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7期

电磁污染的危害与预防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电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技术的应用在给人类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电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技术的应用在给人类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这些电磁波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穿透力强,生物作用大,充斥着整个空间,令人防不胜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电磁污染。它正悄悄地侵蚀着您的躯体,威胁着您的健康。电磁波由于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闻不着,所以很难被人们察觉。群众对它很陌生,也就容易产生疑虑。部分新闻媒体关于电磁辐射的报道不够客观全面,只是耸人听闻地说电磁辐射有害,可多大强度才有害没有写清楚,这样很容易使群众产生误解。其实电磁辐射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在自然界一直存在着,人们认识它并人工地产生它只是近百年的事。实际上我们生活的空间都存在着电磁波,只是绝大部分环境空间电磁波强度不“过量”。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哪些地方的电磁辐射容易超标呢?(1)电脑四周0.6~1.5m的距离内;(2)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3)工、科、医电气设备及VDT周围;(4)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5)各种微波塔周围;(6)雷达周围;(7)高压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据美国环保局调查结果显示:98%以上的人会经常接触不同程度的电磁波辐射。所以电磁辐射对人类已构成很严重的危害,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此外,电磁辐射过度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长。而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的专家指出:这种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室内环境污染的新“品种”。

    电磁波过敏症(electrical hypersensitivity)是一种长期暴露在电磁波环境中所造成的生理失调疾病,会有神经与过敏的症状,其症状包含头痛、脸肿胀、眼睛灼热、头晕、呕吐、皮肤疹、身体虚弱、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耳鸣、疲劳、下腹收缩痛、慌张、精神无法集中、平衡感失调、肌肉抽筋、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重者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致癌的几率。正确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是减少致病因素的关键:(1)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2)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每1h离开1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3)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4)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开启后要离开1m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5)居住、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及生活在现代化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等,有条件的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6)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显示屏产生的辐射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加速皮肤老化甚至导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7)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8)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強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21世纪城市电磁环境将更为复杂,复杂与恶化的电磁环境不仅对人类生活日益依赖的通信、计算机与各种电子系统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会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但是,城市空域的电磁环境容量究竟有多大,目前国内外尚无客观科学的论证,但各国都十分重视愈来愈复杂的电磁环境及其广泛的影响,电磁环境保护和健康保障与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学科领域。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030013 山西太原,山西省肿瘤医院信息中心 

作者: 康巨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