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

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炎的防护与护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静脉炎七叶皂甙钠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含酯键三萜皂甙,能促使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能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alpha。的分泌,能消除机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炎


    七叶皂甙钠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含酯键三萜皂甙,能促使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能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α的分泌,能消除机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用于急慢性组织损伤所致的水肿及各类血管疾病所致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患者在静脉滴注3~5天后在血管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及其周围组织损伤,出现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并以输液静脉针眼为中心向上、左右扩散,局部皮肤发红,有条索感,灼热并有压痛,静脉变硬、弹性消失,肢体活动时疼痛加重,时而伴有水肿,不能继续输液。2006年12月~2007年5月,我科对接受静脉滴注β-七叶皂甙钠的36例患者采取综合性的防护措施,对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6~79岁,平均57.5岁。其中脑梗死20例,脑出血16例,平均住院15天,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和穿刺部位感觉障碍。

    1.2  用药方法  β-七叶皂甙钠粉剂5mg/瓶,用15~20mg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7~10天为1个疗程。

    1.3  血管反应情况  用药10~15min出现穿刺处发红,静脉呈现红线5例,用药3天静脉有局部疼痛、肿胀、红肿12例,用药7天以上静脉局部疼痛、变硬、有条索感19例。

    2  防护对策

    2.1  心理护理  用药前向患者耐心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取得患者配合。

    2.2  高浓度快速滴注  此药物对局部静脉损伤较为严重,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选用粗、直、弹性好的大血管进行穿刺,穿刺应一次成功,针头要完全置于血管内,避免刺激血管壁;固定要牢固,防止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热敷等。上述措施对减轻静脉刺激和损伤有显著疗效,其中热敷后不仅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能使血管扩张,增加通透性,防止大分子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和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静脉刺激症状和血管壁损伤。

    2.3  输液过程中防止液体外渗  及时观察穿刺部位,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若发现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更换穿刺部位,立即给予热敷,或用50%硫酸镁热敷。

    2.4  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  与甘露醇合用时尤应注意。对老年患者及有血管性疾病者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尽量选择较粗而直的静脉并将注射肢体适当抬高以利于回流。同一静脉应避免反复多次使用。输液处如有肿胀,即使回血良好,也应另外选择静脉,重新穿刺后再输该药。

    2.5  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首次静脉滴注时应先15~20滴/min,如发现皮肤瘙痒及出现红色丘疹等变态反应,应立即处理;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至60滴/min。

    2.6  2%利多卡因湿敷  用浸过2%利多卡因溶液的湿纱布(以不滴液为宜)敷在输液肢体上距进针点1cm处,在输液过程中保持纱布湿润,输完该药后将纱布取下,可有效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3  体会

    通过临床应用β-七叶皂甙钠,深切体会到: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加强责任心、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学习和补充药理学知识,提高护士安全用药水平是确保安全用药和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在用药过程中,护士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主动询问、认真检查有关症状和体征,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一个优秀的护士不仅要准确的执行医嘱,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地执行医嘱,这样才能避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减少护理差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单位:362000 福建泉州,解放军180医院内二科

作者: 黄燕菊,邱佩琴,陈玲红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