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2期

中医药成功救治锁骨下深静脉埋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1例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入院后第2天(5月18日)行深静脉埋管以便静滴治疗。立即拔除深静脉埋管,急查右上肢B超示:(1)右侧腋静脉及肱静脉上半段、右侧颈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边缘不规则——警惕血栓脱落。而且患者仍有新的血栓形成的可能,形势非常严峻。根据会诊意见结合患者病情,笔者在征询家属意见后,大胆采用中医外治配合中药针剂溶栓的方......

点击显示 收起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于2005年5月16日因“发现胰腺占位病变3月,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入院时症见: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纳呆眠差,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5个月体重下降10kg。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00/70mmHg,神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剑下可见两条纵行的长20cm、15cm的手术疤痕,肝脾未及,左上腹有压痛,腹水征弱阳性,四肢活动自如,上肢无异常,双下肢踝以下凹陷性水肿。

  入院后查血液细胞分析:WBC 9.78×109/L,RBC 4.3×1012/L,PLT 176×109/L,N 79%,HGB 124g/L,PCT 0.21,PDW 13.7fL,CA19-9 59950u/ml。血生化:ALP 286u/L ,GT 302u/L,Cl- 95mmol/L,Na+ 132mmol/L,K+ 3.25mmol/L。B超提示:(1)胰腺占位性病变;(2)胆囊肿大,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多考虑胆囊内沉积物);(3)肝脏多发性病变-多考虑转移腹部平片:不全性肠梗阻。入院诊断:(1)胰腺癌肝转移。(2)胆囊结石。(3)不全性肠梗阻。

  入院后第2天(5月18日)行深静脉埋管以便静滴治疗。其中静滴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林格加欣维、脂维他等以扶正抗肿瘤、支持治疗。于6月4日出现右上肢高度肿胀皮色青紫,右上肢端麻木,握拳受限。立即拔除深静脉埋管,急查右上肢B超示:(1)右侧腋静脉及肱静脉上半段、右侧颈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边缘不规则——警惕血栓脱落。(2)右侧尺、桡骨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声像。6月5日邀请外院介入科专家会诊,诊断意见同意我科诊断。因患者属于恶性肿瘤终末期,体质较差,不宜外科手术治疗,建议只能以内科溶栓治疗,且预后很差。而且患者仍有新的血栓形成的可能,形势非常严峻。根据会诊意见结合患者病情,笔者在征询家属意见后,大胆采用中医外治配合中药针剂溶栓的方法进行救治:(1)固定右上肢避免抬高以防止血栓脱落回流。(2)中药活血祛风湿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4h。(3)静滴(龙津)灯盏花素注射液0.1+5%GS 250ml和络泰注射液0.4g+5%GS 250ml,每日1次。6月10日,患者右上肢肿胀缓解,皮色正常,握拳自如。

  2  讨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特殊手术患者以及进行静脉高营养和建立长期输液通道的重要途径,但作为有创性操作,出现血栓形成是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之一。

    本例患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静滴取得成功。进一步说明血塞通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等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梗死灶的供血,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理想新药,活血通络,消栓抗凝。灯盏花素注射液具有改善心脑供血,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量,降低血管阻力和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在急救抢救中可发挥理想的效果。

    本例患者属于恶性肿瘤终末期,并发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在已无手术机会,而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本科大胆采用中医外治配合中药针剂溶栓的方法进行救治成功实属罕见。故以后遇到类似患者(静脉血栓形成者)不妨用此法一试。

  作者单位: 650021 云南昆明,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指导)

  (编辑:邓锋)

作者: 郭利华,李俊,李斯文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