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21期

阑尾炎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诊断及病理变化(附200例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阑尾炎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诊断及病理变化(附200例分析)(pdf)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必要探讨阑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笔者自2000年以来对各类阑尾炎根据临床表现和诊查所见,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然后将手术所见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对照。1阑尾炎中医......

点击显示 收起

    阑尾炎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诊断及病理变化(附200例分析) (pdf)

     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必要探讨阑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笔者自2000年以来对各类阑尾炎根据临床表现和诊查所见,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然后将手术所见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对照。现将我院资料完整的200例分析如下。

    1  阑尾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1  瘀滞型  临床特点主要是气滞血瘀。右下腹部隐隐作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刺痛,或初起腹痛在胃脘处或绕脐作痛而走窜不定。血瘀重则痛有定处,位在右下腹,痛处拒按或有包块。同时可有脘腹胀闷,恶心反胃,嗳气纳呆,热象不显,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滑,大便秘结或正常,尿清或淡黄。

    1.2  蕴热型  其临床特点主要是实热或湿热蕴结的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腹痛重而拒按,腹胀痞闷,恶心呕吐,口干渴喜冷饮或不欲饮,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尿黄赤或黄浊,脉弦数或滑数,舌质红或舌尖红,苔黄燥或黄腻。

    1.3  毒热型  其特点是毒热炽盛之现象。表现为发热高或恶寒发热,口干渴,恶心呕吐不能纳食,右下腹或全腹痛重而拒按,面红唇干舌燥,大便燥结,尿黄少或赤涩,脉洪数或弦数,舌红或红绛,苔黄燥。

    2  病例资料

    2.1  一般情况      本组200例各型阑尾炎,瘀滞型137例,占68.5%;蕴热型54例,占27%;毒热型9例,占4.5%。男90例,女11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2岁,各型均以青壮年为最多。

    2.2  临床表现

    2.2.1  病程  瘀滞型病程多较长,超过2天的占64.9%;蕴热型和毒热型多较短,超过1天的仅占30.1%。

    2.2.2  过去类似发作史  在瘀滞型中较多,占65%,而其他两型则较少,只有27%。

    2.2.3  腹痛  全部病例均有右下腹痛,但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者,瘀滞型仅有42.3%,其他两型则有90%。

    2.2.4  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瘀滞型点64.5%,其他两型占84%。

    2.2.5  体温  瘀滞型多在37.5°以下,占91.2%;蕴热型中37.5°以下的占57.4%,毒热型37.5°以下的占22.2%。

    2.2.6  白细胞计数  瘀滞型中10,000/mm3以下的占57.6%,蕴热型中11,000/mm3以上的占90.1%,毒热型中20,000/mm3以上的占55.5%。

    2.2.7  腹部体征  瘀滞型中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均较轻;蕴热型中有中、重度压痛者占85.3%;毒热型全部有中、重度压痛、反跳痛。

    3  辨证各型的手术所见

    瘀滞型的阑尾病变主要表现为轻度充血、水肿,阑尾腔内有粪石者较多,占36%。蕴热型的阑尾病变有明显的充血、水肿、粘连和渗出,46.1%的阑尾附有脓苔。毒热型阑尾均有重度充血、肿胀、脓苔或有坏疽、粘连紧而范围广,腹腔脓性渗液较多(见表1)。   表1  各型阑尾炎的手术所见 (略)

    4  舌质、舌苔、脉象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在化脓性阑尾炎中,舌质红、舌苔黄者为多,各约占75%;而慢性阑尾炎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者为多,各占60%。急性单纯性和亚急性阑尾炎,舌质红与淡红,舌苔黄与白,约占半数(见表2)。脉象在各类阑尾炎中以弦脉居多,急性阑尾炎中以弦数脉为多。表2  舌质舌苔与病理诊断  (略)

    5  辨证各型的病理诊断

    从本组病例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诊断之间,并不完全相对应,但两者有较密切的关系和一定的规律性。瘀滞型多见于慢性阑尾炎,其次是亚急性和急性单纯阑尾炎,少数见于化脓性阑尾炎(占7%)。蕴热型多见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占35.2%),化脓性阑尾炎(占57.4%)。毒热型则仅见于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见表3)。 表3  阑尾炎辨证各型的病理诊断  (略)

    6  讨论

    从本组病例资料分析来看,阑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检查结果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和规律性。瘀滞型的病理变化最轻,手术中见到阑尾的主要病变是轻度和中度充血、水肿,只有少数病便的阑尾表面附有脓苔、腹腔内有少量渗液,而阑尾腔内多有粪石。病理切片诊断多属于慢性、亚急性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而化脓性阑尾炎只占很少数。蕴热型的病理变化较明显,手术中所见除阑尾有显著充血、水肿外,多数有脓苔和粘连以及腹腔内炎性渗液。病理诊断多属于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炎。毒热型的病变最重,术中见到阑尾均高度充血、水肿,表面有明显脓苔,或有坏疽、穿孔,与周围组织粘连较紧密而广泛,腹腔炎性渗液较多,多有脓性。因此,笔者认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与现代医学诊断的病理基础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取决于阑尾的病理变化及人体对阑尾病变的反应。中医辨证分型是按照中医的理诊为诊断方法来确定的,适宜于阑尾炎的中医辨证施治、立法处方。同时,从本组资料分析表明,阑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也有助于判断阑尾病变的轻重程度以及病情的变化和对预后的估计,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变化与症状不符,因此,在阑尾炎非手术疗法的同时,要更好地掌握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的规律,方能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单位: 066600  河北昌黎,昌黎县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王长江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