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8期

我院1993~2004年腹泻患者的病原学检查与菌群分布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及本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方法收集1993年1月~2004年12月的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通过生化反应及血清凝集试验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结果12年间肠道致病菌中最常见分离率最高的是福氏志贺菌,其次是鼠伤害沙门菌、O1群霍乱弧菌及宋内志贺菌,腹泻患......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及本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方法  收集1993年1月~2004年12月的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通过生化反应及血清凝集试验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结果  12年间肠道致病菌中最常见分离率最高的是福氏志贺菌,其次是鼠伤害沙门菌、O1群霍乱弧菌及宋内志贺菌,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送检率逐年下降,肠道致病菌的检出率也逐年降低,而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有上升趋势(这说明抗生素使用过多引起二重感染的发生率在上升)。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仍然是目前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首选抗菌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强,主要用于原因不明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感染腹泻患者。

    【关键词】  腹泻;病原学检查;耐药监测

    腹泻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是否为感染性腹泻以及是否为细菌感染所致,无论是急性腹泻还是慢性腹泻,应尽可能在治疗前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从目前的调查分析,主要是许多急性腹泻患者不可能等到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再开始治疗,常常是经验性选药,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二重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实验室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耐药菌株的分析;为了减少二重感染的发生在经验性用药前后都应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来自本院1994年1月~2004年12月的门诊和住院腹泻患者(包括急性患者和慢性患者)粪便标本。

    12  培养基来源  麦康凯琼脂 、SS琼脂、庆大霉素琼脂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在有效期内使用)。碱性蛋白胨水按照文献方法自制[1]。

    13  诊断血清来源,志贺菌属诊断血清、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大肠埃希菌属、0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购自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培养与鉴定  普通细菌培养的粪便标本接种于麦康凯、SS琼脂平板上。35℃孵育18~24h,无色,半透明,湿润的可疑菌落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志贺菌属及沙门菌属)和生化反应,红色,较大,边缘整齐的菌落,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凝集试验和生化反应。霍乱弧菌培养的粪便标本接种于10g/L NaCl的碱性蛋白胨水中,35℃增菌6~8h,挑取表面培养物转种到庆大霉素琼脂平板上,35℃孵育16~24h,灰白、半透明、较大、边缘整齐的菌落进行(O1群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及生化反应,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菌株[2]。

    2  结果

    经血清学鉴定和生化反应试验后做出最终判断结果,1993~2004年送检标本例数及菌群分布如下(见表1)。 表1  12年间各种肠道致病菌的分布及检出率 注:n为每年的标本总例数,*均为小川型霍乱弧菌,△均属使用抗生素过多导致的二重感染,以儿童患者为主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从表1检出的菌株分析,不仅分离出常见报道的志贺菌属、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气单胞菌属等,也分离出少见的O1群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还有因二重感染所引起的假丝酵母菌,在分离出的肠道致病菌中,福氏痢疾杆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鼠伤害沙门菌、O1群霍乱弧菌等(均为小川型霍乱弧菌)。1995年和1998年送检的标本例数较多,是因为1995年和1998年本地区在夏、秋季均发生过水灾,气候潮湿,导致鼠伤寒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暴发流行。2000年发现1例O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由于检测准确,患者隔离治疗及时,经住院后痊愈,未造成本地区大的流行。因而微生物实验室在夏秋二季加强对霍乱弧菌的监测工作是防止霍乱流行的重要措施。

    32  实验室的诊断依据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霍乱弧菌的实验室检查不典型性,在1998年的腹泻患者中52例悬滴镜检细菌运动活泼的粪便标本,有43例经细菌培养、生化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非霍乱弧菌感染,有7例鉴定为小川型霍乱弧菌。17例镜检细菌运动较活泼的粪便标本,有4例经细菌培养、生化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小川型霍乱弧菌;镜检运动不活泼的17例粪便标本中,有2例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脓细胞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经细菌培养、生化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小川型霍乱弧菌[3]。2000年检测的1例小川型霍乱弧菌,此患者来本院就诊之前已服用抗生素,悬滴镜检未见运动活泼的细菌,患者自排大便困难,取肛拭子做细菌培养,经血清凝集试验和生化反应鉴定为小川型霍乱弧菌,以上结果提示,为了避免漏检,必须以细菌培养、生化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作为霍乱弧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的培养程序基本一致,将标本接种于SS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18~24h后,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于克氏双糖铁琼脂培养基孵育18~24h,做生化反应试验鉴定,用志贺菌和沙门菌诊断血清做血清学凝集试验,确定其菌群及血清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4]。

    33  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见表2。 表2  三种肠道致病菌对八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必须了解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原学分布情况,特别是本地区、本医院的流行情况以及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本院目前肠道致病菌占前三位的是:志贺菌、沙门菌及O1群霍乱弧菌,由表2得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志贺菌、沙门菌及O1群霍乱弧菌的耐药率低于30%,仍可作为细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与文献报道的基本相同[5]。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志贺菌、沙门菌及O1群霍乱弧菌的抗菌活性强。可用于原因不明的临床症状严重的感染性腹泻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腹泻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90%左右,为了不造成抗生素使用过多、过滥的现象,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应尽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调整给药方案,避免肠道菌群的失调及二重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微生物及检验技术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324-330

    2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514-517

    3  向敏小川型霍乱弧菌致急性腹泻13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3,5(5):694

    4  李延青,杨发林感染性泻腹实验室诊断医师进修杂志,2003,26(4):6-7

    5  巩路感染性腹泻抗菌药物治疗作用评价医师进修杂志,2003,26(4):8-10

     作者单位: 416000  湖南吉首,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熊桃菊, 肖伶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