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9期

也谈大黄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大黄是我国常用中药之一,早在公元前2千多年已开始使用,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黄又名将军、锦纹、川军、熟军等,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古今名医对大黄都有精深的研究,指导我们在大黄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下列事项。1剂量对药效的影响大黄应用剂量的大小,其作用有时表现为......

点击显示 收起

    大黄是我国常用中药之一,早在公元前2千多年已开始使用,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黄 又名将军、锦纹、川军、熟军等,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古今名医对大黄都有精深的研究,指导我们在大黄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  剂量对药效的影响

    大黄应用剂量的大小,其作用有时表现为完全相反,这在实际用药中是屡见不鲜的。大黄含有苦味质,小剂量(0.3g以下)可促进胃液分泌及胆汁分泌,故有健胃助消化作用,其机制是小量饭前口服,借其苦味可刺激味觉感受器,以提高食物中枢兴奋性,增强食欲和胃酸分泌,从而起到健胃的作用,但是用量过大或是饭后服,反使消化功能减退,分泌减少,甚至引起恶心呕吐。又如大黄泻下作用强,可用于便秘。一般服用1~3g即可有缓泻作用,6~10h后排便;反之对于腹泻,可用大黄0.03~0.2g也可用大黄炭5~10g,1日数次。

    2  加工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大黄生用其性,“治而不浮”,酒制能“引至高巅”[1],这主要由于大黄经过炮制后,在性味、成分上产生了某些改变。大黄气味苦寒,具有泻下通便之功效,故生大黄性属阴而下沉,但生大黄一旦经酒炮制后,酒性热而上行,则引大黄上达头面,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头面疮毒等症,使原来下沉之药变为上浮之性,产生生熟不同的两种相反作用。

    3  多种有效成分对药效的影响

    大黄为一种泻下药,但是服用大黄引起泻下后往往又会产生继发性便秘,现在药理已完全证明大黄的两种作用是由于它同时含有泻下和止泻的两种成分:蒽醌苷和鞣质所致。大黄致泻的有效成分是结合状态的蒽醌苷,如番泻苷甲、大黄酸等,加热易水解而失效,故不宜久煎或用制大黄;大黄又含有收敛作用的鞣质可致便秘或用药后发生继发性便秘,其机制是鞣质能沉淀蛋白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脆性,并能减少体液渗出而呈现收敛作用。

    4  以配伍克服大黄引起的弊端

    大黄酸等能刺激大肠,增强其推动性的蠕动而促进排便,而大黄又含有收敛作用的鞣质,使用少量或火煎后,反可致便秘或用药后发生继发性的便秘。故在中医治疗中,常以泻药芒硝及理气药厚朴、枳实等配伍应用,可免此弊。

    所以在大黄的应用中,应注意其炮制、药量、煎煮时间与方法和配伍等,以避免引起不同的作用,甚至相反的作用,延误病情与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邵中华.大黄的炮制与功效.中国实用医药研究,1999,6:389.

   作者单位:015000 内蒙古巴彦淖尔,巴彦淖尔市医院

   (编辑:余  强)

作者: 丁玉莲,杜文革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