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1期

中医一指禅推法合擦法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应用中医一指禅推法合擦法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关键词】中医一指禅推法。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原因至今仍不是很清楚,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和免疫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应用中医一指禅推法合擦法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结果:显效24例,占48%;有效20例,占40%;无效6例,占12%;总有效率88%。
   
  【关键词】  中医一指禅推法;擦法;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原因至今仍不是很清楚,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和免疫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25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8岁,平均32.5岁,病程最长40年,最短15年。

  1.2  诊断依据  依据上海市卫生局制定的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2版)[1]:(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4)两肺听诊时,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5)血常规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6)痰液涂片中可见嗜酸粒细胞。(7)肺部X线摄片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象。

  2  操作方法

  2.1  治疗原则  宣肺平喘,补肾固本。

  2.2  取穴  中府、天突、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定喘、大抒、风门、肺俞、肾俞等。

  2.3  手法  (1)患者仰卧位,医生用拇指按揉中府、天突、气海、膻中、丰隆穴,每穴1min。(2)一指禅推法,自天突穴经中脘穴推至气海穴,往返数次约3min。(3)患者俯卧位,医生用拇指按揉定喘、风门、大抒、肺俞、肾俞穴,每对穴各1min。(4)一指禅推法,自定喘经大抒、肺俞推至关元俞,上下往返每侧约3min。(5)患者坐位,医生用横擦法,施于胸部,自上而下,往返进行,幅度要大,频率120次/min。(6)横擦法擦背,自上而下,往返数遍,幅度频率与胸部相同;然后纵擦法分别施于前胸及两侧膀胱经,以热为度。(7)扩胸板法,患者坐位,两手手指交叉抱头,医生站于背后,两手托住患者两肘部,并用一侧膝部顶住背部,嘱患者自行俯仰并配合深呼吸,俯时呼气、仰时深吸气,同时医生将患者的两肘向后扳动,作扩胸运动,连续10余次。
 
  以上手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  参照上海市卫生局制定的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2版)[1]:(1)治愈:哮喘控制,听诊哮鸣音消失。(2)好转: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3)未愈: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50例中:显效24例,占48%;有效20例,占40%;无效6例,占12%;总有效率达88%。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岁,干部。患者支气管哮喘20余年,每逢季节变化、感受风寒或闻到煤气、油腥味均可诱发。曾用药物治疗如蛤蚧定喘丸、氨茶硷、抗生素和强的松等皆无明显效果。经常用舒喘灵、异丙基肾上腺素喷雾剂缓解症状。患者于1998年5月7日来院门诊,当时咳嗽、气急、喘息、张口、抬肩、说话困难、喉中有哮鸣音、口唇紫绀。给予一指禅推拿治疗,患者主诉胸闷气急明显减轻,张口抬肩消失。继续手法治疗3次,咳嗽喘息缓解,胸闷已除。治疗5次症状完全消失。嘱患者停服一切药物再巩固治疗10次未见复发。随访2年,患者仅偶感风寒或季节变化出现咳嗽胸闷症状,来院给予手法治疗3~5次,症状即能控制,未出现哮喘症状。

  5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因气管及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物的易感性增高,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黏膜肿胀、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发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并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2]。根据中医理论,认为哮喘的发生,主要与肺、肾二脏有关。《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郁,皆属于肺”。《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手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就是根据中医理论,着重于肺肾二经的治疗。
 
  叶天士在《临床指南医案》指出“喘症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景岳全书》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有支气管哮喘宿疾的患者,因病程较长,“久病必虚”,是邪实本虚,在治疗上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一指禅点揉法以指代针,与针刺作用类似,手法按揉天突穴、肺俞、足三里、大抒等穴,可使吸气或呼气阶段的气道阻力提高状态明显下降,特别是呼气时的气道受阻下降最为明显,因此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均用。上述穴位治疗,能使胸闷显著减轻,呼吸道通畅。胸部擦法可宽胸理气,降逆止喘,背部擦法以膀胱经为主,有补肾强身、增加机体免疫力的功效。足三里是全身保健要穴,按揉足三里能促进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加其免疫功能,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穴位,此外,足三里具有健脾的作用,脾健则运化有司,而痰聚无源,肺无痰贮则气道通畅症状缓解,故云“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治病必求于本也。
 
  按揉气海穴和肾俞穴采用补肾法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气海穴具有补肾纳气的作用,是全身强壮、保健要穴,肾俞是肾的背俞穴。按实验的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穴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这说明肾俞穴具有温煦肾阳而增加膀胱气化的功能,有较强的补肾作用。文献报道用中药补肾的方法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及T细胞的功能,这已为大家所认识,手法既能起到补肾还能增加免疫功能,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除IGE升高外,T细胞功能低于正常,这说明本病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的病理机制,采用补肾法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抑制了过敏介质的释放,阻断了效应支气管的作用,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14-15.

  2  周倍文.实用中医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83.

  (编辑:若  木)

  作者单位: 200000 上海,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

作者: 胡克明,周裕仓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