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6期

斯达芬宁(风痛灵)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斯达芬宁(风痛灵)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pdf)1实验材料1。2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取造模成功的动物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橄榄油0。3损伤局部中性粒细胞数(%)实验末期取损伤局部皮下组织渗出液,涂片染色测定中性粒细胞数。4统计学处理t检验,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点击显示 收起

    斯达芬宁(风痛灵)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 (pdf)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斯达芬宁(风痛灵);橄榄油;正红花油。

    1.2  动物  日本大耳白兔,雄性,体重3.0±0.5kg,由湖北省医科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医动字19-010号。

    1.3  仪器  自制打击弹射器;光分光光度计,东芝4101型。

    2  方法

    2.1  冲击挫伤模型的建立  按文献法[1~5],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应用自制打击弹射器,造成家兔前肢上臂后外侧肱三头肌肌腹处软组织挫伤,并证实无骨折后即可进行实验治疗。按打击刻度标志弹射,承受面上的被打击力为8.4kg/cm2 。造模成功的动物,于造模部位局部肿胀,皮肤苍白,皮温下降,肢体活动障碍。

    2.2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取造模成功的动物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橄榄油0.5ml/kg)、正红花油组(1.00ml/kg)、风痛灵大剂量组(1.00ml/kg)、风痛灵小剂量组(0.50ml/kg)。各组动物于造模后2h开始涂药,按给药剂量每天均分3次涂于患处,连续4天。

    2.3  观察指标

    2.3.1  肿胀  测量造模(致伤)前、造模后给药前、给药后1~4天的患肢处周长变化情况。

    2.3.2  压痛  用压力计测定致伤前、给药前和给药后1~4天的动物对压痛的反应。

    2.3.3  损伤局部中性粒细胞数(%)  实验末期取损伤局部皮下组织渗出液,涂片染色测定中性粒细胞数。

    2.3.4  皮下组织淤血面积和肌肉坏死百分率(%)  给药后第4天处死动物,测量皮下组织淤血面积,和同一部位肌肉组织中肌肉坏死百分率。

    2.3.5  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测定  给药后第4天,从家兔心脏采血制备血浆,然后按文献方法[5],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荧光值。

    2.4  统计学处理  t检验,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3  结果

    3.1  对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的影响  见表1。结果表明,风痛灵大、小剂量和正红花油均能明显减小患肢肿胀程度,风痛灵大剂量和正红花油在治疗第1天即具有明显的消肿作用。表1  风痛灵对家兔急性损伤肿胀的影响 注:n=6。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3.2  对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压痛的影响  见表2。结果表明,风痛灵大、小剂量和正红花油均能迅速缓解急性损伤家兔的疼痛,给药第1天即能显著提高其压痛值,给药第2天损伤家兔的压痛值即恢复到致伤前的正常状态。  表2  风痛灵对家兔急性损伤压痛的影响 注:n=6。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3.3  对家兔急性损伤局部皮下组织渗出液内中性粒细胞数(%)的影响  见表3。结果表明,正红花油和风痛灵大剂量组能明显减少损伤局部中性粒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3  风痛灵对家兔损伤局部中性粒细胞数的影响注:n=6。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  对急性损伤家兔皮下组织淤血面积和肌肉坏死百分率的影响  见表4。结果表明,风痛灵大、小剂量和正红花油均能显著降低损伤家兔皮下组织淤血面积和肌肉组织中肌肉坏死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4  风痛灵对家兔急性损伤皮下淤血面积和肌肉坏死百分率的影响 注:n=6。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3.5  对急性损伤家兔外周DA、NA和5-HT含量的影响  见表5。风痛灵大剂量和正红花油组的DA、NA、5-HT荧光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风痛灵小剂量组的DA、5-HT荧光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NA荧光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用风痛灵和正红花油治疗可以对抗损伤所致的家兔外周DA、NA、5-HT浓度升高的作用。表5  风痛灵对损伤家兔血浆DA、NA和5-HT含量的影响  注:n=6。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4  讨论

    疼痛由能使机体组织受损或破坏刺激作用所引起,是一种周围环境的保护性适应方式。致痛刺激在疼痛感受器接收之后,经过不同水平的痛觉传导,最后到达脑。痛觉的感受器为游离神经末梢,它广泛的分布在皮肤各层、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旁的结缔组织、腹膜脏层和壁层、黏膜下层等处。任何外界的或体内的伤害性刺激,均可导致局部组织破坏,释放K+、H+、Ach、5-HT和P物质等内源性致痛因子,产生痛觉。根据疼痛的强弱程度,有时疼痛可被抑制,这种抑制方法包括阻断或抑制末梢传入冲动、兴奋脑或脑下中枢机构。

    斯达芬宁以中药活血化瘀、凉血活血为镇痛原理。在与正红花油和对照组的比较中,风痛灵大、小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舔后足时间,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在对小鼠扭体反应实验中,风痛灵大、小剂量组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也表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斯达芬宁中的中药成分有效地抑制了K+、H+、Ach、5-HT和P物质等内源性致痛因子的释放,使其在外周组织中的浓度降低;同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进而抑制了前列腺素E2及I2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强,减弱缓急肽的致痛效应,抑制前列腺素E2所致的痛阈下降,提高小鼠痛阈值,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  房德敏.消肿散瘀膏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中草药,2001,31(6):449.

    2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5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皮肤康浴剂和主要药效学研究.中药新药研究指南.2002.

    4  王北婴,李仪奎.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18.

    5  徐淑云.药理实验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9-464.

   作者单位: 430074 湖北武昌,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

   (编辑:余  强)

作者: 刘立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