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2期

推拿配合刺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此病多发于青壮年,老年人也有发病。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推拿配合刺血治疗该病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3影像检查X线检查腰椎曲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者37例,42岁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增生。86例均经......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此病多发于青壮年,老年人也有发病。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推拿配合刺血治疗该病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9岁,平均35.2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1天,平均1年7月;单侧发病68例,双侧18例;有外伤史27例,有慢性劳损史54例,无明显原因者5例;发病3月内就诊者63例,3月以上者23例。

    1.2  临床表现  腰痛者86例,腰痛伴内股肌痛者6例,腰痛伴腹股沟处痛者4例,腰痛伴下肢痛者2例,腰痛伴股外侧皮神经痛者3例,腰臀痛者17例,腰臀痛伴下肢痛者1例。查体:86例均有患侧腰肌较健侧紧张。腰三横突处有明显压痛或明显结节65例,伴臀中肌筋膜有结节及条索状物者4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9例,但加强试验阴性。

    1.3  影像检查  X线检查腰椎曲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者37例,42岁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增生。86例均经CT检查排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治疗方法

    2.1  推拿治疗  病人俯卧,医生站在患侧施行手法。(1)点肾俞、气海、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昆仑,手法由轻至重,由浅入深,再由深返浅。其中:肾俞、委中点2min,余穴3min。(2)推按揉扌衮背腰至臀部的膀胱经5min,舒缓紧张肌肉。(3)弹拔腰三横突尖处,以拇指腹或指尖弹拨擦揉10min,以透热为佳,弹拨方向应与结节或条索状物呈垂直方向,手法由轻到重。(4)继施以腰部斜扳,斜扳到位闻到“咔嗒”声最好。推拿每天1次。

    2.2  针刺放血  推拿操作结束后,在患者第三腰椎横突尖处找到压痛点,并标记,用碘伏常规消毒,以直径为0.45mm的粗针5根,先后做梅花形针刺。针刺深度达到骨膜为度,并反复提插捻转粗针,增大刺激面积,增强针感。不留针,出针时前后左右摇摆针柄,扩大针孔。出针后,双手拇食指将针刺处深屈肌肉提起捏挤,注意不要接触针孔。然后取消毒特大号玻璃罐用闪火法拔吸针刺处5min。刺血每次吸出2~3ml为宜。取罐,抹去吸血,贴创可贴或敷料。隔日1次。

    2.3  腰部练功  初起病人可卧床休息,减少腰部活动,待病情缓解后,可站立后,用双拇指按揉第三腰椎横突处,然后腰部做前屈后伸、回旋、俯卧、背伸运动。经常坚持锻炼,防止风寒湿邪侵袭。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中关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所制订标准进行评定:(1)治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2)好转:腰痛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恢复;(3)未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病例86例,治愈68例(79%);好转16例(18.6%);未愈2例(2.4%)。

    4  讨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产生是与第三腰椎的生理密切相关,第三腰椎横突为所有腰椎横突中最长的椎体,位于腰椎生理前面的顶点附着肌肉最多,是腰部活动的中枢,承受拉压力最大,如有腰部急慢性损伤,寒冷的刺激,会导致横突上的软组织强烈收缩,轻者肌肉痛、气滞血瘀,重者筋膜肌纤维撕裂,出现损伤性炎性水肿、充血、渗出等病理变化,若治疗不当,继发滑膜纤维组织炎、纤维软骨等的增生,引起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腱挛缩等病理变化。这些变化可刺激或压迫在此通过的L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及血管束而产生腰痛、臀痛等一系列症状。

    应用推拿刺血治疗本病,应根据其病情的长短,临床辨证施行手法,炎性水肿期,以按揉扌衮法为主,弹拨为辅,用力宜轻,避免加重损伤,刺血量宜多。机化结节期,应以弹拨拿捏手法,用力宜重,用力轻难以拨散结节。点穴可以调理经气,疏通经络,弹拨可以松解粘连,软化分解瘢痕;按揉扌衮法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除痉挛,斜拔腰部可伸展松解腰部、臀部的深层肌肉。

    刺血法通过放出适当的血液来通其经脉,消瘀去滞,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瘀滞的瘀血和炎性物质,得以直接及时的排出,有消肿去痛的作用,故症状得到减轻、消除。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415-416.

2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3.

3 孙树椿,孙之锆.中医筋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94.

4 尚天裕,董福慧.中西结合筋伤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15.


作者单位:641000 四川内江,内江市中医院

作者: 周厚才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