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1期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药物治疗进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1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消化性溃疡是指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的侵袭因素与黏膜防御修复因素失去平衡所致。胃溃疡主要是防御修复因素减弱,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侵袭因素增强[1]。防御和修复因素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前列腺素、胃肠激素......

点击显示 收起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消化性溃疡是指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的侵袭因素与黏膜防御修复因素失去平衡所致。胃溃疡主要是防御修复因素减弱,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侵袭因素增强[1]。侵袭因素包括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非甾体抗炎药、氧自由基等,它们在应激状态下引发损伤[2]。防御和修复因素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前列腺素、胃肠激素、黏膜血流量等。一旦失去平衡,则保护作用丧失,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

  (1)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化酶,致胃黏膜损伤、糜烂出血;胃蛋白酶在pH>7.2或温度更高时发生不可逆失活变性,对溃疡的发生起主要作用;氧自由基过剩则攻击蛋白质、脂肪酸、核酸等,导致胃黏膜细胞损伤[1]。

  (2)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据有关文献报道,十二指肠溃疡感染为90%~100%,胃溃疡为80%~90%,其中约15%~20%可致溃疡。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及溃疡出血。应用高效抗Hp治疗方案治疗1周、4周后复查,溃疡愈合率高于或等于应用常规抑酸药连用4~6周的愈合率。Hp感染改变了黏膜侵袭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可增强促胃液素和胃酸分泌,增强侵袭因素;另一方面凭借其毒力作用,在胃型黏膜定值;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局部黏膜的防御/修复机制,造成胃和十二指肠的屏障损害。

  2  药物治疗,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药、保护胃黏膜药和抗生素等

  (1)针对Hp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头孢氨苄、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呋喃唑酮、利福平等。

  (2)抑制胃酸分泌药(H2受体拮抗剂):

  ①西咪替丁是第一代H2受体拮抗体,0.2g,3次/d,临睡前加服0.4g,连4周,副作用有抗雄性激素等,该药在肾脏清除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3]。
   
  ②雷尼替丁是基础胃酸强抑制剂,作用比西咪替丁强,副作用轻,150mg,2次/d,4~6周为1个疗程。

  ③法莫替丁是胃黏膜防御增强剂,作用比雷尼替丁强,20mg,2次/d,偶有轻度白细胞减少等[4]。

  (3)质子泵抑制剂(PPI),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的关键酶,使其不可逆失活,导致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至胃腔而抑制胃酸分泌,待新H+-K+-ATP酶生成时,壁细胞才恢复泌酸功能,比H2受体拮抗剂强[2]。该类药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4)保护胃黏膜药:硫糖铝,阻止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袭;胶体次枸橼酸铋(CBS),有较强抗Hp作用。

  目前常用根除Hp感染方案有以CBS、PPI、RBC(由雷尼替丁与铋剂和枸橼酸组成新化合物)为基础的三联药。见表1。

  表1  常用根除Hp感染方案(略)

  注:上述剂量分2次服用,疗程7天
   
  根据Hp的二线方案:以铋剂为基础三联药加一种PPI或H2受体拮抗剂;无铋剂四联一种PPI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加甲硝唑[5]。

  【参考文献】

  1  尹井岩.溃疡病的发病及诊治的体会.中国医药卫生,2005,3:186;203.

  2  萧树东.消化性溃疡·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8;408.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65-1580.

  4  李惠芳.消化性溃疡的若干进展.中华消化杂志,1989,355.

  5  杨艺,王振宇,林兆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消化病诊治和治疗,2002,195-202.

  (编辑:若  木)

  作者单位:164200 黑龙江孙吴,孙吴县人民医院

作者: 赵海军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