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4期

药氧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药氧针刺组与单纯针刺组的疗效差别。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药氧针刺组33例和单纯针刺组31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疗效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药氧针刺组与单纯针刺组的疗效差别。方法  将脑梗死恢复期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药氧针刺组33例和单纯针刺组31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疗效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药氧针刺法与单纯针刺法对脑梗死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药氧针刺法优于单纯针刺法。

  【关键词】  脑梗死;针灸治疗;氧

  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常表现为一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偏身麻木,伴有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为探索更有效的方法,笔者采用药氧针刺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为诊断符合脑梗死,经CT或MRI证实;患病年龄50~80岁;病程1~6个月;有明确的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排除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严重糖尿病肿瘤患者。按入院顺序依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药氧针刺法(治疗组)33例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51~78岁,平均69.26岁;病程1~5.6个月,平均2.28个月。单纯针刺组(对照组)31例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52~75岁,平均62.12岁;病程1~5.8个月,平均2.53个月。两组病例的性别、病例、病程、情况均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药氧法针刺组  选用血栓通注射液4ml加入湿化瓶内与低流量(1.5ml)的氧气充分湿合,形成药氧经鼻吸入。在吸入药氧的同时头部穴位针刺。在头部选取5个针刺刺激区,即额区、顶区、颞区、枕区、颈区。其中颈区是根据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部位而设。额、颞、顶、枕4个区域是根据在脑功能定位取其相应的头部刺激区。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及肢体障碍情况而选用相应的刺激区。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2疗程后观察疗效。

  1.2.2  针刺组  选穴针刺方法同上,但针刺的同时不吸氧。疗程也同上。

  1.3  疗效标准  参照1996年1月国家中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公布的“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以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的百分数算法来评定疗效,共分4个等级:基本恢复:≥81%;显著进步:≥56%,<81%;进步(含稍进步):≥11%,<56%;无变化:<11%或病情加重[3]。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当日及2个疗程之后观察中风病疗效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经秩和检验,u=2.0462,P=0.0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P<0.01,说明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5,说明两组间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3  讨论

  脑梗死在祖国医学属于“中风”的范畴。目前大都认为其病因病机责之虚、火、风、痰、气、血等六方面。人体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脏腑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尤其是五脏中的心、肝、肾三脏功能失司,导致风、火、痰、瘀,正气自虚,进而气血逆乱上犯,脑髓神机受损,致脑脉痹阻而为病。因此,在治疗时充分选用头部的区域,直接针对病所,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

  血栓通注射液是从名贵中药材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甙,经进一步提纯精制而成的液体制剂。通过多年的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该品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实验证明,该药能够增强机体功能,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等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梗死灶的供血,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理想新药。但目前国内公开报道的文献多采用静脉给药途径,尚未见有采用药鼻吸入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报道。

  药氧疗法是祖国医学“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及气血理论指导下创立的。该疗法是传统中医辨证论治规律、药物配伍理论与现代超声雾化技术和氧疗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医疗方法和技术。笔者根据中医对中风偏瘫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风偏瘫治疗经验,选择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之血栓通注射液,通入适量的氧气,形成药氧,从鼻吸入,弥散在鼻黏膜、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中,吸收面广,药物迅速完全地吸入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迅速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氧气吸入肺中,扩张毛细血管,加强肺对药物有效成分吸收功能,提高药效。氧气直接吸入,可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提高脑组织对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协调作用,提高疗效。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可促进大脑神经元的修复及其代偿作用。本法与静脉药比较,有用量少,药物利用率高,副作用少,不必静脉穿刺,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笔者在治疗脑梗死时,采取针刺与药氧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针刺不仅能疏通经络,畅调气血,同时对药氧起到引经定位,直达病所的作用。三者殊途同归,相互协调,相互为用,提高疗效,有叠加作用,共奏活血祛瘀,通经活络,调畅气血,醒脑开窍之功。其综合机制可能是加强脑血液循环,增加供血供氧量,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激活脑细胞,促进脑神经功能修复与再生,从而达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作者单位: 1 510380 广东广州,广州市芳村区第二人民医院

   2 广东广州,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编辑:石  岚)

作者: 曾月卿,秦敏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