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氨酰心安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笔者自2000年4月~2001年4月应用氨酰心安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随机分2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8~79岁,平均64。治疗组:心力衰竭2级32例,3级28例,对照组:心力衰竭2级33例,3级27例。两组发病年龄、病理、心力衰竭均具有可比性(P<0。...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2000年4月~2001年4月应用氨酰心安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为本院住院患者,共12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46~79岁。原发病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高心病。随机分2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8~79岁,平均64.5岁,扩张型心肌病21例,冠心病20例,高心病19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6~72岁,扩张型心肌病19例,冠心病21例,高心病20例。按NYHA标准对心脏功能分级。治疗组:心力衰竭2级32例,3级28例,对照组:心力衰竭2级33例,3级27例。两组发病年龄、病理、心力衰竭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氨酰心安,剂量为6.25~12.5mg,每日1~2次,治疗2~3周,对照组除不用氨酰心安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

    1.3  统计学方法  文中均值以x±s表示,并行两组均值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前后动态观察心率、血压。结果见表1。  其中,治疗组心力衰竭改善2级以上的21例,改善1级的27例,无改善的12例;对照组心力衰竭2级以上的18例,改善1级的24例,无改善的18例。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传统观念认为是维持循环的重要代偿机制,但是长期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高浓度的儿茶酚胺能直接损伤心肌并加重原有的心脏负担,心肌细胞内钙超载,能量耗竭,产生的自由基直接损伤心肌,同时儿茶酚胺介导β受体密度下调,主要是β1受体减少,β2受体相对增加,与β1受体争夺肾上腺素能递质,心肌收缩力减弱[1];同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异常,自律性增强,触发活动和折返机制,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肾脏排泄功能。

    根据以上机制,笔者选择了第二代β1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又名阿替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它的作用机制在于[2~4]:(1)改善心室充盈和顺应性。(2)抑制交感神经对血管收缩作用,降低后负荷。(3)防止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坏死,使心肌免受直接损害,起到保护心肌,减轻钙超载,抗自由基作用。(4)β受体密度上调,使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储备增加,儿茶酚胺敏感性恢复正常。(5)减慢心率,降低室壁张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总之,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佳。使用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在密切观察下缓慢增加剂量,几月内达到治疗量,不得突然停药。对伴有肺疾患、传导阻滞、严重窦缓者应慎用。氨酰心安因其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目前是除传统的强心、利药、扩血管药物外的新型抗心衰药物,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德芝.心力衰竭时β阻滞剂应用的原则与经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2):75.

    2  侯应龙.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治疗的现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2):109.

    3  袁志敏.心力衰竭的现代观点与诊治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1994,15(3):149.

    4  曹泽著,节译.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心血管病学进展,1993,14(6):372.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昂昂溪铁路医院

   (编辑:石  岚)

作者: 李凤君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