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9期

一起中学生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2004年12月1日~12月24日,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发生了一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事件,现将调查和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该校共有56个班,在校学生约4500人,2004年12月1日起有学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12月1日~12日发病人数为8例,12月13日~16日发病人数为27例,17日~23......

点击显示 收起

    2004年12月1日~12月24日,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发生了一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事件,现将调查和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该校共有56个班,在校学生约4500人,2004年12月1日起有学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12月1日~12日发病人数为8例,12月13日~16日发病人数为27例,17日~23日发病达高峰,发病人数为193例,24日发病2例,随后再无继发病人,共计230例。

  疫情波及43个班,发病1~2例的有8个班占18.6%,发病3~6例的有23个班占53.48%,发病7~10例的有8个班占18.6%,发病10例以上的有4个班占9.3%;发病高峰期,有40个班同时发病,病例散在;同班病例发病时间比较集中,间隔最长4天,平均2天。

    学校周围为居民区,无化工厂及其他厂矿;经调查诊所和县医院,当地当时近一段时间气候寒冷干燥,社会上因发热、咳嗽、咽部疼痛的病人就诊较多。

    230例病例中男生156例,女生74例,男女发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6.79,P<0.01)。

  2  临床特征

    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等症状,精神可,意识清,未见其他体征。89.8%病例有发热症状,多为中、低热(37.4℃~39℃)占92.8%,高热占7.2%;另外,咳嗽174例(占75.3%),鼻塞137例(占59.3%),流涕134例(占58.0%),头痛129(占55.8%),咽痛110例(占47.6%),四肢酸痛60例(占26.0%);病程最短半天,最长8天,平均2天;多数发病的学生经2~3天的治疗,即可痊愈。

  3  实验室检查

  对症状典型的现症病人采集了鼻咽拭子、含漱液18份样本及9例病人双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按照《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报批稿)进行病毒分离和血凝抑制抗体测定,结果均未分离到流感病毒,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均未见增高。

  4  事件调查处理

    省、市、县疾控部门12月20日接疫情报告后,立即派人赶赴学校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同时逐级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

  21日上午,分管县长主持召开了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决定由县政府牵头,由卫生、教育和宣教部门组成防治领导组,要求各部门密切协作,按职能分工,对应县一中采取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对发病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诊治,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的出现。
   
  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至25日再无继发病人,发病学生陆续康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学生、家长情绪稳定,社会反映良好。

  5  讨论
    
  本次群体性发热事件经实验室检验排除流行性感冒,根据病人症状体征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造成这次群体性发病的原因可能与当地当时气候寒冷干燥、部分学生身体抵抗力差以及部分班级群体外出活动有关;同班病例发病时间比较集中,间隔最长4天,平均2天,可能为一次暴露;发病高峰期,有40个班同时发病,病例散在,可能只是一次外感风寒的上呼吸道感染。

  男女发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男生发病率高,可能与男生比女生室外活动多有关。

  SARS疫情后,各学校对学校卫生工作认识有所提高,但预防传染病、多发病各项措施落实还有待加强。

  作者单位:1 036002 山西朔州,朔州市卫生防疫站

       2 036002 山西应县,应县卫生防疫站

  (编辑:齐  永)

作者: 韩世明殷秀芳吴仁银杨晋平戴桂芳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