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3期

膦甲酸钠治疗HBV-DNA阳性重型乙型肝炎30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HBV-DNA阳性重型乙型肝炎(SHB)的临床价值。方法就我院收治的60例SHB患者,临床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给予保肝、促肝、调节免疫、防治并发症、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膦甲酸钠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膦甲酸钠治疗HBV-DNA阳性重型乙型肝炎(SHB)的临床价值。方法  就我院收治的60例SHB患者,临床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给予保肝、促肝、调节免疫、防治并发症、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膦甲酸钠2.4g/d,每天1次静脉滴注。疗程4周。疗程结束,判断疗效。结果  2组有效率分别为30.0%和56.7%,HBeAg转阴率为10.7%和55.6%,HBV-DNA转阴率为13.3%和63.3%;不良反应:出现BUN一过性升高者2例,占6.7%。结论  膦甲酸钠是治疗SHB的有效途径,且不良反应低。

  【关键词】  乙型肝炎;HBV-DNA阳性;重型;膦甲酸钠;临床治疗

  重型乙型肝炎(severe hepatitis B,SHB)是肝病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势凶猛、病变复杂、病死率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积极探讨SHB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HBV-DNA阳性并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所修订的重肝诊断标准[1]的SHB患者60例,其中男49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4.5:1;年龄在16~75岁间,平均40.9岁。

  1.2  分型分期  临床分型:急性5例,亚急性14例,慢性41例。临床分期:在亚急性、慢性的病例55例患者中,早期7例,中期16例,晚期32例。

  1.3  发病诱因  劳累11例,大量饮酒5例,停用拉米夫啶2例,无明显诱因42例。

  1.4  合并症  糖尿病3例,深静脉血栓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亚急性脊髓炎1例,剥脱性皮炎1例。

  1.5  重叠感染  HCV感染3例,HDV感染1例,HDV和HGV三重感染1例。

  2  方法和内容

  2.1  临床分组  临床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常规组和治疗组。统计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具有可比性(P>0.05)。

  2.2  治疗方法  常规组30例,给予卧床休息、补充能量、保肝、促肝、调节免疫、支持对症、防治感染、调节水电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膦甲酸钠(PFA)注射液2.4g/d(由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加5%葡萄糖注射液200ml,25~30滴/min,每天1次静脉滴注,疗程4周。

  2.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乏力、腹胀、食欲、黄疸、意识状态、并发症等)、肝功能(ALT、AST、TBiL、ALB、CHO)、凝血酶原时间(PT)、血脂(CHE)、总胆汁酸(TAB)、血氨(NH4+)、甲胎蛋白(AFP)、HBV-DNA等指标,并记录治疗中的相关不良反应、耐受情况。疗程结束后进行综合判断临床疗效。

  2.4  疗效标准  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各种化验指标连续两次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种化验指标基本恢复在75%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在50%以上,各种化验指标50%以上恢复正常。无效: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或未达到上述标准,未满疗程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或死亡者,均按无效病例统计。每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判定疗效。

  2.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乙肝标志物检查变化情况  见表1。

  表1  60例SHB患者乙肝标志物检查变化表 (略)

  3.2  临床疗效  见表2。

  表2  60例SHB患者临床疗效对照表  例(略)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30例患者中,出现BUN一过性升高者2例,占6.7%。

  4  讨论
  
  重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公认方法有3种,即内科保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ALSS)、肝移植治疗[2]。文献报道,肝移植近期存活率在90%以上[3],是目前重型肝炎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上受肝脏供体、经济条件、技术水平,以及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肝移植在短期内尚难普及。截至目前,全国每年接受肝移植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不足2%[4],还远远不能满足重型肝炎的临床需求,所以内科保守治疗,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仍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在SHB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HBV感染机体后,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清除受感染的肝细胞而出现肝功能的异常。坏死的肝细胞释放出大量病毒,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IFN-γ),刺激巨噬细胞(Mф)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如TNF-α、IL-6等。TNF-α、IL-6等炎性因子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急性时相蛋白[5],通过免疫应答产生细胞毒性效应,引起机体剧烈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肝细胞的广泛坏死或凋亡。故此,在SHB的早期,抗病毒治疗已成为终止机体剧烈免疫反应的首要而关键的环节[6]。
  
  PFA为非核苷类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于核酸聚合酶的焦磷酸结合部位,抑制HBV-DNA特异性的多聚酶和逆转录酶,阻断核苷酸链的合成而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本组30例治疗患者,其有效率为56.7%,HBV-DNA阴转率为63.3%,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PFA 在SHB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良反应方面,30例患者应用膦甲酸钠中,出现BUN一过性升高者2例,占6.7%。经临床严密的观察及对症治疗后,无1例终止治疗,说明PFA治疗SHB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孙丽莎,史秀丽.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3):180.

  2  唐中权,郭静雯.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1):1020.

  3  顾长海.肝功能衰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1.

  4  段钟平.人工肝脏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6.

  5  Malikset. Tumor necrosis factor. British Medical Journa,1998,306:1214.

  6  田德英. 重型肝炎的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3):129.

  作者单位: 010031 内蒙古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乌达唐中权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