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2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诊断11例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较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本院自1990~2003年共收治该病11例,现就其临床及诊断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静脉窦血栓形成中,女9例,男2例,年龄23~45岁。...

点击显示 收起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较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本院自1990~2003年共收治该病11例,现就其临床及诊断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例静脉窦血栓形成中,女9例,男2例,年龄23~45岁。女性病例中除1例有口服避孕药史外,其余8例均与妊娠有关,其中妊娠晚期1例,产褥期7例,且均为产后1~3周发病;2例男性患者中,1例有中耳炎病史,1例病因不明。

  1.2  起病形式及临床表现 

  11例中,8例呈急性起病,3例呈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中头痛10例,视乳头水肿9例,呕吐8例,意识障碍2例,抽搐2例,视物不清1例,偏瘫1例。

  1.3  实验室检查 

  11例均进行腰椎穿刺检查,颅压均增高,3例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1.4  影像学检查 

  所有11例患者均进行头颅CT扫描,其中3例有弥漫性脑水肿,2例右侧基底节区低密度灶,2例可见脑实质静脉密度增高(即条索征)。6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均显示相应静脉窦内T1和T2加权像高信号。1例行脑血管照影证实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1.5  治疗及转归 

  全部病例均予以脱水、激素、神经细胞活化剂及其他对症治疗,对其中1例中耳炎,1例伴发热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以足量抗生素治疗,11例中有5例予以静脉滴注蛇毒制剂。治疗结果:9例痊愈,1例好转,1例死亡。

  2  讨论

  2.1  病因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为少见,可以分为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两种,后者常为前者的继发病变,按病变性质分为炎症性及非炎症性两种[1]。本文中1例由中耳炎症扩散致已状窦血栓形成,此乃由于中耳炎化脓破坏骨质,压迫乙状窦,并使窦壁发生炎性改变,窦内血液瘀滞以致形成气性血栓。本文8例为孕产妇,由于孕产妇的血纤维蛋白质比非孕妇高50%,分娩后期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血液凝固因子Ⅷ、Ⅸ、Ⅹ、Ⅺ增加;在产褥期血液中血小板数增多,粘附性增强,产后10天达到高峰。所以在妊娠末期和分娩初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组患者中,7例为产后1~3周发病,符合文献报道[2]。故在妇女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后期和产褥期,注意血压情况,定期检测血液流变,控制高凝状态将是预防CVST发生的主要途径。另外,长期口服避孕药者,亦应定期监测血流变和凝血系列预防CVST的发生。

  2.2  临床表现 

  本病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见,女∶男=9∶2,与有关报道相符[3]。临床上常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视乳头水肿,甚至意识障碍,亦可因脑皮质受累后伴有癫痫,因脑静脉形成继发血栓而伴偏瘫等症状。

  2.3  辅助检查 

  因颅内静脉窦闭塞可造成单侧或双侧额、颞、顶、枕叶广泛的脑水肿,可伴有静脉栓塞,故CT或MRI均可见广泛或局灶性水肿病灶,或梗死病例,占位效应明显。CT的特征性变化为平扫时可见硬膜窦内异常高密度及脑实质静脉密度增高(即条索征),但其检出率低,本文12例均行头颅CT扫描,仅有2例可见条索征。而MRI尤其加MRA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可更早地发现本病的直接征象,MRI T1和T2加权像均显示窦内高信号。本文6例行MRI检查的患者均显示出T1和T2加权像高信号。脑血管造影为诊断CVST的金指标,本文由于种种原因只有1例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CSF检查也为CVST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CVST时颅内压增高是其重要特征,本文中11例患者均进行该项检查,提示颅内压均增高。

  2.4  诊断及鉴别诊断 

  如前所述,CVST由于其临床少见加之临床缺乏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本文中,误诊为脑炎的1例,误诊为脑梗死的1例,误诊为良性颅内高压的2例,误诊为脑膜炎的1例,误诊率为45%。影响正确诊断的因素有:(1)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属少见疾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头颅CT表明正常,因对该病认识不足,未及时行MRI和MRR检查或DSA检查。(2)该病可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易误诊为脑炎、脑膜炎。(3)CVST可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腰穿颅压增高,易误诊为颅内肿瘤。(4)某些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易误诊为脑梗死。(5)当患者出现颅高压症状而无影像学上的占位性病变时,易误诊为良性颅内压增高。总之,临床医师应对本病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有强烈的鉴别诊断意识,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及尽可能完善的辅助检查,尤其是头MRI或MRA,甚至DSA的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703.
 
   2  郭春河,张基河.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8,5(2):100.

   3  杜红坚,杨露春.颅内静脉塞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25例报道.中风与神经病杂志,2001,18:25.

  作者单位: 037006 山西大同,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编辑:齐永)

作者: 白翠兰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