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谈中医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的不同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其中,辨证论治是中医药临床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循证医学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的引入,也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其中,辨证论治是中医药临床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循证医学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的引入,也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辨证论治和循证医学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并比较二者的相异之处。

【关键词】  辨证论治;循证医学

  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源于秦汉时代的《内经》,其系统论述见于东汉时代的《伤寒论》。它的内容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部分:辨证就是症状和体征的综合,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来收集患者病因、病状、病情等信息,结合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饮食等情况,依据不同的辨证(八纲、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脏腑、气血、津液)的诊断;论治就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汗、和、下、吐、温、清、消、补等相应治疗法则,组方遣药予以施治[1,2]。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往往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去伪存真的多层次分析、归纳,把握住疾病在这一阶段的内在本质—“证候”,明确病证诊断,确定治疗法则和处方用药。

    可见,辨证论治,既是中医的理论法则,又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方法,它是中医临床治疗的特色,也是中医临床治疗思维的一般模式。它遵循法从立本、以法统方、据方遣药的一般原则,又依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进行灵活应用。

    因此说,辨证论治是既抓住疾病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又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做具体分析,并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的诊疗方法。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协调、具体情况具体处置,是辨证论治的精髓,这正是WHO所推崇的21世纪最佳医疗模式—个体化治疗的先驱。

    2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指医生或政府的临床医疗决策建立在最佳科学实验结果的基础之上。它所追求的是临床疾病的诊疗方法都应该遵循充分的科学依据,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是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采用。被认为是临床实践和决策不可替代的可靠方法。

    实践循证医学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医生和患者的主动参与及两者紧密结合,循证医学的学术基础是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研究方法学。循证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寻找和评价临床最佳诊疗方案、方法及药物的科学证据;提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检索与此相关的文献;分析文献或做系统评价;获得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2]。

    循证医学可以应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治疗、某种治疗方案、方法对某一疾病是否真的有效,治疗药物和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作用如何。尤其对新药的研究、开发和评价有重要影响。

    循证医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由经验治疗进步为科学治疗。以往我们对一种药物或一种方法的评价,往往依靠医生的个人经验和主观的医学推理,缺乏更充分的临床验证的证据。个人的实践和经验毕竟有限,如果很多医院,应用统一的标准,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大样本病例进行系统观察和评价,所得到的结果将是真实可靠的,这个结果将引导医生做出正确的决策,病人将得到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这就是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目的。

    循证医学的另一特点是评价某一药物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时,是以影响患者健康的重大事件,如死亡、梗死、出血、心衰等为终点指标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观察[2]。

    3  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的不同点

    (1)中医获取临床信息的方法是宏观的。中医以“望、闻、问、切”四诊获取临床信息资料,而循证医学则采用现代医学检测与分析手段结合起来进行辨证[3]。

    (2)四诊缺少客观化,辨证不够规范化,还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与认识的差异,所得到的证型(证据)不同,则治疗方法也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而循证医学使用的是现代检测指标和实验数据[4]。

    (3)中医辨证论证对证据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由于中医对证据的采集和分析多是从宏观入手,主观因素较多,对疾病的命名一般以主要症状为依据,缺乏系统性,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不能全面反映疾病的本质和全过程,从而影响疗效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中医疗效重复性差的原因所在。而循证医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由经验治疗进步为科学治疗。

    综上,中医辨证论治的四诊等方法,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先进的,但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果能吸取循证医学的优越之处,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临床检验指标与辨证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中医证型的内涵,西为中用,必将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侃,罗畅,剡雄.从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治谈中西医结合的前景.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11(9):311.

2 张伯礼.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中国循证医学,2002,3(2):1.

3 戴锦成,卢红蓉.循证医学与中医研究的几点思考.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2(13):39.

4 张庆荣,赵世芬.循证医学与中医学.中医药学刊,2002,1(20):13.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100035 北京,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作者: 石晔洁左庆瑶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