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5期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310例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显示:(1)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程越短则疗效越好。(2)虚寒型咳喘三伏天敷贴的疗效优于痰热型咳喘。结论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临床疗效。方法  将310例患者:(1)按病程长短的不同分为3组进行疗效分析;(2)按证型分为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通过统计学处理显示:(1)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程越短则疗效越好;(2)虚寒型咳喘三伏天敷贴的疗效优于痰热型咳喘。结论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穴位疗法;药物敷贴疗法;季节

      自1992年以来,我科在每年夏季三伏天,用药物敷贴穴位的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31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310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以反复咳嗽、吐痰或伴喘息;或哮喘反复发作超过1年,并且连续3年的行三伏天敷贴穴位者纳入本组分析范围。其中男163例;女147例;年龄最小1岁8个月,最大79岁;6岁以下的142例;7~12岁54例;13~18岁29例;19岁以上的85例;秋冬季发病者236例;过敏性发病者51例;原因不明者23例。

    1.2  辨证分型  (1)虚寒型:咳嗽或哮喘声低弱,痰多色白而清稀,自汗,面色白、肢冷、舌淡苔少、脉弱者230例。(2)痰热型:咳喘声音洪亮,痰黄粘稠而量少难出、面红、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80例。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  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按6:3:3:1的比例研末拌匀备用。

    2.2  选穴  主穴:肺俞(双)、大椎、风门(双)、天突、膻中、定喘(双)、厥阴俞(双)、心俞(双)、膈俞(双)(交替使用)。配穴:虚寒型配肾俞(双)、足三里(双);痰热型每次必用大椎、并配丰隆。3岁以下小儿配涌泉(双)。

    2.3  操作  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胸背部,并要求皮肤清洁干爽(有皮肤病的部位不宜贴药),将上述药末用食醋调配成糊状,用压舌板挑取少许药物,准确地涂敷在所选的穴位上,直径约1.5cm、厚约0.3cm,再用裁剪成边长约3cm的正方形无菌手术薄膜,把药膏固定在皮肤上。2~8h取下敷贴的药物。以贴药的皮肤痒、潮红,甚至起细小水泡为度。儿童敷贴的时间不宜太长。每伏敷贴1次,每次选用6~8穴,上述穴位交替使用。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经过3个三伏天的穴位敷贴,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半年内未见复发者为痊愈。症状、体征,较以前有改善,发作的次数减少,症状减轻,每次咳喘的病程缩短,痰量减少且比较容易咳出为好转。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无改善者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310例中,痊愈129例,占41.6%;有效161例,占51.9%;无效20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

    3.3  疗效分析  见表1、2。 表1  疗效与病程的关系3组不同病程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χ2=18.2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了疗效与病程有关,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病程越长则疗效越差。2  疗效与分型的关系表2经统计学处理:χ2=26.04,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疗效与分型有关,同样的药物敷贴穴位,对于虚寒型咳喘的疗效优于痰热型。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6岁,中学教师。患者诉每年秋冬气候突变之时,即反复咳嗽、吐白色痰、量多而粘稠,甚则胸闷喘憋,喉中痰鸣,口干不欲多饮。检查;语声低弱、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浮缓。证属虚寒型咳喘。常常中药内服、西药静滴,迁延日久,缠绵难愈,影响工作和生活。2001年7月16日(入伏),来本科行三伏天穴位敷贴,按上述方法辨证取穴敷贴3次后,该年秋冬发病的时间缩短,症状减轻;次年继续行三伏天穴位敷贴,则发病甚少,即使发病,咳嗽而不喘,口服药物即能愈,第3年再行穴位敷贴后,近3年随访,未发咳喘。

    5  体会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常见病症,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属急性病症,调治失常可转为慢性;内伤咳嗽多为慢性病症,复感外邪也可急性发作。若迁延不愈,或年老体弱,肺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而哮喘则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呜,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病因为宿痰内伏于肺,复感外邪,如风寒、风热或花粉、烟尘等;或因情态失调,过分劳累,食入海腥发物等触引内伏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壅塞气道,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为哮喘。本文讨论的咳喘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上述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季节,尤以秋冬寒冷季节和气候骤变时多发。笔者采用三伏天穴位敷贴法是遵循“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农历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的阳气旺盛,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中药敷贴穴位最易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从而祛散伏痰,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及反复感冒等患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另外,肺俞是肺之精气输注之处,可调理肺脏机能,止咳平喘;风门祛邪宣肺平喘;大椎是督脉穴,为诸阳之会,宣通肺气,泄热降逆平喘;膻中属任脉,为气之会穴、心包经之募穴、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能调理肺气,疏通经脉气血,宽胸理气,化痰平喘。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穴;厥阴俞、心俞、膈俞均为膀胱经穴,循行于背部肺的部位,均能调整肺脏功能,治疗咳喘等肺疾[1]。现代医学认为:针刺、艾灸或药物敷贴脊柱(胸段)两侧的穴位,能刺激人体位于胸段的交感神经节(椎旁节),可以降低迷走神经的紧张度,可以兴奋交感神经,使气管黏膜的血管收缩,炎性渗出物减少,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状态,对气的阻力降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2],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它是中医学中独特的外治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经济安全,老少皆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意:咳喘严重或哮喘持续状态时,应积极配合针灸及中西药物治疗,肺部感染发热,或合并支气管扩张咯血者不宜用该法治疗。)

    【参考文献】

    1  邵经明,杜鸣歧,相永清,等.针灸治疗哮喘128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9,9(6):11.

    2  王启才,扬卓欣.针灸医学宝典.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413-414.

    作者单位:430074 湖北武汉,武汉市第十二医院针灸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李燕燕,王予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