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5期

变应原临床检测的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现已确认有300多种抗原可引起过敏性疾病[1],变应原的识别,是变应性疾病诊断、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预防进一步暴露于过敏原的关键。现国内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及试剂繁多,使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混乱。然而本文重点对变应原检测的方法、结果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治疗的指导加以综述,为临床......

点击显示 收起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机体对一种或多种物质不耐受而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在最近的20~30年内,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英国每年过敏哮喘的患儿增加5%。疾病的范围涉及到皮肤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消化科及儿科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现已确认有300 多种抗原可引起过敏性疾病[1],变应原的识别,是变应性疾病诊断、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预防进一步暴露于过敏原的关键。现国内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及试剂繁多,使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混乱。然而本文重点对变应原检测的方法、结果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治疗的指导加以综述,为临床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1  体内试验

    变态反应性疾病为IgE介导的Ⅰ型速发变态反应,变应原检测可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方法。体内试验可以显示由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的皮肤及黏膜反应。国内常用的变应原点刺液及皮试液主要有: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实验室提供的提纯液,由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及丹麦ALK公司提供的标准化试剂。不同的产品原理相同,操作方法大致相同,结果判断相似,但因其含变应原的浓度不同,所得结果不尽相同。

    1.1  皮肤试验(skin test)

    1.1.1  方法及结果  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 以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的标准化点刺液为例。方法:变应原点刺液滴到前臂掌侧皮肤,将点刺针垂直通过滴在皮肤的试液刺入皮肤, 10~20min后读试验结果,含0.4%苯酚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含0.4%苯酚的0.1%组胺溶液作阳性对照。结果判断如下:出现淡黄色皮丘,其周围有红斑,为阳性反应。皮丘大于组胺为++++,皮丘等于组胺为+++,皮丘小于组胺为++或+,与生理盐水相同为阴性。皮内注射试验(intradermal test, IT)以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的标准化皮试液为例。方法: 将皮试液0.01~0.05ml注射到上臂外侧或后背皮内,10~20min后读试验结果。对照、变应原皮试液提供单位及结果判断同上。

    1.1.2  临床应用  皮肤试验应用于临床工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可用于变应性鼻炎、湿疹、过敏性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诊断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前,特异性高,假阳性率低,简单、准确、经济。皮肤点刺试验因其安全,易于操作,灵敏度高,临床相关性好,痛苦小、副作用小,更适合于儿童及高度敏感的患者,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协会(EAACI)推荐其为最佳体内诊断方法[2]。禁忌证:有青霉素皮试过敏性休克史者;明显损害全身状态的疾病;试验部位有皮肤病变的疾病;接受β阻滞剂或ACE抑制剂的患者;肾上腺素过敏的患者;妊娠;5岁以下。相对禁忌证:服用抗组胺药在药物3个半衰期内;有可能的话,尽量在少症状的时候进行诊断。并发症:局部皮疹、皮肤坏死;极罕见全身严重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水肿等。在检测开始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检测要在有经验及具备抢救能力和设备的医院进行。

    1.2  特异性激发试验(specific provocation test)  是模拟自然发病条件、以少量致敏原引起一次较轻的变态反应发作、用以确定变应原的试验。根据患者发病部位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器官的激发试验。

    1.2.1  方法及结果  支气管激发试验:试验前先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肺活量;吸入对照液或抗原液,吸入后15~20min复查FEV-1。结果判定 阳性结果的判定标准如下:(1)明显自觉症状,如胸部紧迫感和喘息等;(2)肺部闻及哮鸣音;(3)FEV-1下降20%以上。鼻黏膜激发试验 可经抗原吸入法(粉剂)或滴入法(液体)进行,接触抗原15~20min后出现黏膜水肿和苍白,病人出现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可即判为阳性反应。结膜激发试验  将适当浓度的变应原浸液滴入患者一侧眼结膜,另一侧滴入生理盐水作对照;15~20min观察结果。试验侧结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痒感,甚至出现眼睑红肿等现象者为阳性反应。

    1.2.2  临床应用  激发试验检测的适应证为临床高度怀疑为变应性疾病,而皮肤试验及体外试验为阴性的患者;多种过敏原过敏,寻找责任过敏原;过敏性哮喘患者免疫治疗前了解其耐受性等。对食物过敏的患者为诊断的金标准。激发试验较皮肤试验的特异性高,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过敏原吸附试验的相关性较强。此试验有引起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或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潜在危险,所用抗原浓度不宜过高,应该由小到大递增;试验前必须做好系列抢救准备。

    1.3  特异性斑贴试验(atopic patch test, APT)

    1.3.1  方法及结果  以瑞典化学诊断AB公司的欧洲标准变应原的试器及斑贴试验为例。将变应原适量分别置于斑试器小室内,液体变应原则先在斑试器内放一滤纸片,然后滴加变应原。将加好变应原的斑试胶带贴敷于患者背部肩胛下方无皮损处皮肤,并标记,嘱患者3 天内禁止剧烈活动。48h 后去除斑试物并观察记录,72h再次进行观察,判定结果[3]。判读标准以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推荐的标准为依据[4] 。

    1.3.2  临床应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接触性皮炎,使用方便,结果准确。斑贴试验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76.9%,准确性为90.3%,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5.2%。相对禁忌证:皮肤有广泛病变者。副反应轻微,有皮疹及瘙痒的报道[3]。

    2  体外试验

    体外试验为免疫化学测定,一般是检测血清中的sIgE。适应证为:(1)皮肤病变广泛,无法行皮试;(2)有抗原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史,体内试验有一定危险者;(3)服用抗组胺药后皮肤反应受抑制,皮试结果不准确;(4)该抗原不能作皮试,如化工原料等[2];(5)皮肤试验结果与临床病史不符,需要进一步分析验证;(6)特异性免疫治疗前,明确责任过敏原。体外试验安全无副反应及禁忌证。目前国内已出现多种检测系统,以下就不同的原理分述之。

    2.1  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radio allergo sorbent test, RAST)

    2.1.1  检测原理及结果  以瑞典Pharmacia 公司生产的Uni- CAP 系统最有代表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变应原吸附在一种称作immuno CAP 的新型固体上,后者是装在小胶囊中的亲水性载体聚合物,由活化的纤维素衍生物合成,与变应原有极高的结合能力。每个固相载体CAP均包被了不同的变应原,如患者血清中有针对该变应原的IgE,即可与变应原特异性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兔抗人抗IgE 血清(酶标二抗),即可形成固相载体—变应原—IgE—酶标二抗的复合物,经过洗涤及加入基质,最后加入发展液,发出荧光,根据荧光吸光度换算IgE含量,待测血清的荧光吸光度大于参考品为阳性,小于参考品为阴性,主要操作程序由仪器自动完成,并由仪器自动打印出结果[5]。

    按照WHO制定的检测sIgE的75P502标准进行定量,结果判定如下: < 0.35KUPL为0级;0.35~0.7KUPL为1级;0.7~3.5KUPL 为2级;3.5~17.5KUPL为3级;17.5~50.0KUPL为4级;50.0~100.0KUPL为5级; >100.0KUPL为6级[2]。

    2.1.2  系统特点  CAP系统具有优良的反应条件和较短的扩散距离,其结果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阳性预计值达95%以上。致敏原的皮试与CAP结果间符合率高,达86.2%~96.6%;二者的相关性好,等级相关系数在0.661~0.957 之间[5]。一种过敏原一个反应帽,临床选择余地大,可多可少,任意组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抽血量少,痛苦小。

    2.2  酶联免疫法(ELISA)

    2.2.1  检测原理及结果  以美国ASI公司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为例,它的基本原理是:当具有过敏抗原固化于表面的载体与病人血清培养在一起后,血清中特异性IgE就会特异地结合到抗原上,此特异结合的抗体可被酶联的二抗所识别,加入显色剂后,二抗所联的酶使显色剂由橘黄色变为蓝色。显色的深度与血清中特异性IgE成正比;能定性/半定量地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的浓度。结果判定:根据显色的不同,可鉴定为5个等级(0~4级)。

    2.3  免疫印迹法

    2.3.1  检测原理及结果  以德国MEDIWISS公司生产的Allery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为例。特异性过敏原被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膜表面,加入患者血清后孵育,标本中的特异性IgE与过敏原发生反应,结合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酶亲和素,与生物素结合。加入BCIP/NBT酶作用底物孵育后,发生特定底酶显色反应,试剂条上出现沉淀。颜色的深浅与血清中sIgE抗体含量成正比,待试剂条干燥后,由专用过敏原监测仪检测,读取定量检测结果。

    2.3.2  系统特点  其他方法是将过敏原共价修饰结合于固相物,而此系统中浓缩的过敏原是未经任何修饰地连接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并且使用了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使得及微量的IgE亦可被检测。AlleryScreen系统有极好的敏感度,与CAP系统相似,但与皮试相比略低。在一个标本内检测可到20种抗原,仅需250μl血清,可以作为临床过筛试验。

    3  变应原临床检测的选择及诊断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变应原诊断是一个综合过程,包括明确的临床病史(过敏原吸入过敏史、接触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皮肤试验,特异性激发试验及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等。

    皮肤点刺试验因其简单、经济、安全,为首选检查。皮肤试验与病史相符时,可以明确诊断。分析皮肤试验结果必须结合病史,皮肤试验阳性,与病史相符,则提示其为疾病的致敏原;相反,病史阴性,皮试也阴性,基本可认为该变应原与本病无关[2]。皮肤试验诊断多种过敏原过敏,应作血清IgE及激发试验明确责任过敏原。皮肤试验与病史不相符时,应进一步做血清IgE及激发试验以综合分析。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作为皮肤试验有禁忌证、皮肤试验与病史不符、皮肤试验诊断为多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有多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皮肤试验及血清特异性IgE分级都高的变应原可考虑为责任变应原。

    规范的激发试验是最可靠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尤其对于食物过敏的患者,因食物过敏原的皮肤试验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准确性差,随机双盲的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激发试验因其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不能作为临床常规的检查方法。当皮肤试验及血清特异性IgE均为阴性,临床有明确过敏原接触过敏史,有确诊必要性时;当已确诊多种过敏原过敏,不能确定责任过敏原时;过敏性哮喘患者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为评估治疗耐受性时,可做激发试验。激发试验只有在非常必要时进行,患者知情同意,有抢救措施及能力,出现副反应及时救治。在疾病发作期不宜进行激发试验。

    总之,过敏原的诊断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根据病史和检查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

    【参考文献】

    1  Jarvis D, Burney P. ABC of allergies: The epidemiology of allergic diseas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98, 316(2): 607-610.

    2  宋志强, 郝飞. 变应原检测的再认识.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35(5):333-335.

    3  李林峰,郭静,王晶,等. 用欧洲标准变应原系列检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18(10):596.

    4  Wahlberg JE. Patch testing. Textbook of contact dermatitis. 2nd edition. Berlin : Springer2 Verlag,1995,241.

    5  高晗,吕宏光.CAP 过敏原检测系统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21(supply):103-104.

    作者单位: 100083 北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Δ耳鼻喉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焦利萍,朱丽,魏彦玲,李 松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