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8期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4年8月~2005年4月间诊治的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凡鼻腔黏膜查见黑色或紫褐色斑块,应尽早行切除式活检,以期早期诊断。广泛切除是治疗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最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对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4年8月~2005年4月间诊治的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有2例术前分别被误诊为鼻息肉和低分化鳞癌。1例单纯放疗,1例放弃治疗,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2次以上手术,最多1例行4次手术。4例术后加用化疗。11例中至今生存4例,生存时间分别为6年、3年、15个月、1年。结论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凡鼻腔黏膜查见黑色或紫褐色斑块,应尽早行切除式活检,以期早期诊断。广泛切除是治疗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最有效办法,复发病例仍宜再次手术,扩大切除病变,放疗和化疗可作为补充治疗。

    【关键词】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活检;手术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nasal malignant melanoma

    BAO Hong-qin, REN Ming-zhong, CHEN Xiao-ping,et al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Gongli Hospital,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20013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nasal malignant melanoma Method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linic data of 11cases of primary nasal malignant melanoma from August 1994 to April 2005Results  Among the 11 cases,2 were misdiagnosed as nasal polyps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low differentiation 1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radiotherapy,1 refused any treatment and 9  were treated with surgery 7 of all operated cases were treated twice or more The most one received 4 operations 4 among 9 operated cases received chemotherapy postoperatively 4 cases survived for 6 years, 3 years ,15 months and 1 yearConclusion  Symptoms of primary nasal malignant melanoma are less obvious in the early stage It is easy to miss diagnosis So to get early diagnosis,resection biopsy should be done when we notice a black or brownish spot on the mucosal of the nasal cavity Extensive excision of malignant melanoma is a principle treatment Recurrent local tumors should also be treated by operation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may be used as complementary therapy

    【Key words】  nasal cavity ; malignant melanoma; biopsy; operative treatment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原发于鼻腔来源于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该病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治疗难以彻底,预后差,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本文对1994年8月~2005年4月经治的1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病的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 62岁(39~81岁),其中50岁以上者9例。

    12  临床表现

    121  病程  2个月~4年不等,平均10个月。

    122  症状  鼻塞、涕中带血、头痛者2例,鼻塞、血涕者6例,鼻塞、嗅觉减退者2例,仅有血涕者1例。

    123  肿瘤原发部位  原发于中鼻道4例,下鼻甲3例,中鼻甲2例,鼻中隔1例,另有1例病变范围广,无法判断其来源。

    124  肿瘤外观  呈黑色或紫褐色9例,多呈结节状或菜花状,2例呈淡红色,表面光滑如息肉,肿瘤触之均易出血。

    125  病变范围  影像学检查发现6例向原发灶以外的部位侵犯,如上颌窦、筛窦、鼻咽部、蝶窦、眼眶等,1例有颈淋巴结转移,其余病例均未发现颈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3年发现肝脏转移。

    13  诊断  本组11例均经病理确诊为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其中 7例行免疫组化,治疗前活检定性9例,术后确诊2例,其中1例术前误诊为鼻息肉,1例术前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术后经免疫组化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

    14  治疗    9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同侧鼻侧切开术,扩大上颌窦根治术,除保留筛板外,所累及的鼻腔侧壁、鼻中隔及肿瘤边缘部分正常黏膜一并切除。1例同时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7例2次以上手术,最多1例行4次手术。1例因年龄较大全身状况较差而拒绝手术,行单纯放疗。1例因病变范围广且经济困难,未做任何治疗而自动出院。4例术后加用氮烯脒胺化疗。

    2  结果

    本组11例,死亡7例,此7例存活时间为3个月~4年不等,平均存活时间为11个月,其中1例因病变范围广放弃治疗者出院后3个月即死亡,1例单纯放疗者仅存活5个月,1例术后3年出现肝脏转移而死亡。目前仍存活4例,存活时间分别为6年、3年、15个月、1年。此4例中前2例术后复发,分别行4次和2次手术。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点  黑色素瘤由产生黑色素的细胞组成,良性者称黑色素痣,恶性者称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简称恶性黑瘤或恶黑。恶性黑色素瘤病因不明,可能与种族易感性及日光紫外线等有关[1]。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白人高于黑人,我国仅为08/10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据统计,皮肤黑痣超过20个者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危险性增大3倍[2] 。

    32  组织来源  人类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分布于全身各处,多存在于皮肤、眼球脉络膜和神经系统。因此,各组织均可发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但最常发生于皮肤,发生于黏膜者相当少见,而发生于鼻腔黏膜者更为少见。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05%~2%[3]。

    33  临床特点  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本组病人平均年龄为62岁,9例在50岁以上,男女之比为8:3,常见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和头痛等,10例病人有鼻塞主诉,头痛多提示肿瘤已侵入鼻窦,并提示有颅内转移可能。肿瘤多发生于鼻腔外侧壁(中鼻甲、下鼻甲、中鼻道等)和鼻中隔,少数在鼻窦,外鼻者罕见。本组4例发生于中鼻道,3例发生于下鼻甲,2例发生于中鼻甲,1例发生于鼻中隔。肿瘤外观呈黑色、紫褐色或淡红色,如结节状、菜花状或息肉样,具有弹性,触之易出血。

    34  关于诊断问题  对于恶性黑色素瘤一般不主张术前活检,因活检有促进肿瘤细胞迅速扩散的可能,故当遇到鼻腔新生物,其色泽较深,呈黑色、紫褐色或淡红色,外观形态呈结节状、菜花状或息肉状,触之易出血,又排除其他组织器官恶性黑色素瘤,可以做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直接治疗,而不必活检,以免引起肿瘤转移。若非要取活检不可,切忌用咬钳方式,应行切除式活检,最好行快速切片为宜,一经病理证实,即将病变广泛切除。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形态、大小呈多样化,从多角形、梭形到圆形,排列呈巢状或漩涡状,组织结构不典型,黑色素颗粒多分布于细胞浆内,少数分布于细胞外,或被吞噬细胞所吞噬。肿瘤结构变异较大,既可类似癌又可类似肉瘤。本病黑色素达到一定量时病理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黑色素颗粒较少则可能误诊。Lund等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的s-100蛋白阳性率几乎为100%,这对无色素者尤为重要,本组7例行免疫组化,s-100蛋白均为阳性反应。近年来认为HMB45单克隆抗体对黑色素瘤细胞比s-100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且已被采用。本组7例免疫组化中4 例行HMB45单克隆抗体检测均为阳性。

    本病常易误诊为未分化癌、肉瘤、鼻息肉、血管瘤等,本组2例患者术前检查肿瘤外观如息肉,但触之易出血,为排除内翻性乳头状瘤行新生物活检,1例病理诊断为鼻息肉,遂行上颌窦根治及筛窦开放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再次手术行扩大切除。1例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术后经免疫组化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误诊的主要原因有:(1)早期症状表现为鼻塞或鼻出血,缺乏典型症状;(2)瘤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异大;(3)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含量较少;(4)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本病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点认识不足。因此,临床上既不要因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而疏略,又不能因肿瘤不显黑色而放松警惕,遇到色素较多的肿瘤出血、坏死时需与出血坏死性息肉、血管瘤区别,色素较少者需与鼻腔癌、鼻息肉等鉴别。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均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鉴别能力,必要时行免疫组化。

    35  治疗及预后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彻底,预后差。目前仍主张手术切除为首选,配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术方法多采用局部广泛切除肿瘤及周边组织,切除不彻底则极易复发。许亚辉等主张鼻中隔恶黑行全鼻切除[4]。GP墨菲等[1]提出切除范围按照肿瘤厚度:厚度小于1mm的恶性黑色素瘤,切除肿瘤周边及底部组织1cm,厚度大于4mm的恶性黑色素瘤,至少切除3~4cm。众多学者认为这样比较安全,但是鉴于鼻腔解剖学上的局限性,临床上真正做到如此广泛切除存在一定难度。本组11例中2例确诊后3个月和5个月后死亡,2例术后1年至今仍存活,未发现复发,其余7例均有复发,分析原因可能与早期手术切除范围小有关。笔者体会,恶性黑色素瘤一经病理证实,则应尽快广泛切除,不宜过分强调功能及容貌。

    过去认为本病是放疗抗拒性肿瘤,对放疗不敏感,但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放疗有效,笔者认为虽然放疗无治愈之效,但可作为术后补充治疗,同时对于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及肿瘤晚期不宜手术患者,亦可以控制病情,延长生命。

    目前多家医院采用以氮烯脒胺为主的联合用药进行化疗,但其疗效却不甚确切。总之,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卢侃,顾寿年,等(主译)肿瘤学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8-313

    2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162-2173

    3  Harwood AR Melanoma of head and neck In:Millionand RR,Cassisi NJ,edsManagement of the head and neckcancer,(chap27)Phiadelphia:JBLippincoott Co,1984,513-528

    4  许亚辉,冯青杰全鼻切除治疗鼻中隔恶性黑素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7,4(3):145

   作者单位: 200135 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耳鼻喉科

   (编辑:罗  彬)

作者: 鲍红琴,任明中,陈晓平,张天驯,张竞飞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