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1期

干眼症与VDT作业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VDT是指利用由键盘和显示器构成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终端装置(visualdisplayterminai)、个人电脑、WP(wordprocessor)等进行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处理工作的总称。VDT从业人员眼部症状的常见表现有眼疲劳、干涩、刺痛、酸胀、畏光流泪、频繁眨眼、视物模糊、视力不稳、视物变形、复视、眼皮沉重感等[2]。本文就V......

点击显示 收起

    VDT是指利用由键盘和显示器构成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终端装置(visual display terminai)、个人电脑、WP(word processor)等进行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处理工作的总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日渐普及,其功能也日趋多样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的使用。与此同时,计算机终端操作引起的健康问题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美国视光学协会(AOA)将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操作计算机或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而引起的各种眼部不适和视觉问题定义为计算机视觉症候群[1]。VDT从业人员眼部症状的常见表现有眼疲劳、干涩、刺痛、酸胀、畏光流泪、频繁眨眼、视物模糊、视力不稳、视物变形、复视、眼皮沉重感等[2]。目前认为,眼干涩、眼刺痛、畏光、流泪、频繁眨眼等很大一部分症状均是眼表干燥的反映。本文就VDT作业与干眼症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1  定义

    干眼(dye eye)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996年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干眼研究组讨论后将dye eye与kes作为同一概念,均称为干眼[3]。干眼不仅包括泪液缺乏引起的眼干燥,也包括泪液的量正常而其他不正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  泪膜的结构、作用与动力学

    泪膜位于角膜前,根据泪液的性质,它分为三层。最外层是脂质层,中层为浆液层,最内层为黏液层。

    泪膜为角结膜上皮提供湿润的环境,润滑眼睑。其中脂质层的作用是防止浆液性泪液的蒸发,并且在空气和液体的界面形成低张力。浆液层的作用是提供角膜营养,转运角膜细胞的代谢产物,抵抗微生物的侵袭。

    动力学包括以下4个方面:泪液的生成、泪液的分布、泪液的蒸发、泪液的清除,以上任何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干眼症。

    3  干眼症的分类

    根据1995年美国眼科研究所干眼工作组的研究报告,建议将干眼症分为“泪液缺乏性干眼(teardeficient dry eye,TDDE)”及“蒸发过强性干眼(evaporative dry eye)”[4],临床上还有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分类方法,将干眼症分为水液性泪液不足(Aquesous tear deficiency,ATD)和脂质性泪液不足(Lipid tear deficiency,LTD)。两种分类方法的基本原则一致。

    4  干眼症的标准诊断

    目前国际上诊断干眼症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虽然1995年美国干眼研究小组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干眼的诊断必须包括:症状、睑裂区眼表改变、泪膜稳定性改变及泪液渗透压改变四个方面[4],但未规定其具体的标准值。目前诊断干眼症时各国选择的诊断试验不尽相同,就连各种检查的正常值和异常值也不尽相同。

    如日本及丹麦使用Sjogrenps综合征诊断标准中的干眼诊断标准来诊断干眼症,而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诊断干眼的方法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规定下列6项主诉至少1项经常或持续出现:眼干涩;异物感或磨砂样感;烧灼感;眼红;睫毛上有许多碎屑;晨起睁眼困难似粘连。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自己的诊断标准,现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有日本[5]、哥本哈根[6]、希腊[7]及加利福尼亚诊断标准[8],近年又出现的欧洲干眼症时症状及诊断试验均应阳性。见表1。表1  干眼症的国际诊断标准中的诊断试验

    5  VDT作业对泪液分泌功能及动力学的影响原因

    视频终端工作时,自主眨眼频率明显降低,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水分蒸发过快,有研究显示,VDT工作刚开始和30min后眨眼频率均有明显下降,推测可能的原因是过度注视[9]。有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在通常情况下每分钟的眨眼次数约为20~25次,而在操作电脑时,由于眼睛高度集中下键盘和电脑屏幕,每分钟的眨眼次数减少至5~10次,仅为通常情况下的1/3或1/4,使眼内润滑剂——泪液和酶的分泌大大减少,从而影响了泪液的生成。由于瞬目的减少不能使泪液在有效时间内的分布:同时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VDT作业一般处在湿度较低环境中,使水分蒸发过快。而当显示器摆放位置过高时,眼表暴露面积增大成为干眼症状发生的关键因素[10],眼球在向上看时,注视角加大,睑裂必须开大,角结膜暴露面积增大,加速了泪液的蒸发[11],以上原因共同造成眼睛干涩不适,长期如此就容易造成结膜和角膜干燥。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的损伤。夏群等[12]对操作电脑终端的老年人进行的相关检查证实,73.3%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10s)缩短,吸墨试验中 82.2% 的患者泪液量<10mm。关征实等[13]的调查发现,电脑作业者在作业前角膜上皮的点状着色为3.2%,作业后增长到60.8%,并且角膜知觉也有不同程度下降。许邦丽等[14]研究表明,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易患干眼症,使用电脑时间越长,干眼的临床症状越多。

    6  小结与防治

    我们的工作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都有异于西方国家,因此,从各方面对VDT劳动进行深入研究,用科学的方法管理VDT劳动,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提高作业者的劳动生活质量,都显重要。目前认为,VDT作业着眼干涩、眼刺痛、畏光、流泪、频繁眨眼等很大一部分症状均是眼表干燥的反映。故应从作业、环境管理方面进行改善以减少干眼症的发生。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作业负荷、VDT的连续使用时间和休息时间,尽可能安排VDT劳动与其他形式的工作交替进行,即实行混合作业。一个工作日内VDT劳动时间不应超过4h,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使视觉系统的生理功能得到相应的恢复。显示器上缘应低于眼平视水平。注视角在水平线下即可明显减少眼部不适感的发生概率。改善作业环境,使之有良好的通风,夏季和冬季使用空调时,可在房间中添加加湿设备。

    【参考文献】

    1  Jeffrey A.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auses and cures.Managing Office Technology,1997,42:17-91.

    2  Rechichi C,Scullica L.Astheno Pia and rmnitor characteristics.J Fr Oph-thalrool,1990,13:456-457.

    3  刘祖国.干眼的诊断.中华眼科杂志,2002,38:318.

    4  Lemp MA.New strategies in the treatment of dry-eyestates.Cornea,1999,18:625.

    5  Homma M,Tojo J,Akizuki M,et al.Scand J RheumatolSuppl,1986,61:26.

    6  Manthorp R,Oxholm P,Prause JU,et al.Scand J Rheumatol Suppl,1986,61:19.

    7  Skopouli FN,Drosos AA,Papaioannou T,et al.Scand J Rheumatol Suppl,1986,61:22.

    8  Fox RI,Robison C,Curd J,et al.Scand J Rheumatol Suppl,1986,61:28.

    9  Schlote T,Kadner G,Freudenthaler N.Marked reduction and distinct patterns of eye blinking in patients  ith moderately dry eyes during video display terminaluse.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04,242:306-312.

    10  Councilon.Scientifio Affairs Health tffects of video display terminals.JAMA,1987,256-257;1508.

    11  Sotoyama M,Jonai H,Saito S,et al.Analysis of ocular surface area for comfortable VDT workstationlayout.Ergonomics,1996,39:877-884.

    12  夏群,卢光,王笑雄,等.老年人较长时间操作电脑终端视疲劳的分析及防治.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12):732.

    13  关征实,余荣志,林建民,等.VDT工作对眼的影响.实用眼科杂志,1990,8(7):399-401.

    14  许邦丽.张薇.使用电脑和戴角膜接触镜对干眼症的影响.眼科,2002,11(1):10-12.

    ( 作者单位: 1 071000 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二医院

    2 071000 河北保定,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

   (编辑:邓  锋)

作者: 张丽,姜伟,刘颖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