.1  生物碱

  2.1.1  总生物碱的提取  曾建红等采用正交试验,利用重量法测定生物碱含量,研究表明:用溶剂法提取半夏生物碱时,最佳提取条件为:材料粉碎到60目,以2.575mol/L氨水搅拌均匀材料,加18倍的氯仿,于室温下浸提25h。半夏生物碱的最高提取率为0.0817%[7]。

  2.1.2  重量法  为传统经典法,被广为采用测定半夏总生碱的含量,取已干燥恒重的各样品的粉末2g,精密称定,加10倍量0.5%(pH=2)的盐酸溶液,60℃水浴加热2h,冷后过滤,滤液加6moI/L氨水调碱性至pH>12,移入分液漏斗中,以氯仿萃取10ml×3),合并氯仿液,各加入0.8g无水硫酸钠振摇脱水,静置后过滤,滤液以旋转式蒸发仪于61℃下回收氯仿到小体积,移入已干燥至恒重的小烧杯内,75℃下水浴蒸干氯仿,60℃下干燥至恒重,计算总生物碱的含量[8]。

  2.1.3  紫外分光光度法  曾建红等以麻黄碱作为参比物质。在pH=6.0的环境下,用0.1%溴麝香草酚蓝进行定量染色。在417nm处测定其吸收度,以求得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半夏不同采收期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9]。

  2.1.4  薄层扫描法  吴皓等用薄层扫描法对半夏中麻黄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薄层色谱条件为:以正丁醇-醋酸-水(4∶1∶1)展开,0.2%茚三酮显色,110℃烘10min,于GS-930双波长扫描仪上进行薄层扫描,扫描条件:反射锯齿扫描500mm,700mm,SX3,狭缝1mm×1mm,扫描幅度10mm[10]。

  2.1.5  高效液相色谱法  杨玉琴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夏中麻黄碱的含量。色谱条件为:YWG-C18柱(4.6mm×250mm)10μ,流动相为甲醇-0.08%乙二胺溶液(20:80)用醋酸调节pH6.7。检测波长209nm,流速1.0ml/min[11]。

  2.2  β-谷甾醇  邓然兴等通过薄层扫描方法测定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用以比较传统方法炮制的姜半夏与蒸制法炮制姜半夏所含成分β-谷甾醇的变化。薄层色谱条件为:展开剂:氯仿-甲醇(9.5∶0.5),上行展开,显色剂:10%磷钼试液,110℃烘至斑点清晰,扫描波长600nm[12]。

  2.3  鸟苷  张科卫等运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了不同产区的半夏中的鸟苷含量,并制定出其限量标准。色谱条件:固定相YWGC18反相柱(4.6mm×150mm),粒径10μm,9701;MeOH-0.01%HAe(3∶97);流速:1.00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生半夏药材中所含的鸟苷量差异较明显,含量从0.003802%~0.0220%不等,半夏药材等级高者,鸟苷的含量也高,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生半夏药材中鸟苷含量的限量不应低于0.008%[13]。

  2.4  琥珀酸  何凌云等运用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产区半夏药材中琥珀酸的含量。色谱条件:展开剂为苯-醋酸乙酯-乙酸(2∶0.8∶0.3);上行法展开10cm;挥干溶剂,105℃加热10~15min;显色,喷0.04%溴酚绿乙醇液(碱性)。扫描条件:反射法锯齿扫描,λS=425nm,λR=655nm[14]。

  2.5  氨基酸  季文兰等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不同品种半夏药材氨基酸含量。测试条件:双波长比色计(570、440nm);层析柱:2.6mmID×105mm;脱氨柱:4mmID×50mm;树脂:日立2619型;分析周期70min,缓冲液流速0.225ml/min;缓冲液改变次数:5;茚三酮流速:0.30ml/min;柱压:80~130kg/cm2,柱温:53℃;氨气压力:0.28kg/cm2;进样量:50μl,标准品:5nmol/50μl[15]。

  3  讨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对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定量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生物碱的定量方法研究较为全面。但是对其有效成分,尤其对其有毒成分的研究尚需加强。当前应深入开展化学成分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弄清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其质量标准,给半夏的栽培、炮制加工等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依据,为半夏运用的安全、有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贵友,方文贤.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413-414.
 
  2  王锐,倪京满,马蓉.中药半夏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5,30(8):457-459.

  3  李先端,胡世林,杨连菊.半夏类药材氨基酸和无机元素分析.中国药学杂志,1900,15(10):37-38.

  4  赵岚.半夏培养物与人工栽培半夏生物碱类成分对比分析.中国中药杂志,1990,15(3)∶18.

  5  楼之岑,秦波.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方篇).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9.

  6  郭晓庄.有毒中药大辞典.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192.

  7  曾建红,彭正松.半夏生物碱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中药材,2003,26(5):362-364.

  8  魏淑红,彭正松,夏玲.狭叶半夏和普通总生物碱比较.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19-20.

  9  曾建红,彭正松.不同采收期半夏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109-112.

  10  吴皓,谈献和,蔡宝昌,等.半夏姜制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57-158.

  11  杨玉琴,张丽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半夏炮制品中麻黄碱的含量.贵州医药杂志,2001,25(9):846-847.

  12  邓然兴,黄儒龙,范宋玲.不同方法泡制姜半夏对谷甾醇含量的影响.基层中药杂志,2001,12(2):25-26.

  13  张科卫,吴皓,武露凌.半夏药材中脂酸成分的研究.南京中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291-292.

  14  何凌云,吴皓,沈红,等.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产区半夏药材中琥珀酸的含量.中成药,2002,24(4):290-292.

  15  季文兰,杨权海.不同种质半夏氨含量测定.时珍国药研究,1997,8(6):554-555.

  作者单位: 551700 贵州毕节,毕节地区药品检验

  (编辑:黄  杰)

作者: 汪勋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