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1期

静脉留置针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脑血管病患者逐渐增多。脑血管病患者大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卧床时间长,输液时间长,加之老年血管的生理特点:静脉细,弹性差,脆性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循环差,反复穿刺可造成周围静脉的严重破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既能及时......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脑血管病患者逐渐增多。脑血管病患者大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卧床时间长,输液时间长,加之老年血管的生理特点:静脉细,弹性差,脆性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循环差,反复穿刺可造成周围静脉的严重破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既能及时用药,又有效地保护了周围静脉血管。但是,如果静脉留置针应用不当,也会给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下面就我科自2002年以来静脉留置针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至今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根据病人及家属意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术123例,年龄65~89岁,其中男85例,女38例,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套管针。其中5例发生静脉炎,6例拔除留置针后静脉血管损伤、萎缩,4例局部淤血、外渗,1例患者烦躁,自己将套管针拔除,及时发现后避免了出血现象。保持时间最长7天,最短24h。

  2  临床观察

  2.1  留置针引起局部血管损伤的原因

  2.1.1  疾病本身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如静脉变细、萎缩,弹性降低,脆性和通透性增加。脑血管病患者卧床久、活动少,血液循环差,局部渗漏不易发现。

  2.1.2  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输液时间长,输入高渗液体次数多,扩血管药物如尼莫通、丁格地尔等扩血管作用强,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药物对血管壁刺激易形成静脉炎。

  2.1.3  穿刺技术不熟练  穿刺一次不成功,选择部位不易固定,固定不妥善。拔针后对血管处按压不及时、时间短,造成淤血或出血。

  3  护理

  3.1  置针前心理指导  首先向患者或家属讲明留置针输液的好处,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及合作,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穿刺前进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流食;保暖或用毛巾热敷,尽量使周围静脉充盈;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

  3.2  静脉留置针适应人群  (1)危重抢救的患者;(2)静脉点滴刺激性强的扩血管药物及高渗的液体;(3)需定时q4h或q8h静滴的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或甘露醇;(4)伴肢体功能障碍进入康复期前,以免影响康复期肢体功能锻炼。

  3.3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首先选择穿刺部位,应选用粗直、无静脉瓣、易于固定、活动方便的前臂或手背血管,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拇指与食指捏紧留置针针翼,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从血管正上方进针,速度要慢,见回血后再进少许,退针芯至套管内,再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固定好针翼,把输液器接好即可。停止输液时,可用注射器直接刺入肝素帽内缓慢注入含有肝素钠25u/ml的生理盐水5ml封管(脑出血病人禁用肝素封管,可直接用生理盐水封管),封管时边推注边退针较推注完后再拔针(针头套入套管针内3~5mm)堵管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因为封管针头全部插入套管内,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针头,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套管内,导致凝血堵管。

  3.4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输扩血管药时,滴速要慢,注意血压的变化;输溶栓药物时观察神智变化及有无牙龈、皮肤黏膜及穿刺后的出血;输刺激性高渗液体时在穿刺前先输等渗溶液,穿刺成功后再换药液,以免造成皮下淤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时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液路是否通畅。对于已形成静脉炎,液体渗漏者采用高渗糖、VitB1和地塞米松混合液外敷方法效果良好,可有效预防各类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通过对123例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留置针输液的观察,笔者体会到:选择合适的血管,熟练的技术置针后的密切观察,大大提高了留置针的成功率,降低了留置针使用不当对静脉血管的损伤,减少了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编辑:若  木)

  作者单位: 471000 河南洛阳,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作者: 杜燕,段卫娜,王静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