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4期

镇痛活络酊治疗痹证128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观察镇痛活络酊治疗痹证的疗效。方法结合辨证论治,运用镇痛活络酊治疗痹证128例。结论镇痛活络酊是临床治疗痹证的有效制剂。【关键词】镇痛活络酊痹证痹病是中医学中常用的病名,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定义的范围是:中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观察镇痛活络酊治疗痹证的疗效。方法 结合辨证论治,运用镇痛活络酊治疗痹证128例。结果 治愈62例,显效36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 镇痛活络酊是临床治疗痹证的有效制剂

【关键词】  镇痛活络酊 痹证


    痹病是中医学中常用的病名,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定义的范围是:中医痹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范畴,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脉管炎、骨关节炎以及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肌腱炎、腱鞘炎、慢性软组织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其中以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多见。笔者自2004年1月~2007年3月期间,应用镇痛活络酊治疗128例痹病,获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风湿性关节炎32例,肩周炎8例,强直性脊柱炎8例;男80例,女48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3岁,平均27.8岁;病程最长者9年,最短者2个月,平均2.6年。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为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确诊的病人,以《指导原则》为依据进行了诊断的重新评定;证候判断以《指导原则》提供的《证候分类及诊断》为依据,主要观察对象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寒热错杂、瘀血阻络及痰湿阻络证候。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和剂型  镇通活络酊(上海佰加壹医药有限公司提供,规格100ml)为外用酊剂,其药物组成是草乌、川乌、半夏、天南星、樟脑、栀子、大黄、羌活、独活、苏木、蒲黄、红花等。

    2.2  用法与疗程  每天喷涂患处4~5次,每次轻轻按摩5~10min,15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活动自如,恢复日常工作;(2)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失,患处功能基本恢复,能坚持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但在天气变化及过劳后偶有发作,重新用药有效;(3)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部位功能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生活能自理,或者失去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4)无效: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和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变。

    3.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62例,占48.4%;显效36例,占28.1%;好转24例,占18.8%;无效6例,占4.7%。总有效率达95.3%,治疗最长者8个疗程,最短者10天。

    3.3  按证型分类疗效  见表1。

    4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男,36岁,采矿工人。2000年6月18日就诊。自诉7年前不明原因渐起右肩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及遇冷为甚,觉右肩部发凉,右臂不能平举,自服风湿药酒和局部贴敷“伤湿止痛膏”稍有好转,但药停则痛发如故,1个月前又发作,西医按“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疗效不佳而转中医科诊治。就诊时查见右上肢内旋下垂位,右肩关节各方向活动俱受限,肩部肤温降低,皮肤颜色略暗,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诊为寒湿阻络型痹症。遂给予肩周局部喷涂镇痛活络酊,每日4~5次,每次涂药后轻轻按摩5~10min,5天后,疼痛大减,活动受限好转,继续按原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消失,局部肤温基本正常,右手已经能够平举,嘱其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右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2:患者,女,23岁。2001年4月3日初诊,述其双手指,腕关节肿痛僵硬半年余。半年前右手食指肿胀微痛,接着左手食指及两手腕关节相继红肿僵痛,活动受限。经某医学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雷公藤片及中药数十剂,症状未见改善。刻诊:双手食指关节僵硬胀痛,晨起不能握拳,两手腕关节肿胀疼痛,RF阳性,X线片显示双手食指、腕关节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仍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遂用上法治疗,1个疗程后指、腕关节肿胀僵痛减轻。继用上法3个疗程后,双手食指、腕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全消,关节功能恢复,RF转阴,X线片示骨质无异常而告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表1  各类证型疗效比较

    5  讨论

    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肌腱炎、腱鞘炎、慢性软组织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大多属于中医学的“痹症”范畴。笔者认为,风寒湿邪(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人体生理功能及组织形态遭到损害,引起气血津液凝滞,瘀阻于脉络,气血津液运行障碍,相应组织得不到应有的濡养或气血津液滞留于局部而使相应组织功能或结构受损而形成痹症。如痹证初起,不及时治疗,导致风寒湿邪气留连,或着于筋脉,或着于肌骨,荣卫凝涩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肝肾失养,气血失荣,而形成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之重症,正如《素问·痹论》说“痹在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由此可见,痹病的基本病变是“瘀”,病机是“闭”。不通则痛,不通则肿,成为关节肿胀、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的重要原因。因此“通”是治疗痹病的主要原则。治宜散寒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舒筋消肿通络。镇痛活络酊方中以川乌、草乌为君药,川乌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块根,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Reichb.)的块根。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湖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来治疗风寒湿痹、诸寒疼痛、跌打损伤等多种病症。近代研究显示,乌头碱皮下注射具有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有实验表明乌头碱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1]。独活味辛苦,性温,具有辛脱发散、祛风胜湿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身体疼痛、腰腿酸痛等症。独活偏于祛下半身风湿,善治腰、腿、足疼痛。羌活偏于祛上半身的风湿,善治脊、颈、头、背的疼痛。全身疼痛者,羌活独活同用。二者配伍使用,各发挥其所长,相得益彰,对治疗风湿痹痛,经络挛急,效果更加。现代药理研究羌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实验表明羌活可抑制角叉菜胶足肿胀,对乙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抑制倾向,对热痛刺激引起的小鼠甩尾反应潜伏期有延长作用,且可使致热性大鼠体温明显降低[2~4]羌活注射液可使小鼠痛阈显著提高[5],佐以苏木、红花,大黄活血散瘀,木瓜舒筋活络,樟脑辛香走窜,有芳香开窍、温散止痛之功,南星、半夏散结除痞而除痹证日久之硬结。全方共奏祛风湿、散寒止痹痛、活血化瘀、舒筋消肿通络之功。对无论是痹证初期之疼痛,僵硬,还是久病患者之麻木,甚者局部软组织因久病而郁积,硬结均有较好的疗效。然而痹症大多数是一个慢性病证,病程较长,且易复发,若要彻底治疗,必须除邪务尽,这要求患者有一股韧劲,不能一见奏效就停用药,必须坚持治疗一定时期,直至邪尽正复为度。而疗效较差的患者,更须耐心治疗,不能一见无效即改辕易辙,另寻他法,或者丧失信心,错过治愈机会。

【参考文献】
  1 郑平.乌头碱镇痛作用部位及其机制的研究.包头医学院学报,1985,2(2):54.

2 张明发,沈推琴,朱自平,等.羌活的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中医药研究 ,1996,(6):51-53.

3 徐惠波,孙晓波,赵全成,等.羌活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中医药研究,1996,(6):51-53.

4 王一涛,扬奎,王家葵,等.羌活的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4):12-15.

5 金树芬,刘文妹,齐坚,等.羌活注射液药理作用的研究.中成药研究,1981,(12):41.


作者单位:524001 广东湛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科

作者: 黄志清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