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1期

口服摇头丸致多形红斑2例报告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摇头丸摇头丸是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作用。我科在2006~2007年收治2例因口服摇头丸致多形红斑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25岁。因全身突发水肿性红斑伴痒2h,于2006年6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T36。...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摇头丸


    摇头丸是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作用。近两年在黄石地区出现并有泛滥趋势。我科在2006~2007年收治2例因口服摇头丸致多形红斑患者,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25岁。因全身突发水肿性红斑伴痒2h,于2006年6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T 36.8℃,P 105次/min,律齐,无瓣膜杂音,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结膜充血,躯干四肢可见散在分布水肿样靶样红斑。直径0.5~1.0cm大小。查血象:WBC 14.0×109/L;GTRA 85%;尿蛋白(++);肾功能:BUN 8.20mmol/L;Cr 148μmol/L(苦味酸法);肝酶学检查轻度异常,余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于发疹前24h曾口服摇头丸1粒(否认接触其他毒品),既往身体健康无肝肾疾病及类似发作史。入院后患者能够彻底杜绝毒品并口服强的松100~200mg/d,见效后于3~21天逐渐减量,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维生素C,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入院第22天患者皮损大部分消退,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基本恢复正常。患者于当日自动出院。

    例2:患者,女,28岁。诉口服摇头丸后36h全身出现红斑1天,于2007年9月7日入院。入院后查体:T 37.8℃,躯干及四肢可见散在分布圆形红斑,直径约为0.5cm,前臂,手足背多见。皮疹呈远心性扩大,彼此不融合,呈对称性分布。皮疹可见典型虹膜状损害。查血常规:WBC 13.0×109/L;GTRA 80%。辅助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患者能够很好地遵从医嘱卧床休息并杜绝毒品,同时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20ml,维生素C 2g,口服抗组胺药物,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外用炉甘石洗剂并加强护理。入院第19天患者红斑消退留有淡褪色色素沉着,复查血常规正常于当日常规出院。2  讨论

    摇头丸是精神类药品苯丙胺的衍生物,苯丙胺在临床上用于发作性睡病、脑炎后遗症、轻度精神忧郁状态和麻醉药及其他抑制药物的中毒以及儿童多动症。苯丙胺衍生物摇头丸-亚甲基双氧甲基苯丙胺,化学名为N,α-二甲-3,4-甲烯二氧苯乙胺。纯品为白色,属安非他命类兴奋剂,化学结构类似病毒。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及有幻想和暴力倾向,具有很大的危害。服食者大多数为青年男女,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摇头丸已被认为是未来世纪最危险的毒品。以往曾有摇头丸致精神异常相关报道,因服食摇头丸致皮肤病患者临床报道甚少。病例中患者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不容忽视。临床皮肤科医师处理此类患者缺乏足够临床经验。在今后工作中临床医师遇有类似病例应提高警惕,充分认识,对今后工作的开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作者单位:435101 湖北黄石,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录山矿医院

作者: 唐亚峰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