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期

小肠插管法稀钡灌肠造影39例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小肠盘曲于腹腔内,长度较长,相互重叠,位置深在,故循自然管腔进行小肠检查一直较困难。在各种针对小肠的检查中,X线钡剂造影仍是目前常用和首选的方法。此法又分为口服钡剂追踪法造影和插管钡剂灌注法造影(SBE)。后者自1967年出现了Bilbao-Dotter导管后[1],逐渐发展、成熟,其诊断价值亦得到公认。...

点击显示 收起

    小肠盘曲于腹腔内,长度较长,相互重叠,位置深在,故循自然管腔进行小肠检查一直较困难。在各种针对小肠的检查中,X线钡剂造影仍是目前常用和首选的方法。此法又分为口服钡剂追踪法造影和插管钡剂灌注法造影(SBE)。后者自1967年出现了Bilbao-Dotter导管后[1],逐渐发展、成熟,其诊断价值亦得到公认。国内放射学界自上世纪80年代,逐渐有较多文献发表[2~4]。我院自2003年以来,也开展了此项检查,初步报告体会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所有病例均因消化道症状就诊,大多已做上消化道及结肠检查阴性而疑有小肠病变者,共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40~77岁,平均60.45岁。凡有严重心脑肝肾等疾患者不列入观察对象。

    1.2 设备 日立500mA胃肠X光机。

    1.3 小肠灌肠导管 本组所用导管采用COOK公司产小肠双腔气囊侧孔导管,配弯头导丝一根;少数病例采用日本PHYCOM端孔导管,配直头柔软导丝一根。

    1.4 造影剂 本组35例采用上海马陆制药厂生产的胃肠双重造影用钡剂,配制浓度为16%~20%(W/V),用量1500~2000ml。4例疑小肠粘连性梗阻而禁用钡剂者,采用76%泛影葡胺20ml×20支加等量生理盐水灌肠。

    1.5 术前准备 受检者于检查前1天进无渣饮食,检查前1天晚饭后将番泻叶9g开水冲泡服用,服水量约2000ml,以排尽肠道内容物,翌日晨禁食。

    1.6 插管方法 将消毒后的小肠导管表面涂抹医用凡士林,受检者取坐位,下颌伸出,将导管经鼻或口(本组多经鼻)插入咽部,嘱受检者屏气同时做吞咽动作,顺势将导管插入食道及胃,此时宜稍做深插,以使导管头端自然下降至胃体下部,并向右盘曲于胃窦部,然后带受检者上检查床取仰卧右前斜位,将导丝插入导管,至导丝距导管头端约3~5cm时停下,操控导管借助胃的蠕动插入幽门,通过幽门后,一边牵住导丝一边插入导管,利用十二指肠的蠕动顺势插过十二指肠曲抵达十二指肠空肠曲,此时将导丝全部退出,注入少量气体证实导管就位后,往气囊内注入气体15ml使其膨胀,用胶带固定导管尾端于面部,插管过程结束。

    部分患者在导管通过贲门后不能顺利下降至胃体,而是向左盘曲于胃底,此时可在透视监视下将导管头端回抽至贲门处,插入导丝操控导管头端转向右方(COOK侧孔导管适用),在插导丝前向胃底注入少量气体扩张胃底,有利于减少导管头端转向的阻力。而端孔导管应先将柔软导丝从导管头端伸出,调整到胃体后,牵拄导丝,将导管顺导丝插入。

    COOK侧孔导管前端封闭,其方向操控由调整较硬的弯头导丝的方向来实现;而PHYCOM端孔导管,由于其导丝柔软,可采取导丝先行、导管跟进的方法。

    1.7 灌钡和摄片 用温水按上述浓度和剂量配制硫酸钡液,用广口吊瓶将其经导管滴注入小肠,吊瓶下口高于床面约80cm左右(碘水灌肠同此法)。在透视监视下追踪钡头逐段点片。本组采取摄导管定位片一张,空回肠追踪钡头点片6张,末端回肠点片1张,感兴趣区重复摄片1张或肠管重叠较多处摄加压片或俯卧位摄片1张,共9张,照片规格为10英寸×12英寸,一般不分格。待钡头进入升结肠,并完成所有点片后,于透视下重复观察全部小肠确认无遗漏后,即可放空气囊,拔出导管,结束检查。

    2 结果

    本组39例SBE结果见表1。表1 39例SBE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气囊 带气囊和导丝的小肠造影导管现在已成为SBE的必备工具。气囊的用途在于防止钡剂快速灌注时发生反流,引起呕吐。由于气囊材料菲薄,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会漏气。缓慢的漏气在插管前不一定能发现,而在灌钡过程中发生气囊逐渐萎陷,失去阻隔的功能。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灌钡时可采取头高足低位,床面头侧抬高15~20°即可;同时注意灌注的流速,本组采用吊瓶滴注法,吊瓶下口高于床面约80cm左右,使流速控制在90~100ml/min左右。流速过慢不利于小肠的充盈,而过快则容易引起反流[5]。

    3.2 关于插管技术 (1)小肠导管既可经口也可经鼻插入,本组均采用经鼻插入。此法虽有鼻黏膜受刺激的不适感[5],但受检者说话方便,吞咽自如。将导管用医用凡士林涂抹后插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鼻咽部不适,同时应熟练插管技术,尽快将导管插到位,尽量减少反复来回抽插。经口插管亦有其缺点,主要是说话受影响、流涎以及可能咬坏导管等。(2)导管插入胃的过程,以坐位操作为好,如此除瀑布型胃以外,导管多能自然下降到达胃体下部,此时顺势深插,使导管轻度盘曲于胃窦近端,然后取右前斜仰卧位插下导丝,利用导丝的硬度使盘曲的导管头端打开,弹向幽门方向。遇到瀑布型胃导管可能盘曲在胃底,此时应取左前斜仰卧位,在透视下将导管头端退至贲门口,利用导丝将导管头方向调整向前右,再继续下插。(3)导管插至幽门前区后,应将导丝后退,使导管前端约3~5cm长度保持柔软,这样既可利用导丝的硬度使导管保持对准并抵近幽门,又可利用导管柔软的头部适应胃的蠕动而顺利通过幽门。(4)导管通过幽门后,应再适当后退导丝,利用十二指肠的蠕动顺势下插导管使其通过肠曲。如发现导管头端固定不动,切不可硬插,也不可轻率拔出导管,而应注入少量钡剂明确导管头部位置,以及是否进入憩室[4]。(5)导管插入的深度,本组一般插至十二指肠空肠曲近侧。文献报道,为满意显示末端回肠,以插至十二指肠空肠曲远侧为好[6]。笔者体会,在使用气囊导管,能较好阻止反流的情况下,导管头部置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近侧还是远侧,灌肠效果的差别并不大。(6)侧孔导管和端孔导管插管手法是不同的。前者用导丝调整方向;后者则是导丝先行,导管跟进。(7)端孔导管插到十二指肠空肠曲后需注意导管头端应游离在肠腔中央,不能顶住肠壁,否则会影响钡剂流动。

    3.3 关于涂抹润滑剂 本组采用医用凡士林涂抹导管表面,笔者体会,医用凡士林的润滑效果肯定、持久,可有效减轻因导管与鼻咽黏膜磨擦而产生的不适感或刺痛感。医用石蜡油也有润滑作用,但由于其过于稀薄,笔者体会其润滑作用不如医用凡士林。

    3.4 关于钡剂浓度 文献报道不一[1,3,5]。笔者体会若是单纯钡剂灌肠,还是以16%~20%(W/V)的浓度较好。此时肠管轮廓和黏膜皱襞均可满意显示,且充盈的肠管具有一定程度的透明性,使重叠肠管的轮廓也能得到显示。若浓度大于20%(W/V),盘曲的肠管容易相互遮盖,不利于小病变的显示:若浓度小于15%(W/V),则钡剂粘附性差,对比度也不够,同样不利于显示病变。

    3.5 本组SBE表现 正常表现21例(占53.8%),肠管充盈连续、均匀,走行自然;肠管宽约3~4cm,空肠较宽;肠壁线光滑连续,呈浅锯齿状(空肠)或浅波浪状(回肠);空肠黏膜皱襞较多,宽约1~2mm,回肠黏膜皱襞稀少;肠管间隙约1~1.5cm;稀钡充盈肠腔后的密度具有一定程度的透明性,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观察重叠肠管的轮廓;透视下加压肠管柔软,活动度好。表明SBE能较满意地显示小肠肠腔和黏膜皱襞的表现,为发现病变提供条件。SBE的诊断价值早已得到公认[1,4],本组发现各种小肠病变18例,占46.2%,接近文献报道[3]。本组中有些病例如克罗恩病等,以往临床上未能及时做出诊断,通过SBE而确诊。尽管SBE在我国开展已有20多年,在此期间诊断小肠病变的新技术也在不断出现,如胶囊内窥镜、推进式小肠镜以及多排螺旋CT等,但并不能说明SBE已经过时。SBE作为诊断小肠病变的经典技术,以其相当肯定的检查效果、较为简单易行的操作过程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于条件设备相对有限的基层医院更是如此。

    3.6 应用碘水灌肠 本组4例应用碘水灌肠者,是因为术前已有明显肠梗阻症状,禁忌钡剂检查,故在经一段时间的胃肠减压后,行小肠插管碘水灌肠,3例较满意的发现了空肠远段与回肠之间的粘连梗阻点,并行手术证实;1例较满意地显示了克罗恩病的主要征象而获得诊断。笔者认为,对怀疑小肠粘连性梗阻的病例,碘水SBE有一定帮助,相比钡剂灌肠,碘水更加安全,也便于临床处理。但在什么时机,以及采用何种灌肠速度,才能既可满意的显示病变,又不至于诱发穿孔,仍需摸索经验。此外,碘水灌肠前应做碘过敏试验,术后最好通过胃肠减压将碘水排出。

    【参考文献】

    1 苏平.国内小肠钡剂造影检查的发展与临床应用.上海铁道医学院学报,1995,19(3):191-193.

    2 张铁梁,张士正,赵玉祥,等.小肠双重对比灌肠.中华放射学杂志,1983,17(2):90.

    3 徐惊伯,沈谋绩,朱孝庭,等.十二指肠-空肠插管小肠钡剂灌肠检查的初步体会.临床放射学杂志,1986,(5):72.

    4 杨仁杰.小肠双重造影插管技术的体会.临床放射学杂志,1986,(5):75.

    5 刘林祥,朱建忠,潘学华.插管法小肠钡灌肠造影(附50例分析).泰山医学院学报,1991,12(3):238-241.

    6 顾海燕,朱孝庭,邱红星,等.小肠钡剂灌肠检查插管深度之探讨.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16(9):377-379.

    作者单位: 201400 上海,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放射科(△消化科,△△外一科)

 (编辑:汪 洋)

作者: 程鸣,季凡,徐永正,杨 治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